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30篇文言文加翻譯

30篇文言文加翻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10:44:07

30篇文言文加翻譯(文言文分點突破)1

一、專項練習

1.(2022·衡水市重點中學檢測)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高祖十年。定陶戚姬有寵于上,生趙王如意。上以太子仁弱,謂如意類己,雖封為趙王,常留之長安。上之關東,戚姬常從,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呂後年長,常留守,益疏。上欲廢太子而立趙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禦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呂後側耳于東廂聽,既罷,見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時趙王年十歲,上憂萬歲之後不全也,符玺禦史趙堯請為趙王置貴強相,及呂後、太子、群臣素所敬憚者。上曰:“誰可者?”堯曰:“禦史大夫昌,其人也。”上乃以昌相趙,而以堯代昌為禦史大夫。

(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諸呂之變》)

(1)上以太子仁弱,謂如意類己,雖封為趙王,常留之長安。 (5分)

譯文:高帝因太子劉盈性情仁慈懦弱,而認為劉如意像自己,雖然封他為趙王,卻常常留他在長安。

(2)呂後側耳于東廂聽,既罷,見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5分)

譯文:呂後在東廂房側耳傾聽,事後她去見周昌,向他跪下道謝說:“沒有您力争,太子幾乎就廢了!”

【解析】 (1)以:因。謂:認為。類:像。以上每點1分,句意2分。(2)謝:道謝。微:(如果)沒有。 幾:幾乎。 以上每點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漢高祖劉邦十年。定陶人戚夫人受到漢高祖寵愛,生下兒子趙王劉如意。高帝因太子劉盈性情仁慈懦弱,而認為劉如意像自己,雖然封他為趙王,卻常常留他在長安。高帝到關東,戚夫人也常常跟随,她日夜哭泣,想要高帝立他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呂後因年老,常常留守在長安,與高帝日漸疏遠。高帝想廢太子而立趙王為太子,大臣們反對這樣做,但又都不能說服他。禦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強烈地争執,高帝問他的理由。周昌為人口吃,又在盛怒之下,說:“臣嘴不能說,然而臣期期知道這樣做不可以。陛下想廢太子,臣期期不接受诏令。”高帝欣然大笑起來。呂後在東廂房側耳傾聽,事後她去見周昌,向他跪下道謝說:“沒有您力争,太子幾乎就廢了!”當時趙王才十歲,高帝擔心自己死後他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符玺禦史趙堯建議為趙王設置一個地位尊貴而強有力的丞相,并且是呂後、太子、群臣平時都敬畏的人。高帝說:“誰合适呢?”趙堯說:“禦史大夫周昌,這個人最合适。”高帝便任命周昌為趙國的相,而以趙堯代替周昌為禦史大夫。

2.(2022·運城入學摸底檢測)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元帝大興二年。祖逖之攻樊雅也,蓬陂塢主陳川遣其将李頭助之。頭力戰,有功,逖厚遇之。頭每歎曰:“得此人為主,吾死無恨。”川聞而殺之。頭黨馮寵帥其衆降逖,川益怒,大掠豫州諸郡,逖遣兵擊破之。三年,祖逖将韓潛與後趙将桃豹分據陳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餘人運上台,又使數人擔米息于道。豹兵逐之,棄擔而走,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衆豐飽,益懼。逖在軍,與将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河上諸塢先有質子在後趙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僞抄之,明其未附。塢主皆感恩,後趙有異謀,辄密以告,由是多所克獲,自河以南多叛後趙歸于晉。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

(1)頭黨馮寵帥其衆降逖,川益怒,大掠豫州諸郡,逖遣兵擊破之。(5分)

譯文:李頭同黨馮寵率領部下歸降祖逖。陳川得知後更加憤怒,于是發兵侵擾祖逖收複的豫州所屬各郡,祖逖派兵擊敗陳川。(“帥,率領”“益,更加”“破,打敗、擊敗”各1分,句意2分。)

(2)河上諸塢先有質子在後趙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僞抄之,明其未附。(5分)

