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地處上海遠郊金山區的普通小學,為何被稱為“圖書館裡的學校”?
為積極響應“雙減”政策,進一步加強家校互動,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新華傳媒近期推出全新品牌“申學課堂”,其中特設“閱讀與教育”直播欄目,第一次開播将鏡頭對準了金山區第二實驗小學。
在直播鏡頭中,網友随着校長金平的介紹可以看到,這所小學的圖書館分為借閱區、中文區、西文區、電子閱覽區,動線合理,且随處設置沙發卡座,學生既可以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坐着讀書,也可以三兩好友在這裡“咬”一會兒耳朵。
金山區第二實驗小學創建于1985年,由兩所小學合并而成,分為南北兩個校區。學校以“廣博、适性、幸福”為辦學理念,以追求适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為目标,閱讀成為學校落實理念的重要抓手。
學校正門口植有一棵形狀奇特的大樹——同一根系,卻長出了兩個樹幹。12年前的,剛被任命為金山區第二實驗小學校長的金平在一次外出時,發現了這棵倒地的奇樹。經過一番曲折,他将樹救活并移植到了學校。金平說:“一樹兩丫,既是南北校區同生共息的象征,也喻示學校特色——課堂内的教學與課堂外的閱讀相輔相成,共同成就孩子們的成長。”
除傳統紙質藏書外,學校還與全球最大的中文數字出版機構之一“中文在線”合作,建立了數字圖書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電子書選擇。在“中文在線”開展合作的800多所中小學中,金山區第二實驗小學的總訪問量常年居第一。直播當天,數字圖書館的總訪問量顯示超過了16萬人次。
圖書館最後一個區域是立體書展示區,學生們讀完書後,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制作成立體書、手繪書,分享從書中獲得的新知識。與立體書展示區相連的是一個小報告廳,在這裡,孩子們可以上台分享自己讀到的故事,也可以排演情景劇,把書中的故事演出來。
之所以被稱為“圖書館裡的學校”,因為學生們在校園裡随時随地能與書相遇。教學樓裡有雜志區,教室裡有圖書角,還有配有關聯圖書的專用教室。學校讀書節已進行到第15屆,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讀書活動也開展得深入有效:如一年級的“書聲琅琅滿校園”朗誦比賽,二年級的“講一講我最喜歡的故事”,三年級的“小寓言、大道理”,四年級的“科普知識小達人”知識競賽,五年級的“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孩子們被書包圍,被鼓勵、被推動着去閱讀。
家校互動,讓小手牽大手,推動家長閱讀,是學校閱讀推廣工作的另一個特色。利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帶動的古詩詞熱潮,學校連續數年發動家長和孩子一起誦讀古詩詞。金平說:“教育的目标不是培養得高分的‘學習機器’,而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閱讀可以開拓一個人的眼界、格局,提升一個人的整體素養,最終也會提高學習成效,幫助孩子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據介紹,“申學課堂·閱讀與教育”将從全市16區中小學校中,精選在閱讀推廣方面工作有特色的學校,由特邀主持人帶領大家雲遊校園,并與校長展開對話,分享這些學校的閱讀推廣經驗,尋找閱讀促進教育、塑造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作用機制,讓“雙減”為孩子們減出的時間,變得更有質量、更有意義、更有成效。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片編輯:邵競
本文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施晨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