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走出離婚這一步到底有多難

走出離婚這一步到底有多難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12 21:49:46

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本市上半年離婚登記數量為2.7萬對,與2019年、2020年同期數據相比明顯下降。

依托婚姻家庭建設協會,北京市民政系統近年來組建起一支來自心理、司法等領域的專家團隊,在各區民政局現場為有需求的當事人提供情感溝通、心理疏導等服務。他們絕非單純“勸和不勸離”,而是期冀當事人能夠在第三方幫助下正确認識婚姻、得以成長。

走出離婚這一步到底有多難(一年中離婚也有高峰期)1

多數離婚當事人願意接受輔導

“我就想問問,你們兩個人的婚姻中間,要住進來多少人?”

聽到馮囡發問,坐在對面的郭建和餘榮同時一愣,争執不休中有了短暫的空白。“夫妻最應彼此信任支持,過多在意别人的評價,把外界矛盾帶到家裡,影響的是你們的感情……”在聲聲溫和勸解中,原本劍拔弩張的夫妻倆漸漸放松下來,低頭不語。

人到中年,郭建和餘榮生活無憂,卻常因各自朋友的一句話,指責對方哪裡做得不好。某次吵到氣頭上,便到海澱區民政局要求離婚。正在婚姻家庭輔導室值班的馮囡接待了他們,了解情況過程中,敏銳捕捉到問題的核心。

“冷靜期咱們有4次免費輔導,下回可以再來聊。”臨走時,馮囡囑咐。事實上,第二次輔導時兩口子狀态就已有改觀。餘榮還偷偷告訴馮囡,老公這段時間“挺有進步”,給自己發了紅包、道了歉,她也決定做出改變。

這是馮囡和同事們經常遇到的場景,6年前,海澱區民政局在婚姻登記處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由海澱區方圓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承擔具體工作。理事長王海英介紹,中心安排十餘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輪流值班,“每天有兩位結婚輔導師、兩位離婚輔導師在婚登處服務。”

對于結婚輔導,新人先去辦手續領證,再到婚姻講堂聽課。數年下來,已成為海澱新人喜結良緣時一道知名環節,寄語牆上貼滿甜蜜美好的憧憬。離婚輔導方面,則以自願為前提,由輔導師篩選婚姻當事人提供服務。

“有的夫妻是政策性離婚,我們會提示風險。有的因家庭暴力離婚,有的已分居多年,甚至各有對象,就不太需要輔導。”據王海英觀察,反倒是一些情緒波動起伏的當事人,輔導意義會更大。“多數夫妻還是會願意在我們的幫助下,對婚姻問題進行整理。”

子女和教育問題易緻夫妻矛盾

茶幾沙發、綠植點綴、米色牆面……婚登處私密角落,對離婚當事人進行輔導的房間靜谧溫馨,令人卸下心防。

在這裡,離婚輔導師通常的開場白是,先生女士,你們誰能介紹一下情況?雙方有時會搶着說,有時又誰都不說。而伴随“講個具體例子”的引導,兩個人往往會開始辯論,甚至當場失控、痛哭流涕。

在馮囡印象中,相當一部分夫妻吵架,屬于“激情上頭”,話趕話說到這兒,實際上心裡是希望得到幫助的。“讓人給評評理,給個台階,好好溝通一番也就回去了。”

子女、教育等問題,也易導緻夫妻産生矛盾。不少案例中,媽媽為孩子着急上火,家裡卻沒人支持和理解。這一過程中造成家庭氣氛緊張、夫妻關系逐漸變差。“海澱孩子壓力大,海澱媽媽壓力更大。”

無論什麼原因,馮囡首要關注的是當事人精神狀态。她遇到過一位母親,孩子幾個月時提出離婚。進到房間就趴在桌子上,連聲說自己不想要孩子、帶不了孩子……“我問了些情況,判斷這位母親可能處在産後抑郁階段,家人包括她自己都沒有這個概念。她需要的是就醫和家人支持,情緒認知恢複了,才對問題解決有幫助。”

包括婚内出軌,很多人下意識的反應是,“不過了,趕緊離!”但往往馮囡看到的是,其中一方神情恍惚,受到的打擊非常大。“如果創傷應激沒有解決,離婚可能又會造成二次傷害。能不能過,是否要離,都要在理智平複的前提下做決定。”

