最近幾天,《我為什麼讨厭吃奶》成功“晉升”社會熱點話題,各種評論都有。其實有些朋友并不是很了解這本繪本。今天,和咕噜一起讀讀這個充滿童趣又窩心的故事,唠一唠孩子性教育那些事兒。




我為什麼讨厭吃奶?
我可不喜歡吃奶!吃奶,是小孩才做的事情!
不摸着媽媽的奶,他就睡不着。

被奶擠着一定很難受。可能會被壓死,很危險的。

媽媽穿衣服的時候,因為有奶,真是很麻煩。

牛的奶,弄不清是肚子還是奶,所以我不喜歡。
爸爸的奶,長着毛,我就更不喜歡了。

喂,小貓咪,夠了吧!你吃媽媽的奶吃太多了。
哼,等你有了弟弟妹妹,你就不能這樣啦……

“哎喲!”
“唔……”當哥哥的不能為這點兒小事哭。



大腦門兒,不疼,不疼,抱抱就不疼啦!
媽媽的奶又香又暖和……

好不容易忍到今天……哇————

我說過,我不喜歡奶。完啦。

一個做了哥哥的小男孩,害怕媽媽的愛被弟弟分享了,就列舉了奶的各種不好……可這裡的奶,可不是指作為女性特征出現的奶。
有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孩子出生後就出于本能地尋找奶,它是孩子對媽媽建立依戀的基礎, 是孩子最安心,最溫暖的地方,是媽媽的愛的象征。
所以,當書中的小哥哥的頭被撞到,尋求媽媽的安撫時,就覺得媽媽的奶又香又暖和……積蓄多時的對媽媽的愛被弟弟分享的擔心,一下子爆發了,這個才是這個小男孩兒“最讨厭奶”的導火索吧。

其實,在孩子的觀念裡,奶就是和眼睛、鼻子、嘴巴一樣存在的器官,是組成我們人體的一個部件。就像嘴巴能呼吸、眼睛能看見東西,奶能給他們提供好喝的乳汁,不會有其他特殊的含義。
我們大人要從小讓孩子懂得和建立男女的區别,明白有和媽媽一樣的奶是女孩子,有和爸爸一樣小雞雞的是男孩子,這些區别的存在是正常的,不足為奇的。

當孩子慢慢意識到,媽媽的奶為什麼和爸爸的奶不同時,爸爸媽媽們并不需要不知所措、躲躲閃閃,甚至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否則會讓天真的孩子産生疑惑,覺得很神秘,從而産生更大的興趣。我們要自然、簡潔、正确地回答他們的疑問,就像解答人為什麼要吃飯一樣。
如果你的孩子在以後還會出現讨厭穿褲衩、讨厭哪個女孩這些負面情緒,可能背後也和讨厭奶一樣複雜喲, 多抱抱他們、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用心安撫他們這些負面的小情緒吧!
咕噜要去找奶去啦,哈哈就是咕噜媽媽,我們年底影院見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