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梁圖禅爾開先,舌斷徒勞上訴天。
一夢功名成底事,東陽風月自千年。
——宋·徐鈞《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齊、梁朝時期)文學家、史學家。
沈約是齊、 梁文壇的領袖,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颙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于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的創作開辟了新境界。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号"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
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
在齊仕著作郎、尚書左丞、骠騎司馬将軍,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太子家令,"特被親遇,每直入見,影斜方出"。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招文學之士,沈約為"竟陵八友"之一,與謝朓交好。
齊梁禅代之際,他幫助梁武帝蕭衍謀劃并奪取南齊,建立梁朝。曾為武帝連夜草就即位诏書。蕭衍認為成就自己帝業的,是沈約和範雲兩個人。蕭衍封他建昌縣侯,官至尚書左仆射,後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
沈約出身士族,在那個講究門閥制度的年代,沈約就是貴族階級,
同時具有不凡的才名,後人總喜歡将沈約想象成一個俊美潇灑的美男子,也總是喜歡從史書上找到蛛絲馬迹來證明他的風流倜傥。
事實上,沈約有才不假,但他隻是一個普通的人。
沈約文采斐然,為後世所推崇,但這絕非天生,而是與沈約笃志好學分不開。
梁武帝蕭衍在稱帝之前也頗愛附庸風雅,經常與一班文士相往來,當時的南齊竟陵王喜歡招攬名士,梁武帝和沈約、謝朓等八人經常出入于竟陵王府,被稱為“竟陵八友”。沈約和梁武帝關系密切,後來蕭衍取代南齊皇帝自立為帝,據說也是沈約和“竟陵八友”的另一位名士範雲“勸說”的結果。
可以這麼說,在梁武帝當皇帝之前,沈約與梁武帝既是朋友也是“戰友”,關系非同一般。
然而,愛好風雅的梁武帝登基後,逐漸出于對沈約文采的嫉妒,慢慢疏遠了他,當他不再受到梁武帝信任,并且受到庶族官僚排擠的那一刻,他病了,人也越來越瘦,沒過多久就在憂懼中死去,結束了他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自此有了【沈約瘦腰】的典故!在《梁書》《南史》中均見載。
原文大意如下:沈約想當宰相,大家都覺得很合适,而梁武帝卻始終不允許。于是,沈約就請求外調,梁武帝又不答應。沈約于是心灰意冷,想告老還鄉,但是又擔心皇帝有所不滿,所以寫了一封信給與他交好的徐勉,說自已年老多病,近百多天來皮帶常緊,每月估計腰肢要縮小半分。
《南史·沈約傳》:“初,約久處端揆,有志台司,論者鹹謂為宜,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與徐勉素善,遂以書陳情于勉,言已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欲謝事,求歸老之秩”。
“沈約瘦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風流轶事,不了解出處的人常因此認為主人公沈約乃風流潇灑人物,就如同後世因為“唐伯虎點秋香”的戲文,就誤以為唐寅的“風流”才子一樣。
事實上,沈約瘦腰的來曆和“風流”二字扯不上半點關系,相反它含有病體消瘦之意。
沈約之後,關于沈約瘦腰的說法開始流傳,并被賦予了其它含義。
在詩文中,“瘦腰”大多時候是寫一個人因憂愁所緻,身體逐漸消瘦,有時候也借以描寫男子身材苗條,具有贊美其儀表之意。同時,也有人将“瘦腰”二字借來描述細細長長的物體,比如人的皮帶之類。另外,“沈約瘦腰”在後世被戲曲和豔情小說廣泛引用,以指男女因相思不得,形容日漸消瘦。繁此諸類,常因作者的用意不同而衍生出不同含義。
在曆史上,除了沈約瘦腰的典故為人熟知之外,亦有其它不少因病緻瘦的記載,以南梁為最。如沈約昭明太子傳記雲:“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南梁簡文帝蕭綱所作《賦得當垆》詩雲:“欲知心恨急,翻令衣帶寬”。可見,以“瘦腰”形容病體日漸消瘦在當時很是流行。
沈約瘦腰和韓壽偷香、相如竊玉、張敞畫眉合稱古代四大風流韻事。是其引申之意,在後來的豔情小說、戲曲文中,常用作男女因情思而引起的病瘦,凡此種種用意,均随引文而異。沈約瘦腰為什麼是古代四大風流韻事之一?風流在哪裡?
“沈約瘦腰”,在文學上多用于文人品性,含義就是病容憔悴、抑郁多疾的帶有憐憫性質的貶義詞彙。南唐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這其中的瘦腰男子指的就是沈約。
古人把“韓壽偷香、相如竊玉、張敞畫眉、沈約瘦腰”合稱為古代“四大風流”。
但古人所理解的“風流”一詞與我們現今是有很大差别的,大概相當于如今所說的浪漫倜傥,令人十分向往,并非指男女之情。
而“沈約瘦腰”就有點文人張狂的意思。
所以現在看來将沈約與竊玉偷香的“風流”放于一處着實有些委屈他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