譯文:黃河兩岸各塢塢主過去有人質在後趙的,都許可他們可以同時歸屬于晉和後趙雙方,并經常派一些遊擊的軍隊假意去抄掠,表示其并未降晉。(“先,過去、先前、以前、從前”“僞,假意、假裝”“明,表示、表明”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晉元帝司馬睿大興二年。祖逖進攻樊雅,蓬陂塢主陳川派遣部将李頭前去援助。李頭奮力作戰,立下戰功,受到祖逖的優厚禮待。李頭常常歎息說:“如果能做祖逖的手下,那我死而無憾啊。”陳川聽後(非常生氣),就殺了李頭。李頭同黨馮寵率領部下歸降祖逖。陳川得知後更加憤怒,于是發兵侵擾祖逖收複的豫州所屬各郡,祖逖派兵擊敗陳川。大興三年,祖逖部将韓潛與後趙将領桃豹分别據守陳川原來的城池,(兩軍)對峙四十天。祖逖命人用布袋裝上泥土,酷似米袋一樣,他又命令一千多名士兵将其運上台去,又讓一些人擔着米在路上歇息。桃豹的士兵追趕他們,他們丢下米袋就跑。桃豹士兵長期挨餓,搶到米袋後,認為祖逖的軍隊糧食充足,兵強馬壯,就更加恐懼。祖逖在軍中與将士們同甘共苦,嚴格約束自己,待人寬厚,獎勵發展農業,對新來歸附的人全力安撫,即使是關系疏遠、地位低賤的人也施恩禮遇去結交他們。黃河兩岸各塢塢主過去有人質在後趙的,都許可他們歸屬于晉的同時還可以歸屬于後趙,并經常派一些遊擊的軍隊假意去抄掠,表示其并未降晉。這些塢主都很感恩戴德,後趙一有陰謀詭計,他們都秘密告知祖逖,所以祖逖在同後趙的戰争中多次獲勝,黃河以南各地很多人都叛逃後趙而歸屬東晉。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趙景緯字德父,臨安府于潛人。少勤學,弱冠得周敦頤、程颢兄弟諸書讀之,恨不及登朱熹之門。入太學,登淳祐元年進士第。授江陰軍教授,諸生守其榘度。知台州,兩辭,不許,趣命益嚴。至郡,以化民成俗為先務。約束官吏擾民五事,平重刑,懲嘩讦,治豪橫,節浮費。

期年之内,乞歸田裡者再,皆不許。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間采藥著書,庶幾有補後學,使病廢之身不為無用于聖世,不許。禦筆兼崇政殿說書,造朝,侍緝熙殿。彗出于柳,景緯應诏上封事曰: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過悅人心而已。百姓之心即天心也。闾閻之糟糠不厭,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則人不悅。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則人不悅。不公于己而欲絕天下之私,則人不悅。夫必有是數者,斯足以召怨而緻災。

(節選自《宋史·列傳·卷一百八十四》)

(1)知台州,兩辭,不許,趣命益嚴。至郡,以化民成俗為先務。(5分)

譯文:_被任命為台州知州,兩次推辭,不被允許,催促的命令卻更加嚴厲。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變習俗作為首要事務。

(2)闾閻之糟糠不厭,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則人不悅。(5分)

譯文:民間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滿足,可是(官宦們)私宴的供給還和原來一樣,那麼百姓就不高興。

