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唐代的著名詩人,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荥上,籍占洛陽” ,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 。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很了不起,他是一位铮铮鐵骨的漢子,很有骨氣,讓人敬佩。劉禹錫寫過一首著名的《竹枝詞》,寫得很美,讀完之後讓人心生向往。
劉禹錫的山水詩,改變了大曆、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格,而常常是寫一種超出空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景象。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青翠的楊柳,清澈的江水平靜地躺在那裡。在這幽靜的環境裡,少女忽然聽到從江上傳來的歌聲,正是自己心上人的聲音。他一邊唱歌,一邊将船停靠在江邊,他應該對少女有意思吧。就像東方出太陽,西邊落雨。你說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本詩叙述了男女的愛情,描寫了一個戀愛中的少女在楊柳青青的春日裡,聽到了心上人的聲音,内心産生了纏綿的情感。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并無直接關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叙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
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隐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制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
劉禹錫及其詩風頗具獨特性。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在憂患相仍的谪居年月裡,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悶,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終不曾絕望,有着一個鬥士的靈魂;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重遊玄都觀絕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謠》、《飛鸢操》、《華佗論》等詩文,屢屢諷刺、抨擊政敵,由此導緻一次次的政治壓抑和打擊,但這壓抑打擊卻激起他更為強烈的憤懑和反抗,并從不同方面強化着他的詩人氣質。他說:“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