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年四季都怕冷,手腳摸上去總是涼的,受冷時全身冰涼還會出現身體疼痛,如腹痛、膝纣關節疼痛。
中醫認為這種體質就屬于寒性體質。寒性體質是由于陰氣過剩、寒從内生。
寒性體質的主要表現:面色蒼白,口唇色淡,容易疲勞,怕冷怕風,手腳冷,喜進熱飲、熱食,常腹瀉,月經遲來,舌淡苔白, 脈緊或遲。
夏季炎熱,為什麼還會出現體寒?1、吃太冷
夏季天氣炎熱,各種雪糕、冰棍、冷飲成為人們的心頭之愛,感覺沒有冰鎮的水果都是沒有靈魂的,有的人甚至冬季也喜歡喝冰的。
中醫認為,過食寒涼食物,容易損傷脾胃,“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久則脾胃陽氣受損,裡寒内生。
2、穿太少
一到夏季,露臍裝、露背裝、低腰褲便成為愛美女性出街首選,加上對着吹空調,關節部、腰腹部很容易受涼,導緻寒氣入侵,損傷陽氣。
中醫認為,氣候驟寒或久居寒冷地區,寒邪侵襲人體,傷于肌表或直中髒腑,積久不散,寒為陰邪,易傷陽氣。
“陰盛則陽病”,陽氣受損,溫煦氣化功能減弱,人體功能活動降低,從而表現為裡寒證。
體寒的常見危害1、身體疼痛
頭痛、腰腹痛、關節痛、風濕痛等“痛”常随身體受寒而出現,且在洗熱水澡、蒸桑拿、熱敷等方式使身體暖和後減輕或消失。
2、痛經
對于女性來說,體寒帶來的最大困擾就是痛經。
很多女性朋友在經期或經前期,有下腹墜痛,嚴重時伴有大汗淋漓、惡心嘔吐等症狀,更有甚者會出現暈厥的症狀。
3、癌症
有數據表明,大約有70%的癌症患者屬于寒性體質。
主要因為寒性體質的人免疫力比較低,阻擋外部毒素入侵能力和消除能力相對較差,為腫瘤的産生創造了條件。
且寒性體質的人氣血運行失常,易形成淤血和氣滞、痰濁,毒邪與氣滞、淤血痰濁相互作用,就容易導緻腫瘤的形成。
4、病症遷延難愈
《靈樞·論痛》中說“同時而傷,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說明寒性體質的人生病,由于自身陽氣不足,較體熱者不易好轉。
體寒應該怎麼調理?艾灸是祛寒首選方法之一,常選穴位有大椎、命門、中脘、神阙、關元、足三裡等。
1、大椎
位置:正坐低頭,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作用:有通陽解表、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清腦甯神、肅肺調氣的作用。
2、命門
位置:人體的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作用:溫經散寒、通經活絡,還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充盛行。
3、中脘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作用: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4、神阙
位置:在臍中部,臍中央。
作用:有回陽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等作用。
5、關元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作用:有培元固本,強腎壯陽等作用。
6、足三裡
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作用:有補益脾胃、調養氣血、扶正培元、驅邪防病、延年益壽之功效。
艾灸調理注意事項艾灸調理體寒穴位較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
初次使用艾灸調理需注意把握度,不要急于灸太多穴道或過長時間,應循序漸進,領會療效。
逐步延長時刻直到自個感受很舒暢為宜,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