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步道延伸貫通、百年校園破牆開放、橋下空間精雕細琢……開始打造至今,11.2公裡的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逐步實現華麗蛻變,從起初的“工業鏽帶”搖身變為“水清岸綠景美的城市秀帶”,如今沿線更點綴了不少展現着蘇州河曆史文脈與河濱風光的“明珠”,為這段濱水岸線增添生機和活力,讓市民散步鍛煉、休閑賞景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現在已經習慣吃過晚飯來蘇州河健身步道散步了,這裡走起來舒服,環境也好。”
“蘇州河華政段就在‘家門口’,每次親戚朋友來我都會帶他們去轉轉,将這處好風景分享出去。”
“我最喜歡凱旋路橋下面的秋千,那裡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
近年來,随着11.2公裡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全線貫通,蘇州河華政段與百年校園開放融合,凱旋路橋、古北路橋和中環立交橋下空間更新重塑,蘇州河長甯段岸線的人氣和知名度大幅提升,不僅沿線居民絡繹不絕,還吸引了不少外區市民專程前來,走進這條“城市秀帶”串聯起的一顆顆“明珠”,感受曆史文脈與河濱風光相融合的美好,體驗缤紛色彩與無限創意碰撞出的趣味。
說起蘇州河長甯段岸線的一串“明珠”,其中最璀璨的一顆還當屬華政段,這處全長約900米的步道,将華東政法大學的百年曆史建築群與蘇州河完美融合,呈現出“一帶十點”的特色景觀。
破牆退岸
華政百年曆史建築與蘇州河美景巧妙融合
“自從華政段開放後,我經常會推着老伴過來,看看蘇州河河岸兩側的風景和曆史悠久的建築,感覺心情也會舒暢不少。”家住萬航渡路華陽路附近的張阿姨告訴記者,她和老伴都非常喜歡改造提升後的蘇州河華政段,這裡不僅步道寬敞了、視野開闊了,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他們每到傍晚就會去轉上一圈,感受微風拂面的惬意和曆史底蘊、秀美河景相融合的景緻。
殊不知,如今呈現在眼前這處亦古亦今的濱水景緻,其實是幾經改造和提升後的成果。2019年,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華政段實現貫通,然而彼時步道最窄的地方不足1.5米,讓人感覺到曲徑通幽别樣意境的同時,也發現了視野和空間的不足。于是在2020年,步道進行了局部拓寬,綠化也相應進行了後移,安置在圍欄之外,可即便如此,華政段的環境品質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起初華政段一邊是秀美的蘇州河,另一邊則被圍欄擋住,看不到華政校園内百年建築的全貌,的确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區建管委四級調研員陳慧告訴記者,為最大限度還河于民、還岸線于民、還景于民,他們不斷精雕細琢,努力将濱水空間進一步打開。
2021年,區建管委按照“彰顯國寶建築風貌,提升濱河景觀品質;挖掘校園曆史文脈,激活濱河人文空間”的理念,将長甯蘇州河華政段打造成别具一格的“園中院,院中園”的景觀形式。期間,通過保留保護空間格局、曆史建築、景觀環境的方式,讓曆史與現代相得益彰,讓濱水空間與文保建築交相輝映;通過慢行步道串聯起華政校園多元、活力、共享的景觀點,讓華政校園整體風貌與長甯蘇州河沿線景觀相融合;通過增加沿河空間綠化、拓寬步道、鋪設“彈格路”開闊視野,讓市民将濱河曆史建築與人文風貌盡收眼底。
2021年9月23日,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華政段正式開放,其中的思孟園、格緻園、倚竹院、獬豸園、華政橋、桃李園、東風角、法劇場、銀杏院和書香園“一帶十點”特色景觀,以及沿線27棟百年曆史建築同步亮相,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截至目前,華政段已累計接待近30萬人次,成為長甯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11.2公裡全線貫通
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串聯出一條“城市項鍊”
華政段不斷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其實就是11.2公裡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建設的縮影。
