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重拾記憶自信前行

重拾記憶自信前行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23:06:00

重拾記憶自信前行?對話人:吳牧野(鋼琴演奏家),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重拾記憶自信前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重拾記憶自信前行(傳承記憶溝通心靈)1

重拾記憶自信前行

對話人:

吳牧野(鋼琴演奏家)

王姝旖(大提琴演奏家)

劉 霄(小提琴演奏家)

徐 馨(本報記者)、張珊珊(本報記者)、任飛帆(本報記者)

近年來,中國優秀的年輕音樂家踏入國際視野。他們兼具中國文化背景與古典音樂根基,活躍在國内外的舞台,通過自己的創作、演奏與推廣,傳遞人類音樂文化之美,也傳遞他們對音樂與人生、藝術與時代、傳承與創新等課題的思考。

演奏古典作品,是一個“融合”的過程

記者:古典樂迷樂于比較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版本,最心儀的“那一版”會精确到某位指揮家某一年某一場的演出。作為有嚴格範式的古典音樂,為何會衍生出不同的面貌?怎樣看待古典音樂的經典性與演奏家二度創作之間的關系?

王姝旖:古典音樂誕生至今已有幾個世紀,不斷有指揮家、演奏家、樂團诠釋和演繹,這是對經典生命的延續與豐富。對待經典,首先要尊重其所屬時代和作曲家本人風格,然後賦予它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個性化解釋。這和發型師理發、化妝師化妝是一個道理:面對相同的對象,不同人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這個“不同”是個人禀賦和特色所在。觀衆也願意聽到不同音樂家對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理解,這正是音樂有意思的地方。

吳牧野:古典音樂有一些“規制”,學習和掌握這些規制是基礎,每個人對具體作品的理解則千差萬别。比如去年,我在全球巡演舒伯特鋼琴即興曲全集。有人喜歡把舒伯特即興曲演奏得很柔美,像飯後甜品。我會彈奏得更硬朗,希望直擊觀衆心靈,把甜點變成正餐。舒伯特有些即興曲是在臨終前創作的,當時他重病纏身、窮困潦倒,但曲子旋律歡快,所以演奏時要有豐富的層次。每個音的輕重、音與音之間的呼吸都會帶給聽衆不同的感受,這是音樂高級的地方。它要求演奏者設身處地體會作曲家當年所處的情境和心理狀态,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表達的情緒。

劉霄:演奏者首先是傳承者,傳承古典音樂這一人類共同文化記憶,包括審美精神和表演技法,但這并不意味着一成不變。演奏家即便有心也無法完全按照巴洛克時期演奏方法演奏古樂器,因為誰都沒有真正聽過幾百年前的演奏,何況當代觀衆也未必接受。

演奏古典作品,是一個“融合”的過程:演奏出靠近原始風味的音響特征,同時結合現代人的感情表達習慣、加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同時,還要了解國際主流樂團、受歡迎的國際演奏家的最新藝術風尚,好比一個時裝設計師,要盡量接觸最新的設計風格。

記者:有的演奏家既可以演奏學院派風格的古典作品,又能寫出脍炙人口的流行音樂;有的古典音樂也兼具流行文化的氣質。

吳牧野:現在我們聽到的古典音樂在當時就是流行音樂,今天的流行音樂如果經得起時光淘洗,日後也會是經典。從音樂載體和演奏方式來說,無論是木質的提琴、鋼琴,還是銅制的銅管樂器,古典音樂演奏的都是實體樂器,需要演奏者熟悉不同樂器的禀性;流行音樂演奏的方式更加多樣,會加入電音變聲、電腦編程等手段。但要想創作出好聽的音樂,都離不開24大小調、12平均律,二者在“根部”是相通的。

王姝旖:古典和流行并非泾渭分明。我在為影視劇配樂時,就會把古典音樂元素吸納進來,比如在電視劇《僞裝者》片尾曲《訴衷情》中,我用大提琴獨奏表現主人公的深情。創作交響樂時,我會借鑒流行音樂手法,在交響芭蕾《逆風飛翔》開頭,我就用了一段電子音樂營造緊張氣氛。我願意吸收各種類型、各種風格音樂的營養,拓展我的創作。事實上,融合是創新路徑之一,擴展音樂邊界會為創作帶來更多可能性。

劉霄:古典音樂最初為儀式服務,而且篇幅長。伴随人類社會發展演進,音樂的功能逐漸向休閑娛樂傾斜。進入20世紀,如小提琴家海菲茲、克萊斯勒等古典音樂家改編演奏的多是三五分鐘的小品——這其實已經很接近今天的審美口味了。很多早期流行音樂更是和古典音樂緊密相關。今天,古典音樂不需要和流行音樂比較影響力,就像書法是電腦打字不能取代的,各有各的存在價值。

藝術創新源自時代的精神訴求

記者:回顧曆史,古典音樂創作與時代是怎樣的關系?古典音樂在當代積累了哪些創新經驗?

