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原始社會的文字記載作品

原始社會的文字記載作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3 17:49:54

疾病産生的一個重大原因是環境衛生搞得不好,導緻病毒不斷滋生、泛濫,甚至産生重大疫情。越是文明度越高的國家,越重視環境衛生工作。現代社會,人類科技水平越來越高,對垃圾的處理越來越科學。人們的生活質量與水平也在不斷上升。但是,在古代人們是如何處理垃圾的呢?他們對清理垃圾是否重視?他們有沒有想到垃圾與疫情有關?今天,我們就穿越時空,看一看古代的中國人在垃圾處理上,有沒有展現中國智慧?

一、先秦時期,亂丢垃圾要斷手,連孔子都認為很正常

先秦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環境的重要性,如果環境做不好,人們很容易生病。因此,他們每天早上起來,就要做很多的家務,整理房間,打掃庭院,是每天必做的日常功課。

凡内外,雞初鳴,鹹盥漱,衣服,斂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席,各從其事。《禮記》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有些人,還随地大小便,商周時期的古人應該會更加放肆。但是,如果你真的穿越到了商周時期,你這樣做的話,也許會被砍掉手。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商周時期的國君們,也是十分要面子的。他們命令大臣制定了嚴酷的法律,隻要在大街上亂丢垃圾,被發現,當即砍斷手。好慘啊,人隻有兩隻手,犯兩次錯,手全沒了。正是因為有這樣嚴酷的規定,商周時代的人們才比較遵守法律,輕易不敢造反。

殷之法,棄灰于道者斷其手。《韓非子·内儲說上》

在人們的印象中,環境管理部門,是不可能在古代出現的。但是呢,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朝的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專門管理公共衛生的部門,打掃街道衛生有專職人員。

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周禮》

清理公共廁所也有專職人員。

宮人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周禮》

原始社會的文字記載作品(唐宋以前的古人)1

古代廁所

親們,不要以為越往古代,文明程度就越低。不要以為廁所是周朝才出現的,其實不是那樣的,因為早在商朝的時期,就出現了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廁所。在春秋時期,建造城池時,都專門規劃廁所的建設。據《墨子》記載,平均每50步同,就要專門建造一個廁所,以防打仗時,士兵們要跑很遠的地方上廁所,耽誤戰機。

原始社會的文字記載作品(唐宋以前的古人)2

古代軍人用的廁所

當時的廁所,已然有了公用廁所與民用廁所。公用廁所必須離道路較遠,以免給空氣帶來不好的氣味,讓路人作嘔。民用廁所要求深挖坑,還要便于回收,方便給農田上肥。廁所的圍牆要越過人的高度,最好接近3米,做好隐私工作。建造廁所真是講究啊。

原始社會的文字記載作品(唐宋以前的古人)3

古代的廁所

就算是到了戰火紛火的戰國年代,人的生命賤如草芥,垃圾處理依然得到了高度重視。誰要是覺得自己的命不值錢,不想活了,可以随便丢垃圾,成全自己,馬上就能斷掉一隻手,想想都十分酸爽。

棄灰于道者刑。《秦律》

西周的時候,周天子下令不得随意砍伐樹木,環保意識非常強。如果有人違背周天子的法令,是要處以死刑的。你沒搞錯,随意砍樹,要判死刑。你要了樹的命,你自己就沒命。有些人幸虧沒有生在周朝時代,否則命早就沒了。

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伐崇令》

雖然這種方式簡單粗暴了些,但是,沒有嚴格的法律懲處,垃圾衛生問題得該有多嚴重。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們,已經意識到,像瘟疫這種疾病,都是由于垃圾問題處理不好而産生的。古代醫療水平比較差,為了避免重大疫情的發生,隻好在環境衛生上下功夫。他們制定的懲罰越殘酷,越是對生命的尊重。

對于這種嚴酷的懲罰,連大聖人孔老先生都不覺得嚴重。他認為斷人手足,是治世之道。因為古人的文化水平低,素質普遍比較差,不這樣做,不足以樹立威信。中國在文*革時期,很多人都失去了教育的機會,文化水平也比較低,犯罪行為經常發生。後來國家痛下決心,進行了幾次嚴*打,給一些重大惡疾的犯人處以死刑,結果風氣好了許多。這是同樣的道理。

知治之道也。夫棄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鬥,鬥必三族相殘也,此殘三族之道也,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所惡,此治之道也。——孔子

原始社會的文字記載作品(唐宋以前的古人)4

古代的垃圾處理場

通過現代考古發現,人類在4000年前,在城市建設中,就已經注意到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并懂得了對垃圾進行焚燒、坑埋等處理方式。