相比結婚輔導時的喜氣洋洋,離婚輔導面對的當事人常比較警惕,需要輔導師迅速找到切入點,赢得信任。“眼神、服裝、坐姿……都會關注,有時當事人說,‘我不在乎’,但又不停地抖腿,其實就是很在乎。如果感覺這個人特别愛講道理,要先認同他一部分觀點,他才願意說出更深的想法……”王海英回憶,在離婚冷靜期設置之前,經過輔導的當事人絕大多數都會暫時放棄辦理。冷靜期出台後,當事人可享受多次免費輔導,不少解決婚姻危機的當事人會表達感謝、送來錦旗、通過12345為輔導師“點贊”等等。

在離婚官司中尋找挽救的可能

走出離婚這一步到底有多難(一年中離婚也有高峰期)2

作為北京兩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婚姻家庭部主任,律師張荊執業十六年間,辦理過上千件婚姻案件。包括轟動一時的十年無性婚姻案、魏圓圓撫養權案等。

繁重本職工作之餘,她還承擔起婚姻家庭建設協會法律專業服務委員會組織者的角色,建立起一支律師志願者團隊,服務于東城、朝陽、通州等區民政局,為離婚當事人提供公益協助,她自己則擔任着朝陽區民政局的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員。

公事公辦離婚案件,對張荊來說早已駕輕就熟,多年來她卻堅持在離婚官司中尋找挽救婚姻的可能。“夫妻吵架,說找個律師寫離婚協議,其實很多時候細問問,兩個人離婚的清晰訴求都還沒有真正達成。就像去醫院看病,很多人可能連挂什麼科都還不知道。”

她回憶起自己“費了很多唇舌”的案例,一對夫妻自高中就是同學,沒孩子時,女方備受丈夫呵護,自己就像個孩子。而孩子出生後,丈夫和婆婆對孩子極為重視,她覺得自己成了多餘的人,家庭矛盾頻發,便生出離婚的念頭。

來見張荊前,女方曾找過一位律師咨詢,對方建議她抓緊離婚,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她也“人老珠黃”再被抛棄。“可人家夫妻感情其實還在!”張荊有些憤憤,“律師不能單純為了成案去促成訴訟,要去判斷當事人的婚姻關系是真的破裂還是隻是危機。”

溝通時,女方聊起與丈夫高中、大學親密的時光,哭得泣不成聲。“給她一些時間和關愛,她一定會成為一名好母親……”面對張荊真摯的勸解,男方也頗為動容。

“後來他們一起回家了,孩子周歲時還給我發來照片”,張荊笑得很是欣慰。“我們辦了這麼多案例,幾乎看遍了人間冷暖、雞飛狗跳,多說一說,可能當事人的選擇就會不一樣。”

一年中離婚也有幾個高峰期

結婚有一些“好日子”,一年中離婚也有幾個高峰期。據馮囡觀察,有些人考慮到不好的事情不帶到新年,元旦後春節前,來離婚的人相對較多。五一十一這種“大假”結束,也有很多矛盾爆發出來。

長期與婚姻當事人打交道,輔導、調解員們感受到一些變化在悄然發生。似乎人們更“容易”由于各種原因,去考慮離婚。馮囡的理解是,伴随社會發展,婚姻賴以維系的環境越來越多受到外界影響和沖擊。來自經濟、工作、教育甚至疫情等方方面面的壓力,都有可能引起家庭系統的震動。

在輔導室裡,馮囡見到過因不滿擔任公職人員的配偶長期無法回家,抱着孩子來離婚的當事人,也遇到過70多歲的二婚老兩口,由于需要子女照料,即便感情挺好,也隻能辦理離婚回到各自子女身邊。“會覺得有些無奈,但婚姻确實是個複雜的體系,受到很多現實約束,沒有感情或者光有感情都不行。”

在張荊看來,近十年的離婚案件概括而言,絕大部分是價值觀的不同。“媽寶男、孔雀女、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你看出現了多少詞。一次吵架,往往根源會追溯到對事物的認知、對婚姻的期待上。”

有矛盾不願意“湊合”,固然是社會開放進步的體現,但張荊并不贊同将離婚視作終極解決方案。“很多人離了婚,問題還在,情緒也沒有變好。要認識到問題出在哪裡,有所成長。至于說成長之後還是希望離婚,那我們會尊重決定。這段婚姻結束了,下一段不會重蹈覆轍。”

由此,婚姻家庭工作者均提及,應繼續推動完善婚姻家庭教育咨詢體系。在新人步入婚姻前、進入家庭生活後,發生婚姻危機時各環節,都能便利得到專業的知識普及與輔導。

(當事人為化名)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魏婧

流程編輯:TF06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