劉霄:曆史上古典音樂每一次大的飛躍,都不隻是源自藝術家突發奇想的個人創造,而是時代的精神訴求促成一些作曲家大膽采用新技術,形成新的音樂表達方式。巴洛克時代是古典音樂繁榮時期,那時人們思想解放,古典音樂好像一株從缺少生氣的中世紀音樂中冒出的新芽。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開頭部分辨識度高、極具創新性,這和作曲家生活的革命年代息息相關。肖斯塔科維奇的很多作品充滿激情,是因為作曲家身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急需新的作品表現手法。

古典音樂發展到今天,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更不能以怪為新。好音樂的共性是高大上、接地氣和會講故事。具體而言,就是“高大上的技法 接地氣的表現形式 娓娓道來的獨特題材”。一些中國作曲家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有的借用民間器樂、化用傳統意象,有的調用古典音樂技法專注寫“好聽”的音樂主題,有的技法新銳,配器繁複,聽起來卻樸素優美,直擊人心……他們的“新”是從傳統和時代中流淌出來的。

王姝旖:音樂刻着時代的印記,與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和情感息息相關。把時代經驗和感受在創作中體現出來,就是一種創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誕生大量優秀歌曲,傳遞着溫暖、信念與勇氣。這些優秀作品都是當代作曲家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藝術結晶。

我被醫護人員溫暖而堅定的守護所感動,創作了歌曲《因為有你》,在此基礎上為抗疫主題的交響芭蕾《逆風飛翔》配樂。當音樂響起,芭蕾舞者再現醫護工作者對生命的守護,我看到觀衆流下感激和感動的淚水,我也深感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帶給觀衆以美,也帶給觀衆以信念。

讓中國音樂文化赢得更多知音

記者:中國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琴童。回顧藝術成長道路,如何理解藝術教育對人生、對社會的意義?

王姝旖:欣賞藝術如同時空旅行,我們可以在作品中暢遊,前往沒有生活過的年代,豐富人生體驗,讓感受力更敏銳、更細膩。一個人從小學習一門樂器,雖不一定走專業道路,但會打開一條通往美的小路,提高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當我們接觸過足夠多的經典作品時,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理解也會進一步豐贍。同時,優秀作品能夠實現在審美上和精神上引領人的作用。

劉霄:藝術教育首先是文化熏習。正如古典音樂源于西方文化,中國民歌和戲曲音樂孕育于傳統中國的農耕社會,與各地語言文化共生共長。教育者要讓習琴者感受到不同音樂文化的差異。我們不能隻學到幹巴巴的技巧,音樂要有文化的血肉。

吳牧野:音樂是人類的朋友,無論你處于人生哪個階段,往往都有音樂陪伴。年輕人剛開始接觸到的多是流行音樂,随着閱曆增加,可能會走近古典音樂。進而發現古典音樂有很多“規範”和“界限”,這對一個人的自我認知、文化修養、生活追求都有啟發意義。更重要的是,音樂讓心靈更加充實,提升幸福感,有助于發展有序、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

記者:三位音樂家都經常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風格的音樂,作品很受網友歡迎。這給你們的音樂創作帶來哪些啟示?

吳牧野: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鋼琴看做“西方”樂器,它是一個工具。經過三百多年發展,鋼琴建立起完善的體系,能展現各種情感。各國音樂家都在用這樣的“工具”來诠釋自己對不同音樂的理解、對生活的感受。《我的祖國》是我最喜愛的作品。可能是很小就在海外留學的原因,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注入身體,讓我熱血沸騰。演奏時,我的眼前好像“放電影”,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演奏把觀衆“代入”到畫面中。歌曲開頭“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會以舒緩的節奏帶着觀衆登上小船。随着歌曲推進,聲音越來越磅礴,畫面中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到“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時,觀衆和演奏者的感情都到達最高點,演奏更加铿锵激越。這時,音樂不僅僅是在描繪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是在展現一種精神,告訴我們要去奮鬥、要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是一種精神的感召與傳承。

王姝旖:用西洋樂器演繹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民族民間音樂豐富的可闡釋性和跨文化傳播的潛力。許多優秀的中國作曲家既熟練掌握西方作曲技法,創作出原汁原味的西方交響樂作品,又深知中國音樂文化的寶貴,渴望把它融入創作中,展示給世界,讓中國音樂文化赢得更多知音。

我本人也非常願意學習民族民間音樂。大提琴不僅可以演奏西洋音樂作品,豐富的表現力使它同樣适用于闡釋中國風格。我曾用大提琴演奏蒙古族長調,在管弦樂《中國民歌六首》中用大提琴演奏兒時熟悉的旋律,更是倍感親切。在交響樂中加入中國元素,讓作品呈現中國風格,是交響樂中國化的一種嘗試。比如在《交響京津冀》中,交響藝術與京韻大鼓、河北梆子等相映成趣,芭蕾舞劇《敦煌》的開場用排箫、芭蕾舞劇《牡丹亭》音樂引入昆曲等等。

劉霄:古典音樂要發展,需要不斷融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這離不開時代因素。小提琴協奏曲《苗嶺的早晨》,與《梁祝》一脈相承,是對當時以國際化形式推廣中國音樂這一時代呼聲的回應。

今天,我們有必要充分認識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魅力和影響力,從小培養孩子對本土音樂文化的興趣,讓民族民間音樂成為當代中國人的重要審美對象。伴随中國社會日益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我們對自己本國音樂傳統的認識更需要加深。

制圖:趙偲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作者:{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