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0:44:10
南關重地德濟門 | 傅恩鳳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1

德濟門遺址航拍圖(鄭文桂/攝影)

泉州德濟門遺址位于泉州城南,為元、明、清各代泉州城的南門遺址,坐北面南,北對天後宮,南臨晉江,面積近2000平方米,由花崗岩條石、廢舊石建築構件等砌築而成,局部以白灰灌漿加固。德濟門初始于宋,修建于1352年,明代重建并增建甕城,清代重修加固,沿用至20世紀中期,1948年毀于大火并坍塌。它作為進入城市南部商業區的交通要道,是泉州經晉江開展海上貿易的主要出入口,正所謂:“一城要地,莫盛于南關,四海舶商、諸蕃琛貢,皆于是乎集”是城市南部商業性城區的重要地标。2001年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完整揭露出13世紀以來多次營建迹象。

唐久視元年(700),在今鯉城區設置武榮州州治,唐景雲二年(711)改名泉州,之後陸續建有衙城、子城、羅城等,統稱為泉州城,然城牆始建年代文獻記載不明,經研究隻能推論出泉州城城牆早在唐貞元元年(785)之前已有。據乾隆版《晉江縣志》卷2《規則志》記載:“泉州郡城舊名桐城,晉江附郡,郡城即晉城也,内為衙城,外為子城,又外為羅城。衙城即州治。垣牆留從效築。為開府建牙之地。宋淳祐中,舊址尚存。至洪武元年始廢為衛。子城築于唐貞元以前,年月莫考。……羅城周圍二十裡,為門七:東曰仁風(俗呼東門)、西曰義成(俗呼西門)、南曰鎮南(俗呼南門橋頭)、北曰朝天(俗呼北門)、東南曰通淮(俗呼塗門)、西南曰臨漳(俗呼新門)、曰通津(在傅府前,今廢)。南唐保大中,留從效所築也,……紹興三年,守遊九功始築甕城,複于南城外築翼城,東起浯浦、西抵甘棠橋(即臨漳門外第一橋),沿江為蔽。元至正十二年,監郡偰玉立始廢羅城之鎮南門,拓就翼城,周三十裡,高二丈一尺,城東西北基各廣二丈四尺,外甃以石,南基廣二丈,内外皆石,為門七:東西南北暨東南西南門皆仍舊名,改南門曰德濟,廢通津門,而于臨漳、德濟之間建門曰南熏(俗呼水門),皆統為羅城焉。明洪武初,指揮李山複增高五尺,基廣二丈四尺,凡内外皆甃,以石建月城六,惟南熏無月城,門各有樓,……嘉靖三年(1524),門樓窩鋪多壞,守高越同知李緝大修之,……是年(嘉靖三十七年),德濟門災,守熊汝達重建之,……國朝順治十五年(1658),總督李率泰檄各府城依關東式改造,時提督馬得功、興泉道葉灼棠、知府陳秉直改築,……十七年(即1678年)海寇圍城,德濟門一帶頗多坍塌,知府張仲舉、知縣沈朝聘重修。”地方文獻清楚地表明了泉州城的建造和修繕過程,表明了德濟門該地首先于宋代建有翼城,元代時“監郡偰玉立始拓南羅城以就翼城”,始建德濟門作為泉州城的南門以取代原南門鎮南門,此後德濟門作為泉州城的南城門一直沿用至近代,直至1948年毀于大火。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2

發掘現場

2001年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聯合泉州市文物部門組成考古隊對德濟門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揭露出殘存的城牆、城門牆基、濠溝、橋梁等遺迹,出土了元代印度教石刻、元代基督教石刻、南宋修城官磚、明代“盤诘奸細”石碑以及明清時代的鐵炮、鐵彈丸、錢币等器物,還有豐富的瓦當、陶瓷殘件等遺物。德濟門遺址發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揭露出來的遺迹有宋、元、明、清各時期的城牆、門道、月城城牆及城門、濠溝等,分布在南北長36.5米、東西寬49.1米的面積上。根據遺迹之間的疊壓關系和建築結構等,可将之分為年代早晚關系的三期。

第一期,早期城牆遺迹,位于遺址的北部,呈弧狀東西向延伸,西端開始北折,東端向東北方向延伸,方向282度,長度31.5米,寬7.2-7.6米,城牆内外側用條石砌築,中間大部填土,少量填以石并稍加夯築而成。其南側被第二期的城牆遺迹疊壓,結合文獻記載,該城牆遺迹當為南宋紹定三年(1230)郡守遊九功所築的翼城城牆殘存。同屬該時期的還有在早期城牆南側條石徹築的濠溝及溝上石橋遺迹。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3

德濟門城牆

第二期,濠溝及溝上石橋等遺迹,位于遺址的中部,緊貼第一期城牆牆體南側。溝東西走向,方向95度,揭露出來的部分長47.2米,溝口寬1.93-2.88米,溝底寬1.45-2.74米。溝中段被晚期的門道和門道兩側墩台所覆蓋,東端稍北折向東延伸,方向76度,西端上有石橋,溝穿橋西出。溝兩壁及底均為石構,溝壁以規整條石呈丁字縱橫間隔砌長,壁豎直、規整,條石露明面打制平整,石縫間以白灰灌漿加固,灰縫抹平;殘高2.5-2.75米。該期遺迹多被第三期遺迹疊壓,形制不明。然該期已顯現出來的遺迹用料精緻,條石齊整,砌法講究,特别是溝南壁根據已揭露出來的部分或可推定它就是最早的德濟門城牆,其上為第三期的城牆,其東段繼續沿晚期城牆走向向東延伸,其西端以橋北折與早期的翼城的南牆相連。該段的城牆寬度、位置、用料等正符合文獻中“元至正十二年,監郡偰玉立始拓南羅城以就翼城”“南基廣二丈,内外皆石”“改南門曰德濟”等相關記載,可以推定該期遺迹當為元代的遺存。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4

