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5 01:13:49

老和尚隻有一首傳世詩:“吹面不寒楊柳風。”卻已讓他名傳千古!老和尚一生隻留下一首詩,雖然連題目都沒有,現在仍然常被引用!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沾衣欲濕杏花雨)1

在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學樣式中,詩歌雖然難寫,卻又是最為普及的,隻要讀幾年私塾,就可以吟詩作對了。這就是古代的中國文壇,為何詩人如此衆多的原因所在。而作為看破紅塵的出家人,也就是俗稱中的僧人,按理是要吃齋念、青燈打坐,不該有人世情感與欲念的,但是,曆史上還就有那麼一拔僧人,也學着文人士子吟風弄月來。能寫詩的僧人,因而有了個非常形象的稱謂——詩僧。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沾衣欲濕杏花雨)2

曆史上著名的詩僧,有唐代的皎然、寒山、靈澈、貫休,以及宋代的佛印等等。老黃今天要給你介紹的這位和尚,也是個充滿才情之人,他就是志南和尚。志南是南宋詩僧,志南是他的法号,他來的生平事迹史上并不過多記載。現代的人們之所以還能記起他,完全是因為他的一首七言絕句。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沾衣欲濕杏花雨)3

志南是生活于南宋的和尚,志南是他的法号,因他出家做和尚,故叫僧志南。志南的生平已無史可考,他在當時文壇的名望也沒有像“中興四大詩人”等人那麼大,但是,他就憑借這短短的一首《絕句》,就讓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沾衣欲濕杏花雨)4

詩中的“短篷”系指小船,篷是船帆,此處以篷代稱小船。“杖藜”為“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杆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這本是一首沒有詩題的七言絕句,被後人冠以《絕句》之名,收錄于《宋詩紀事》,才得以流傳至今。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沾衣欲濕杏花雨)5

這是首狀景抒情詩,全詩傳導給世人的,是詩人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描寫的是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漂泊累了,将小舟系上濃蔭下的樹叢。

棄舟登岸的詩人,手扶藜杖漫步橋東。

細雨和着杏花飄落,粘濕行者的衣裳。

​穿枝過柳,吹拂臉頰的是不冷的春風。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沾衣欲濕杏花雨)6

這雖是一首遊途即景詩,在寫法上卻不寡淡:明明是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因為有了藜杖相伴,詩人才遊興大漲,欣欣然踱過小橋,一路向東。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沾衣欲濕杏花雨)7

志南的這首《絕句》受到不少人的熱捧,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卷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蘇轼也在《贈詩僧道通詩》中稱贊他:“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即便是到了現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二句,還常常被人引用,可見其詩歌的生命力有多強大?

沾衣欲濕杏花雨下一句(沾衣欲濕杏花雨)8

雖然,志南的俗家名姓無片字記載,史上也沒有留下他更多的作品與傳說,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一生創作的詩文并不止《絕句》這一首,其他的作品,連同他的姓名一樣,是被時間的逝水給淹沒了。曆史還算公正,單憑這一首短到隻有28字的小詩,就足以讓後世記住了他的詩名。

(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