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是會意字。金文從木,從系,從県(倒首),會懸首高杆示衆之意。隸變後楷書寫作“縣”。漢字簡化後寫作“縣”
《說文·県部》:“縣,系也。從系持県。”(縣,懸着示衆。由“系”持“県”會意。)
“縣”的本義為懸首示衆,引申為懸挂。
如《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鹑兮。”意思是:既不巡守又不打獵,為何看到你的院子裡懸挂着那麼多鹌鹑?
“縣”假借為“寰”,指行政區劃單位。周代時縣大于郡,秦以後縣屬于郡。
現在是行政區劃單位。如“縣志,縣委”。
參”是象形字。甲骨文上面是三顆星,下為人形,表示參星高照在人的上面。金文有了三小橫,表示星的光輝。隸變後楷書寫作“曑”和“參”。漢字簡化後寫作“參”。
《說文.晶部》:“曑,商星。從晶,㐱聲。’(曑,商星。從晶,㐱聲。)
“參”的本義為星名, 讀作shēn。 如參星與商星,雖然經常相提并論,但是因為這兩個星宿從耒不同時出現,所以又用來比喻兩人相隔兩地不能見面。
用于植物名。如“人參”。
又讀cān,指配合。又引申指等同,齊等。如“參天大樹”,這裡的“參天”就是指高聳于天空。還可當參與,參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