記者從區建管委了解到,早在2009年,長甯區就啟動了蘇州河長甯段的整體改造,其中包括拆除沿岸部分建築和綠地圍牆,改造及升級六座濱河公園,同時挖掘蘇州河沿線曆史文脈和近代工業遺迹等,打造富有特色的“蘇河印象”;2017年9月,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一期工程開工建設,于2018年元旦正式貫通;随後,健身步道繼續延伸,二期東延伸段(中山公園3号門到江蘇北路橋)于2019年7月貫通開放;至2020年底,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11.2公裡全線貫通。
“蘇州河健身步道建設過程中其實出現了諸多斷點堵點,影響了市民的通行體驗,為此我們積極争取沿線單位和小區的支持。”據陳慧介紹,為推進步道全面貫通,區建管委對華東政法大學、海煙物流、DOHO園區以及多個居民區,按照“共享沿河空間,借地不改變用地性質”的思路開放蘇州河沿岸空間,實現借地貫通。期間在華政拆除了11處沿河老舊房屋和臨時建築,實現拆房貫通;在蘇州河支流建設通協河、朱家浜、縱泾港三座景觀橋,實現架橋貫通。
“看着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一點一點建設起來,再逐步相連貫通,心裡還是很激動的。”市民李先生說,自己從小聽家中長輩說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所以對這條河有着不一樣的感情,再加上自己住在蘇州河邊十幾年,所以更加關注她的點滴變化。步道貫通後,他基本每周都會來一次長距離慢跑,從古北路一直跑到北漁路,一邊鍛煉,一邊感受蘇州河岸日新月異的變化。
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東起江蘇北路,西至外環線,其串聯着臨空音樂公園、滑闆公園、風鈴綠地、中山公園和華政公共開放空間等10個公園綠地,形成了一條連接蘇州河長甯段沿岸風貌的“城市項鍊”。與此同時,還将公共空間貫通理念向腹地縱深拓展,西部連接6.25公裡外環綠道,中部在蘇州河的支流新泾港打造3.7公裡沿線慢行系統,逐步形成一張慢行生态網。
值得一提的是,區建管委在打造貫通開放的“城市項鍊”同時,還注重提升貫通品質,為蘇州河長甯段帶來了清澈的水、滿眼的綠和明亮的夜,還有精雕細琢的“橋下空間”,為蘇州河沿岸增添色彩。
橋下空間精雕細琢
實現從“灰色”到“彩色”的華麗轉身
在蘇州河長甯段河面上矗立着10餘座大小橋梁,其中凱旋路、古北路和中環立交橋的橋下空間實現華麗轉變,由原本灰暗的閑置地帶變為既有顔值也有内涵的公共開放空間,吸引着衆多市民前去休閑散步、運動健身、賞景拍照。
“孩子喜歡打籃球,我就每個周末預約場地,帶他過來打球。”市民周先生表示,中環橋下空間的“獵豹”公共籃球場設施專業齊全,籃球愛好者也特别多,孩子來這裡打球不僅體驗感更好,還能結識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蘇州河中環橋下空間涉及蘇州河、新泾港、哈密路所圍的約3.5公頃範圍,該空間按北翟路和中環線分為四個象限,并以“獵豹”“斑馬”“火烈鳥”三種動物形象展現着橋下空間的不同主題。這裡運用豐富而清新的配色,通過土地複合利用,綜合設置運動場地、公共綠地、蘇州河休閑驿站、市政配套設施等,既提高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又為周邊居民提供了适合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有趣的休憩空間。同時,還結合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貫通工程,提升慢行系統通達性,優化景觀和生态,将該區域打造成蘇州河特色濱水空間節點。
據了解,北區的粉色“火烈鳥”和東南象限的“斑馬”已與蘇州河健身步道貫通,而西南象限的“獵豹”則與新泾港沿岸步道相連,為沿線市民通行提供便利。
另外,凱旋路橋以圓形彩鋼與檸檬黃色為設計元素,增加1900平方米公共空間,古北路橋則以紅色三角彩鋼為設計元素,增加790平方米公共空間,它們的更新改造促進沿岸整體功能的完善,使原本利用效率較低的土地轉變成集運動、休閑、科普為一體的多功能公共空間,進一步滿足周邊居民對公共開放空間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長甯區橋下空間集約開發節地模式因改造既有橋下空間,無新增占地,節地率達100%,近日成功入選國家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的《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推薦目錄(第三批)》節地模式中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成為上海市唯一入選的案例。
全線貫通的11.2公裡長甯蘇州河健身步道,仿佛蘇州河岸線蜿蜒搖曳的“紅色緞帶”,串聯的10個公園綠地正是點綴其中的“璀璨明珠”,3處橋下空間也為岸線增添着缤紛色彩,如此形成了獨具長甯特色的蘇州河沿岸景觀,為市民提供靜雅宜人的遊憩寶地。
來源:上海長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