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問題,是時代的口号、改變的先聲。
每年召開的“兩會”,就是一堂集中“答疑”的讨論課。
央視網《我有一個問題》欄目推出“小青年唠兩會”特别系列。
“打撈”出年輕人最關心的那些事兒,從代表委員的建議議案中尋找解法,
邀請大家喜歡的KOL一起聊聊。
我們的第三個問題是:
這屆年輕人,憂患意識特别強,工作還沒幾年,已經操心起退休生活。
豆瓣“FIRE生活小組”裡,20萬個生活家熱烈讨論攢夠多少錢才能提早退休;
3·8婦女節當天,“95後女性已經開始養老焦慮”的話題沖上熱搜榜,有2.3億的超高閱讀量。
老齡化加速的社會現實,是“養老焦慮”普遍化的主要背景;消費升級的趨勢,也給未來養老帶來經濟壓力;家庭結構的改變,意味着“獨自養老”可能成為未來普遍現象。
同時也應注意到,強烈的自我意識讓這屆年輕人有了更深刻的人生思考。“養老焦慮”說明他們風險防範意識更強,願意對人生做好提前規劃。
客觀來講,“養老焦慮”也是一種互相傳染的群體性情緒。當周圍的人都開始讨論養老,你很難不去想:
“等我30歲了,四老三孩咋養老?
在線等,急!”
(先 找 到 對 象 再 說 吧)
随着國家對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9073”養老格局、社區嵌入式養老等探索不斷深入,養老問題,有那麼令人焦慮嗎?
這一期“小青年唠兩會”,我們請來了風格迥異的4位KOL,看看處在而立之年的他們,有沒有因為養老問題“焦慮到頭秃”。
B站2021百大UP主,習慣從風控角度思考互聯網時事。
毒雞湯毀滅者,經常創作直擊靈魂且暴躁的硬核内容。
地鐵民警,地鐵故事講述者。
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人間煙火的百姓生活。
日食記導演,“罐頭場”創始人,江湖人稱“姜叔”。
大概是導演裡最愛做飯的,廚子裡最會拍照的。
B站2019百大UP主,導演,制片人,中日小靈通。目前奔走于給日本人介紹中國文化,立志做中日兩國的文化潤滑油。
Part 1
30歲考慮養老早不早?
30歲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工作幾年,小有積蓄;
成家不久,剛剛迎來新生命;
父母年紀大了,身體有些小毛小病......
自由掌控人生的新鮮感褪去,“
前置性養老焦慮
”兜頭襲來,似乎是想象中的30歲模樣。
那麼,30歲考慮養老早不早?不妨聽聽過來人的想法——
我20歲不到就思考了這個問題
高中時學校組織去養老院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感覺養老院的老人們還挺孤獨的。
在同情之餘,我開始想自己老了會不會跟他們一樣,甚至還不如他們。
從那時候起,“努力工作,賺錢養老”的想法就萌生了。
30歲這麼想,60歲沒準就不這麼想了
閱曆會帶來認知的變化,30歲的擔心,到了60歲再看可能根本不是事兒。我覺得參考老一輩人真實的生活和心态,以他們為樣本,大概明确自己的養老方向就足夠了。
30歲更該擔心的不是結婚問題嗎?
日本人大概到了35歲左右才會思考父母養老的問題。那時候父母剛退休,身體健康,時間自由,讨論養老話題正合适。
至于自己的養老問題,日本年輕人30歲還在為結婚發愁,考慮養老問題有點早了。
什麼時候是“老”,何時該退出人生舞台,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
我30歲沒有一分錢存款,因為我在頻繁更換工作,毫無節制地把錢花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上。
那時我更多是在思考,選擇什麼事情才能讓我不知疲倦地做一輩子?
在老一輩眼裡,我屬于是人生沒有規劃,得過且過的類型。
但在我的觀念裡,隻有身體機能退化到不能動彈,才是思考“養老”的時刻。除此之外,我希望可以一直保持跟這個世界交流的動力。
Part 2
養老焦慮
父母or自己?
“遠嫁怎麼安排父母養老?”“發展事業和養老怎麼兩全?”
豆瓣“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交流組織”裡,78692個獨生子女焦慮着爸媽的養老問題。
随着家庭結構小型化,“養兒防老”觀念減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為自己的養老提前規劃。父母養老vs自己 養老,哪個更令你焦慮?
看到同齡人被裁員讓我“瑟瑟發抖”
參加工作十多年,身邊一些朋友背着房貸車貸被“優化”到社會上,這讓我也“心有戚戚焉”。在30多歲的年紀,我開始給自己攢養老錢,又擔心通貨膨脹等未來的不确定性。
另一種焦慮是爸媽年紀大了沒人照顧,請護工又不放心,如何兼顧工作和照顧父母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不必刻意制造焦慮,心态是會變的
我覺得沒什麼可焦慮的,保持健康的身體,好好活着就夠了。像我的父母到了老年階段,自我意識反而更強了。他們覺得應該多享受一下人生,兒孫自有兒孫福。
做好健康管理比操心買哪個養老保險更靠譜
在日語裡有“健康壽命”的概念。當一個人不能生活自理,“健康壽命”就結束了。現在很多日本人有意識地延長“健康壽命”,不希望老了後一直躺在床上。
所以啊,與其為養老焦慮,不如從現在做好身體管理,通過調整飲食、多運動來保持健康,比操心買哪個養老保險更靠譜一點。
人生就是一部機器
我不想它可以運轉的時候選擇待機
老一輩有一種很奇怪的思路,既認為“養兒防老”,又盡可能地不在任何事上麻煩你。在父母養老上,這種矛盾思維讓我有些困擾。
但對我而言,住養老院或者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都是很好的選擇。人生就是一部機器,我不想它可以運轉的時候選擇待機。要麼就充沛運轉,要麼就幹脆停掉,報廢。
Part 3
養老焦慮
體制内vs體制外?