二、秦朝時期,對亂垃圾的行為,進行花式懲罰

到了秦朝時代,中國古代第一次進入了大一統朝代,社會文明程度有了極大的提高。因亂丢垃圾而随意斷人手足的問題,不再發生。但是,發明了一種新的懲罰,給人的臉上做記号,也就是黥刑。這相對于斷人手足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進步了。

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肉刑,直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修訂《大清律例》時才被徹底廢除,前後沿用時間長達數千年。

這種在臉上進行懲罰的刑法,非常有震懾力。隻要是人,都要臉。誰的臉上,受了這樣的懲罰,誰都會遠遠避開這個人。因為這個人品行不好,做了違法的事情。臉上受到黥刑,這實在是不光彩,又丢人的事。

對于這種花式懲罰,人們當然要遵守,畢竟秦朝的法律十分苛刻。

三、漢朝的時候,人們懂得了如何處理工業垃圾,還會循環利用垃圾

兩漢時期,大一統的時間比較長,社會文明程度與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個時候,人們的生産與生活對鐵器的需求量比較大。那麼他們是如何處理這些因為冶鐵而造成的工業垃圾呢?

據2018年,考古人員在河南境地發現了一處漢朝的冶鐵工業垃圾處理場。當時發現的廢棄物,最深有6米多。

  “這一處理場原為一條溝壁陡直的大深溝,經過人工修整後,專門用于處理冶煉過程中産生的廢棄物。”該考古項目負責人周潤山介紹說,“廢棄物堆積的層次十分明顯、有序,從西南向東北方向呈斜坡狀層層堆積。”

根據這個發現,我們可以知道漢朝對待工業垃圾的處理,都已經注意到了安排在城郊,城市規劃理念十分先進,更不用說對待生活垃圾的态度了。

對于糞便的處理,漢朝的人更聰明,他們想到了養豬的方式。建造了一個集養豬與排便相結合的場所——圂。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高級的廁所,既能解決人的糞便處理難題,又能解決豬的喂食。讓豬吃人的糞便,恐怕這也是當時的人們不怎麼喜歡吃豬肉的原因。

圂,廁也,從囗,象豕在囗中也。《說文解字》

原始社會的文字記載作品(唐宋以前的古人)5

這也說明當時的漢朝人民,是多麼得聰明,竟然懂得垃圾的循環再利用。

四、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人們懂得了垃圾分類回收,甚至變廢為寶

在人們的印象中,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是現代文明才有的事情。其實不然,早在中國的晉朝時代,人們就已經有了這種先進的環衛思想。

據曆史記載的典型案例,就是陶侃。這個人,很多人也許不認識,他是晉朝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打仗很有本事,出身于寒門。他有一個了不起的曾孫,名叫陶淵明。

陶侃受命打造戰船時,他發現工地上出現了很多的竹頭、木屑。這在很多人眼中,這些都不是不能利用的垃圾,一把火燒了,省時省力。但是,陶侃不這樣認為。他的眼光十分長遠,否則也做不了那麼大的官。他讓人專門将木屑與竹頭收集起來。

等到冬天下雪時,由于連着下了許多天,導緻冰雪融化後,道路上既滑又濕,走路十分不方便。于是,他讓人把收集的木屑拿出來,撒在了路面上,一下解決了這個難題。很多人都十分佩服他的遠見卓識。但是,就是不知道他收集那些竹頭有什麼用。

後來,東晉的權臣桓溫想興兵讨伐蜀國,想走水路。在建造船隻的時候,釘子不夠用。陶侃就讓人把竹頭取了出來,再次發揮了廢物利用的作用。

造船,其木屑竹頭,侃皆令籍而掌之,人鹹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餘雪猶濕,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

怪不得陶淵時想回老家種地,原來他的曾祖父早就有了環保思想,和家庭教育有關。

原始社會的文字記載作品(唐宋以前的古人)6

古代的城市建設

除了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外,魏晉南北朝的人們還想到了變廢為寶。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最讓人頭疼惡心的垃圾,莫過于人類和動物的糞便了。魏晉時代的勞動人民,早就想好了解決辦法。他們把平時的糞便用來肥沃農田。

古代的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專門記載了把剩菜剩飯、人類和動物糞便等廢棄物作為糞肥,提高田地肥力的做法。

種不求多,唯須良地,故墟新糞壞牆垣乃佳。若無故墟糞者,以灰為糞,令厚一寸;灰多則燥不生也。《齊民要術》

看來,真的是不能小瞧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