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就要為人妻的那年,父母親與我們長談了一次,記得他們說:“兩個人因愛才走到一起,結婚意味着兩人永遠忠誠對方、尊重對方、照顧對方和無私地給子對方。交流是婚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聯絡感情 、解決矛盾的最有效的辦法。”說實話,當時我并不在意他們的話,還認為是多餘。可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歲月的磨砺,我才發現這是婚姻的名言警句。
父親明知母親是離過婚且不能生育的女人,但卻苦苦地追了母親整整 10年。我真為父親的執着感動,(現在恐怕不會有這樣的男人)同時也為母親與奶奶的那種母女而不是婆媳的親情所敬佩。母親的文化比父親高卻從不以“高”人自居,而作為大男人的父親又總是虛心地向母親求教,每寫完稿件、總結或工作報告都要拿給母親修改,而母親也總是耐心地向父親講解着每個詞的用法。母親不會做飯,奶奶在時是奶奶做,後來是父親做。父親特别愛釣魚,每每晚歸時,母親總是笨拙地煮一鍋泡飯,靜靜地織着毛衣看着我做作業,耐心地等待着父親的歸來。說實話那泡飯真的不好吃,但父親卻吃得有滋有味,還一個勁地說:“比我這個大師傅做得好嘛。”這時母來總是柔柔地一笑,看得出父親給了母親十倍的信心。
父親從認識母親起到去世總稱母親:玉姐。而母親也總稱父親:宏兄。母親特别愛吃甘蔗但牙不好,父親不是用刀削就是用牙剃,而後切成小塊才給母親吃。茶餘飯後,我做作業父親教母親下象棋或圍棋,後來母親的棋藝高過了父親,有時父親像個大孩子似的眼看又要輸便借故不下或是“不小心”用袖子把棋給掃亂了。母親明知父親耍賴卻也裝聾賣啞,結果他們總是相視一笑,又從頭來。後來有了電視機,母親總是讓父親看球賽,而父親又總是讓母親看連續劇,他們從不會因生活小事而鬧别扭。每每想到他們那恩愛默契的婚姻,我總在想,為什麼物質日漸富裕的今天卻很難看到這樣的婚姻。
當我到了戀愛季節時我總愛問他們為什麼這麼恩愛?父親說:“你媽媽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奶奶隻愛跟她生活 (父親還有兩個弟弟和一- 個妹妹),你媽媽跟着我在五七幹校吃盡了苦頭,在那艱苦的年月是你媽媽把奶奶照顧得好好的。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你媽媽撐着這個家,是你媽媽把全部的愛給了這個家,給了我,給了你奶奶,我欠你媽媽的太多。”而母親又說:“你父親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是他撫平了我心靈的創傷,他幽默風趣,是他給了我無盡的愛和情,我總覺對不起他,他明知我不能再做母親但他卻抛開世俗的偏見一如既往地愛我,并說:‘孩子可以過繼一個’,于是就有了你。”
父親去世快一年了,母親對父親的思念總揮之不去,就在父親去世的第二天母親住進了醫院,出院後的母親不僅老了而且變得沉默寡言,總是一個人發呆,我知道是母親在追憶她深深所愛的人——我的父親。
百頭偕老,恩愛如初,這就是我的父親和母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