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月壤種菜這件事,其實已經不算新聞了。
不過今天我還是想就月壤種菜這個主題拓展下相關的知識,給大家在閑暇之餘,多點聊天的談資。
最開始是有新聞報道: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日美國等外媒報道,5月12日發表在《通訊生物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佛羅裡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NASA阿波羅登月計劃任務期間收集的月球土壤中種出了植物。這是植物第一次在月球土壤中發芽生長,為在月球上種植提供氧氣和食物的植物奠定了基礎。
佛羅裡達大學負責研究的助理副校長、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羅布·費爾表示:“這是一個關鍵發現——植物在月球土壤中生長。這非常令人震驚,因為植物從來沒有去過月球,種子也從未适應過在那裡生活。”
拟南芥從月球土壤中發芽 CNN圖
這個新聞一出呢,還是引起了很多吃瓜網友的關注的,在這之前,人們無數次幻想在月球、火星等星球上能建立人類的外太空基地,能在荒蕪貧瘠的外星土地上種出地球的植物。
這既是人們對于生命的向往,也是對科技進步的美好願景。很多影視科幻作品也有多次出現這樣的情節。
那麼月壤種菜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科學成果呢?
電影《火星救援》劇照
對于任何一個星球,如果植物可以生根駐紮,意味着植物可以固碳并形成氧氣,提供食物并形成一個微生态系統,讓人在該星球待得更久。
太空種植物,大氣可以運上去、溫度可以調節、早期也可以運水形成水循環系統,但你不能連土也運上太空吧。
所以這就衍生出了“就地取材”,用月壤模拟種植植物的這個實驗。
月壤和地球的土壤一樣嗎?這次新聞裡用到的月壤是來自美國阿波羅計劃,NASA一直攢下來的老傳家寶,然後最近兩年準備再登月,于是将這些月壤拿出來讓科學家們公開招标,看能不能借科學家的手研究出什麼來,以便有新的登月實驗目标。
實驗的科學家是羅布·費爾教授,知名的太空種菜專家。他和同事向NASA申請在月壤上種菜,最後申請到了12g的月壤給到羅教授及其團隊進行種菜實驗。
羅教授首先是将月壤分成了很多份,裝在小培養皿中,并在月壤裡加入生命之源,但發現月壤并不吸水,需要攪拌才能融入。
月壤無法直接吸收水分
開個腦洞哈:尿液作為我們現成的肥料,如果要在太空中種菜的話,那我們的日常就是撒尿和泥哈哈哈~開個玩笑
這裡我們看一看月壤的組成:和地球土不同的是,月壤樣本的土有各種礦物、有被隕石撞擊後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的玻璃細碎,它們占整個月球土的30%-50%。土壤解離出的離子濃度,會影響植物生存。
這次用于實驗的三種月壤,其中阿波羅11的月壤是最成熟的雷石,納米鐵含量最高,粒徑最小,植物種得最差。
所以呢,月壤如果要和地球上的哪種物質最像,就應該是火山灰了。
于是火山灰被羅教授用來做了月壤的對照組實驗物。植物種子的話是采取的拟南芥作為實驗植物。
地球那麼多植物,為啥要用拟南芥作為實驗植物呢?
問得好,拟南芥這個植物吧,早早地就被人們把基因組扒了個遍,其個小、好養活也是适合在營養皿中生活的好特性,在植物耗材中的地位是等同于小白鼠、果蠅的。
準備好一切後,羅教授就在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月壤和火山灰中加入營養液,并将拟南芥種子加了進去,然後放到合适的生長環境中。
兩天之後,羅教授大呼surprise,火山灰組和月壤組都發芽了,看起來還是一樣茂盛。
實驗組和對照組都發出了嫩芽
但是在六天之後,月壤中的拟南芥的發育明顯後繼無力,葉子和根部明顯營養不良
六天後的月壤組中的拟南芥漸漸枯死
到了實驗的第16天,兩組的拟南芥發育情況更是差距明顯:火山灰組的拟南芥看起來就像是月壤組的爺爺輩了,大了整整一倍還要多。
兩組的生長情況對比
而月壤組的情況卻也大不相同:三組月壤對象的大小各不一樣,有的已經近乎枯死,而有的雖然小,但是還依舊能健康成活
月壤組内的各實驗體生長情況也是大相徑庭
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呢,其實是因為三組月壤其實并不是同一份月壤分出來的,而是分别來自于阿波羅11号從月球甯靜海帶回的成熟月壤(要死掉的那一組),阿波羅12号帶回來的次成熟月壤(中間的稍微小一點的那一組)、阿波羅17号帶回來的未成熟月壤(月壤組長勢最好的那一組)。
這裡的成熟,是指月壤受了多少宇宙輻射、太陽風和微隕石的摧殘
實驗進行到這個階段,對比結果很明顯,我們應當選擇沒有受過摧殘的,也就是未成熟的月壤進行培養。
月壤真的能種菜嗎?看到這裡,也許大家會有疑惑:之前我國的嫦娥五号帶回來的報告不是說月壤不含有任何有機成分,不能種菜嗎?
這正是月壤種植實驗的關鍵,羅教授團隊本來也沒打算單靠月壤就能種出來菜,所以都是在月壤中滴了營養液的,說白了就是沒有條件我們創建條件也要上!
想知道的是植物能不能在加了營養液的月壤裡生根發芽。
結果就是:菜,能活,就是活的和孫子一樣。
明明月壤和火山灰成分都差不多的,為什麼月壤裡的生長就會被限制呢?
這恰恰說明,月壤裡有限制植物生長的因素存在。
為了搞清楚是誰在月壤裡限制植物生長,羅教授對月壤裡的拟南芥進行了基因分析,發現在阿波羅11号的成熟月壤裡的拟南芥,表達出了1000多個差異基因。
解釋下,在不同惡劣條件下,會使植物展示出不同的差異基因,所以根據這些差異基因,我們就能反推這個月壤裡有哪些惡劣成分。
基因分析表達出了1328個差異基因
結果發現,月壤裡鹽、重金屬超标,從而影響植物排出活性氧。
就不是個适合種草的東西。
既然不适合種植物,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研究月壤種植物呢?我在B站UP主“吟遊詩人基德”的科普視頻裡發現了這樣一個結論:論文對數百種拟南芥進行了基因測序,花費三年發現一個事情。一般我們都認為基因突變是随機的,自然界把 弱者的基因淘汰掉,就把強大的基因保留了下來。但這篇論文的發現是——他們在進化過程中,會選擇性地讓強大的基因不突變
就是說,它們會自己選擇進化的方向,并不完全靠大自然搞達爾文主義。
所以我們現如今對月壤做出的種種實驗,其實是為了日後對月壤進行有效的改造,讓他适應植物,同時,植物也能去适應月壤,從而實現植物——月壤的雙向奔赴了。
人類為了實現類似太空種菜的理想,進行了諸多此類的實驗。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真的在這方面實現完全的勝利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