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種學習記憶法?一、定義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交流的視覺符号系統,是紀錄思想和事件的書寫形式,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36種學習記憶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定義
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交流的視覺符号系統,是紀錄思想和事件的書寫形式。
圖像是圖形和影像的總稱,是客觀對象的一種相似性的、生動性的描述或寫真,它包含了被描述對象的有關信息。
文字圖像規律揭示,純文字的知識不如圖像化的知識,更利于學習記憶。
二、原理
古語有雲,百聞不如一見,這個見就是事物的具體的形象,它說明了眼見為實的重要性。
美國學者哈拉裡指出: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圖像是人類社會活動中最常用的信息載體,它是人們最主要的信息源。據統計,一個人獲取的信息大約有75%來自視覺。
我們每天生活中所經曆的事情,往往會隻經曆一遍,卻能長時間記住。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今天早上,我們是怎樣起床的,起床後又做了些什麼事情,都可以一一清晰地回想起來。甚至幾天前、幾年前發生的許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很清晰地回憶起來。這就是圖像記憶的巨大功能。
又如,我們看電視、看電影,隻需要看一遍,就會印象很深刻,基本情節都能輕松地回憶起來,很久都不會忘記。這也是圖像記憶的神奇力量。這些是為什麼呢?
圖像記憶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高效的記憶方法,與傳統的文字、聲音記憶相比,圖像記憶效率要提高幾倍、甚至幾十倍。它構建了一個形象的思維模式,有助于我們學習和思考問題。
1、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人類誕生已經幾百萬年了,文字出現才幾千年,沒有文字之前,人類每天接觸的都是信息的圖像,大腦對于圖像有着先天的和更深遠的适應性。
2、文字出現不但晚,而且在發展早期也都是圖畫形式的象形文字,也是對信息圖像的一種表述,也是圖像的一種。
3、頭腦對事物的反應,更多是以圖像的形式出現的。如看到汽車這個詞,頭腦中首先反應出的是汽車的圖像。人類的大腦對于具體物體的圖像,如高山,大海,太陽等,反應和處理的更快,而處理抽像的概念,如哲學、自由、信念等,則相對較慢。
4、語言的一個弊端是割裂。一個事物是一個整體,而用語言隻能表達一個側面,很難用語言描述事物的全部;而圖像比語言更全面、直觀、鮮明,用一個實際的模型來說明問題比起用語言寫上千言萬語效果要好得多,正所謂“一幅圖頂一千句話”。
三、方向:文字轉化為圖像
1、圖像替代文字
2、圖像聯結文字
四、應用
1、圖像替代文字
用具體的圖像,替代文字、數字、單詞等抽象材料,圖像越鮮明、誇張、生動有趣,記憶效果越好。
例1,數學定理 若一條已知直線與一個已知平面平行,經過這條已知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已知平面相交,那麼這條直線和兩平面的交線平行
因為: L2平行于α
L2包含于β
α交β=L1
所以: L1平行于l2
例2,複雜的化學描述:
(1)過濾:
1、裝置由上到下的順序,燒杯(裝要過濾的溶液,要接觸玻璃棒)
2 、玻璃棒(底端要壓住三層那面的濾紙,玻璃棒要傾斜,且基本垂直普通漏鬥的鬥壁)
3、濾紙(過濾時,濾液不能超過濾紙)
4、普通漏鬥(下端邊緣要接觸下面的燒杯壁)
5、鐵圈 燒杯 整體還要用鐵架台 6、加要被過濾的液體
(2)萃取分液:
1、檢驗分液漏鬥是否漏水
2、先裝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劑,振蕩
3、将分液漏鬥放在鐵圈上靜置,使其分層
4、打開分液漏鬥活塞,再打開旋塞,使下層液體從分液漏鬥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與旋塞上口相切即可關閉旋塞;
5、把上層液體從分液漏鬥上口倒出。
簡潔的圖解表示:
過濾
萃取分液
2、圖像聯結文字
圖像與文字相連接,看到圖像就能順利地想到相對應的文字。
詳細可參考具體抽象規律。
五、注意事項
1、圖像記憶的難度主要在于編碼,即如何把文字内容轉換為印象深刻的圖像。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并在學習中不斷實踐,以提高轉換的效率。
2、尤其是一些抽象概念類的知識,要創造性地将其轉化為圖像。
3、串聯圖像。把替代或聯結後的各自獨立、分散、無序的圖像,運用聯想和想象,按照一定順序串聯起來,整理成為一連串有着一定意義的畫面。例如,背誦一首詩,可以把每句詩想象成一個畫面、圖像,再把這些畫面串聯成故事來記憶。
4、剛開始接觸圖像記憶法,會不适應,記憶效果反而不佳。通過經常性的訓練以後,會越來越習慣,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