如今的職場中,有一項不成文的潛規則:
一旦超過35歲,将遭遇職場危機。超過35歲沒能進入管理層,或将遭遇裁員風險;35歲再去跳槽找工作,也是難上加難。
35歲“消失”的職場人,助長了打工人的焦慮情緒;缺乏安全感的職場環境,讓更多的年輕人渴望“鐵飯碗”。
在養老方面,體制内真的比體制外壓力小嗎?
人生變數不是“鐵飯碗”能解決的
體制内的工作也有壓力和不确定性。無論哪個行業都可能遭遇人生變數,都需要大量的金錢、時間投入,不是身在體制内就能高枕無憂了。
人其實有很強的抗壓能力
作為創業者,當然會有最終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的覺悟。人的抗壓力其實很強,有一口吃的,人就能活。
Part 4
錢=養老焦慮萬能靈藥?
知乎博主“肆大财子”曾計算過“體面養老”需要的開銷,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從30歲開始存款到65歲退休,存款300萬,能夠過上基礎養老生活;存款600萬,能夠過上小康的晚年生活;存款800萬,能夠過上比較富足的晚年生活。
此外,有研究報告表明,“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和“退休後儲蓄不夠”,是年輕人養老焦慮的兩大因素。
沒錢,何談“體面”?
有錢,就能體面養老嗎?
錢是一把“雙刃劍”
養老主要會面臨兩個問題:錢和人。錢可以通過努力工作或控制消費來解決;可是錢有了,誰來給你養老?
錢能讓你體面養老,也可能招來不懷好意的人。
所以我能想到的解決養老焦慮的辦法是生孩子。孩子就像一個“護身符”,讓我請護工、住養老院更有底氣。
等等,你說孩子也可能觊觎你的錢?
對不起,沒把他教好,是你的問題。
錢是養老的經濟後盾,但也不能過于執念
錢的确能緩解養老焦慮,但我不希望為了未來養老而犧牲健康和生活體驗。
考慮養老問題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為了緩解養老焦慮而掙錢,下一步就該有掙錢焦慮了。
傳統意義上
攢夠錢的确可以解決養老焦慮
但對我來說不是
參照上一輩的生活方式,養老意味着停止工作,賦閑在家,享受天倫之樂。
如果按照這個定義,那麼攢夠錢确實可以解決養老焦慮。
但作為文化類工作者,我隻要大腦還正常,就可以持續工作養活自己,區别隻是在于年齡和身體機能的退化。
而且,賦閑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并不是我所追求的。與其為了年老時安穩活着而耗去了自己的青春,不妨活好現在的自己。
Part 5
養老問題,日本人怎麼看?
日本總務省公布的2020年人口普查終值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1日,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了總人口的28.6%,已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給日本社會帶來哪些改變?聽聽日本up主山下智博怎麼說。
問:日本老年人都會怎樣養老呢?
答:會有以下幾種方式:1.住養老院;2.跟兒子一起住;3.繼續一個人住,每周請一次護士。
居家養老和住養老院的比例是4:1 ,因為住養老院要花不少的錢。問:作為超老齡化社會,日本有哪些“老年人友好”的方面?
答:老年人專用産品如尿褲、電動床等被發明出來,作為生活必需品,價格下降到普通民衆可以承擔的範圍内,品質也越來越高。
此外,日本電視台會做更多“介護”相關的節目,普及“介護”常識,還可以提供在家裡讨論的機會。問:“介護”是什麼意思?
答:在中國,孩子給父母養老很多見,但日本老年人會有不好意思被孩子照顧的想法,他們希望花錢請最好的專家來幫忙,介護行業就逐漸發展起來。問:日本人口老齡化帶來了什麼負面影響?
答:1965年,9.1個日本上班族(20-64歲)的稅養一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現在2.4個上班族養一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年輕人的負擔越來越大,照顧父母和養孩子很難兼顧,這導緻婚後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少。
而在養老方面,一般養老院價格昂貴,價格低廉的公立養老院數量又不夠。
大量無人照顧的老年人,衍生出了“孤獨死”、“老老照顧”等社會問題。
現在,日本開始了護理機器人實驗,如果能批量生産,将降低護理費用和勞力成本,解決老人無人照顧的難題。
整體來看,日本年輕人比較支持政府的養老扶持政策。對未來養老問題的擔憂,讓他們更加期待科技帶來的變化。
Part 6
兩會代表委員說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很多代表委員就居民養老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解決養老問題,聽聽他們怎麼說?
建議鼓勵并扶持公立醫院舉辦養老機構,推行“醫療養老一張床”。
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統一的養老服務評價标準,建立養老從業人員黑名單制度并納入個人征信。
建議盡快落實對失獨家庭的風險補償标準相關政策,大幅提升失獨家庭父母的養老金數額。
評論區聊聊
你開始為養老攢錢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