明代“盤诘奸細”石碑

第三期,明清時期的建築遺存,包括羅城城牆、德濟門門道、月城門道及城牆、門墩等遺迹。位于遺址的中部、南部,是德濟門遺址現存可見的主體遺迹,形成較完整的城門形制。此期被清理出來的羅城城牆長43.1米、基寬4.8-5.45米、殘高0.5-1米,東西方向,牆體内外側均為條石呈丁字縱橫砌築,壁面豎直,條石石縫間以白灰漿加固,牆基以圓石柱、瓜棱柱、丁石、伊斯蘭教墓蓋石等橫鋪砌築,牆體中間亦條石或石塊、石質建築構件等砌築,與上文的“凡内外皆甃”相符,直接疊壓在第二期的城牆上,北側緊鄰濠溝。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5

元代濠溝及城牆

德濟門城門位于遺址的中北部,其門道内側平面大體呈“凸”字形,南窄北寬,殘長13.25米,方向193度;南半部分為城牆的殘存墩台,寬2.62米,東、西兩壁向北延伸3.58米後各往外折0.73米,用長方形、方形及不規則石闆鋪設成路面;北半部分兩側為門墩所在,寬4.08米、殘長9.67米,跨濠處鋪架5根長石橋闆當路面,過濠後仍用各類石闆鋪設為路面;石闆上均鑿有防滑凹槽。從坍塌于門道上的殘留部分條石推測,門洞上部應為石券結構,門洞壁面平整,殘高0.31-1.07米,以條石丁字縱橫間隔壘砌,白灰漿加固,兩側門壁中部均置有閘闆掏口,掏口寬0.16米、進深0.18米。門道中段兩壁外折處北側各設一門臼,鑿于路面石闆,直徑0.14米、深0.12-0.13米,兩門臼間距2.74米。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6

石建築構件

門墩,位于城門北部兩側。從現狀判斷,兩側墩台應為方形,其東西向外包邊牆緊貼城門城牆,而北包邊牆基體大部分無存。東側墩台南北殘長10.33米、東西寬7.16-7.9米,北段殘存2.26米,牆體厚0.62-1.65米、殘高0.38-0.42米,條石丁字縱橫砌築。墩台内部殘存高0.5米的紅色夯土。西側墩台南北殘長10.52米、東西寬6.88-7.4米,北段殘存0.26米,外包邊牆牆體殘高0.12-0.44米,條石丁字縱橫砌築,石縫間以白灰粘合。墩台内部殘存高0.3米的紅色夯土。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7

宗教石刻及建築構件

月城,又稱“甕城”,位于羅城城牆南側,平面呈方形,外側東西長41.1-43.6米、南北寬22.4米,内側東西長33.8-35.8米、南北寬18.6米,城牆以德濟門門道為中心往南環繞呈半圓弧狀,殘高0.65-0.9米,基寬4.2-4.4米,厚3.7-3.86米,基礎用長條石或圓柱石等建築構件砌築,基上牆體退進0.22-0.35米,條石丁順砌築。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8

閘闆掏口及門道鋪石

月城門道,位于月城西側的月城城牆與羅城城牆交接處,東西向,方向94度,平面亦呈“凸”字形,東寬西窄,門道全長5.6米,東段寬3.08米,向西1.1米後,兩壁内折收0.4米後,門道寬2.28米。門兩壁豎直,殘高0.13-0.9米,條石丁字縱橫砌築,條石規整,石縫間以白灰加固。在西部兩壁中間各置有一閘闆掏口,掏口寬0.17米、進深0.14米,南北壁掏口底部分分别低于地面0.04米、0.12米。門道兩壁折收處各置有一門臼,鑿于路面石闆,徑0.14米,南北門臼分别深0.05米、0.02米,底部均鋪墊鐵塊。門道路面鋪以用長方形、方形及不規則石闆,石闆上均鑿有防滑凹槽。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9

德濟門門道

月城内側加寬加固城牆遺迹,當為清代加固或改建的城牆。位于月城城牆的内側,緊靠明代的月城城牆。向城内拓寬牆體1.92-1.97米,用雙層條石丁字砌基,高0.45米,基上牆體條石砌築,殘高0.12-0.72米,加固石牆與月城城牆之間無規則地填砌石塊或條石。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10

德濟門月城

德濟門是泉州古城的南門,也是溝通城内外、特别是溝通城内與沿晉江分布的碼頭之間進出泉州城的主要通道。其遺址曆史信息豐富,宋、元、明、清各時期遺存疊壓打破關系較清晰,體現出完整的泉州古城的發展演變,展現了宋元以來泉州城南一帶在江岸線變遷和海外商貿活動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泉州城發展軌迹,記錄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曆史。遺址中明代的遺迹中出土和發現了較多的元代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石構件,印證了宋元時期泉州繁榮的中外文化交流和宗教活動,使得泉州成為“宗教博物館”,也正是“纏頭赤腳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寶”這一情景的反應。

泉州最珍貴的遺址(南關重地德濟門)11

德濟門遺址

(圖文轉自泉州學研究所,作者系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究館員,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成冬冬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