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民間的傳統文化中,節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十四節氣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二十四節氣不僅僅可以指導老祖宗的農業生産,更蘊含着民間流傳千百年的傳統風俗。
就比如即将到來的冬至。冬至,又被人們稱之為是“冬節”、“賀冬”、“小年”,從這些稱呼來看,就不難知道,冬至在老祖宗心中的重要性。
每到重要節日,民間必然會有很多的風俗禁忌,以此來祈求安康順遂,冬至也不例外。民間在這天就有“3俗2忌”的說法。
冬至的三俗之一,是指祭祀。
每到了冬至日,人們就要祭祀。古代最重祭祀,每到重要的節日都會祭天、祭祖、祭鬼神。民間一般隻祭祖就可以了,到了冬至這天,人們燒過冬紙,以此來祭祀。至于祭天的事兒,那是古代帝王的宮廷風俗,民間也會祭天,但相比較于祭祖,祭天就比較少了。
冬至的三俗之二,是指食俗。
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俗語,就是說,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而且,民間還有冬至不吃餃子,會凍耳朵的說法,比如說俗語就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除了吃餃子的風俗民間有些地方,在這一天還有吃混沌、吃狗肉等等的風俗。
冬至的三俗之三,是拜冬。
我們在過年的時候,會有拜年的風俗,而冬至日,也有拜冬的風俗。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冬至也是“小年”、“亞歲”。
古代有“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谒。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就是說,人們這天要像過年一樣,穿着鮮豔,然後去長輩家拜谒,與我們拜年的風俗是一樣的。
不僅如此,人們在這天還會放假,朝廷會放假,民間也要放假。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不肯歇”,說的就是民間對冬至的看重。
冬至日除了有各種風俗之外,還會有很多禁忌的事情。
首先就是忌罵人。
冬至日在人們看來是一個非常隆重且喜慶的日子,就像過年一樣。過年的時候,我們也會避免各種不吉利、不開心的事情發生,于是不動針線、不打罵批評孩子等等風俗禁忌就産生了。而冬至日也是一樣人們為了讨個吉利,慶祝吉祥,在這天,就有了不罵人的禁忌風俗。
其次是要去聲色,禁人欲。
古人認為人們應該順應天道自然來生存,主張在冬天的時候,就要少活動,以休養生息。而且,“冬至一陽生”,冬至這天是陰陽變化的節點。而且中醫也認為冬至附近是養腎氣的最佳時機。
所以,老祖宗便有了在冬至節前後,夫妻要“去聲色”、“禁人欲”,以合天時。
在古代,老祖宗風俗講究非常多,冬至在老祖宗眼中又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對待冬至他們自然十分隆重。但是,如今的冬至卻沒有像過去那麼隆重了,最多就是象征性地吃頓餃子、或者喝碗湯圓。冬至的一些文化内涵,在逐漸被淡化,但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更應該關注冬至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