【解析】 (1)知:任知州。趣:催促。化民成俗:教化百姓改變習俗。以……為先務:将……作為首要事務。以上每點1分,句意1分。(2)闾閻:平民百姓。糟糠:粗劣的食物。厭:滿足。自如:和原來一樣。以上每點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趙景緯字德父,臨安府于潛人。少年時勤奮好學,二十歲得到周敦頤、程颢兄弟的各種書閱讀,遺憾不能到朱熹門下做弟子。進入太學,淳祐元年進士及第。任江陰軍教授,學生都遵守他的規矩。被任命為台州知州,兩次推辭,不被允許,催促的命令更加嚴厲。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變習俗作為首要事務。限制官吏騷擾百姓五件事,公正判刑,懲辦吵鬧、攻擊别人的人,整治豪強,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一年之内,兩次請求還鄉,都不被準許。于是請求在赤城、桐柏之間采藥著書,希望對後世學者有所補益,使自己病廢之身對聖世還有些用處,不被準許。皇帝親筆内批兼任崇政殿說書,到朝廷,在緝熙殿侍奉。彗星在柳宿出現,趙景緯應诏上密封奏章說:今日尋求緩解天意的方法,不過是取悅民心罷了。百姓的心意就是天的心意。民間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滿足,可是(官宦們)祭祀後同族親屬私宴的供給還和原來一樣,那麼百姓就不高興。百姓積累的财富一天天減少,可是官府收稅的文書像流星一樣越來越急,那麼百姓就不高興。對于自己不要求公正卻想杜絕天下私心,那麼百姓就不高興。如果有這幾樣,就足以招來怨恨導緻災難。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程德玄,字禹錫,鄭州荥澤人。善醫術。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頗親信用事。太平興國二年,陳洪進來朝,命德玄迎勞之。船艦度淮,暴風起,衆恐,皆請勿進。德玄曰:“吾将君命,豈避險?”以酒祝而行,風浪遽止。五年,坐市秦、隴竹木聯筏入京師,所過矯制免算,又高其估以入官,為王仁贍所發,責授東上閣門使,領本州刺史。是冬,車駕幸魏府,命總禦營四面巡檢,掌給諸軍資糧。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頗信其言,繇是趨附者甚衆。或言其交遊太盛,遂出為崇信軍節度行軍司馬。逾年,複拜慈州刺史,移知環州。

(節選自《宋史·列傳六十八·程德玄傳》)

(1)德玄曰:“吾将君命,豈避險?”以酒祝而行,風浪遽止。(5分)

譯文:程德玄說:“我帶着皇帝的诏命,怎麼能躲避危險呢?”用酒禱告後繼續行進,風浪立刻停止了。(将、豈、祝、遽,各1分,句意1分)

(2)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頗信其言,繇是趨附者甚衆。(5分)

譯文:程德玄攀附權貴,升至近臣的行列,皇上很相信他的話,從此迎合依附他的人很多。(近列、頗、繇是、趨附,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程德玄,字禹錫,鄭州荥澤人。精通醫術。太宗做京邑尹的時候,征召他到身邊,讓他充任押衙之職,很信任他辦事。太平興國二年,陳洪進來朝見,皇帝命程德玄迎接慰勞他。船艦渡淮水時,起了暴風,大家害怕,都請求不要前進。程德玄說:“我帶着皇帝的诏命,怎麼能躲避危險?”用酒禱告後繼續行進,風浪立刻停止了。太平興國五年,因私買秦、隴一帶竹木聯筏運往京師,所過關口假托君命免稅,又擡高竹木價格賣入官府犯罪,被王仁贍揭發,受到皇帝斥責,被授予東上閣門使的職位,兼任本州刺史。這年冬天,皇帝駕臨魏府,命程德玄總管禦營,四面巡檢,并執掌給各軍隊供應錢糧的事務。程德玄攀附權貴,升至近臣的行列,皇上很相信他的話,從此迎合依附他的人很多。有人指責程德玄交遊太多,于是出京擔任崇信軍節度行軍司馬。過了一年,又擔任慈州刺史,調任環州知州。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陸炳,其先平湖人。炳武健沉鸷,長身火色,行步類鶴。舉嘉靖八年武會試,授錦衣副千戶。松卒,襲指揮佥事。尋進署指揮使,掌南鎮撫事。十八年從帝南幸,次衛輝。夜四更,行宮火,從官倉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負帝出,帝自是愛幸炳。未幾,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緝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驟貴,同列多父行,炳陽敬事之,徐以計去其易己者。三十五年三月賜進士恩榮宴。故事,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

(1)炳驟貴,同列多父行,炳陽敬事之,徐以計去其易己者。(5分)

譯文:陸炳驟然顯貴,與他同級的官員多屬父輩,陸炳表面上尊敬對待他們,慢慢用計策除掉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關鍵詞語:“驟”“同列”“父行”“陽”“敬事”“徐”“以”“易”)

(2)故事,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5分)

譯文:按照慣例,錦衣衛官應排列于西側,世宗因陸炳的緣故,特地命他到上坐,班位列于二品的末尾。(關鍵詞語:“故事”“以”“故”“特”“班”)

【參考譯文】

陸炳,他的祖輩是平湖人。陸炳勇武健壯,沉穩兇猛,身高面紅,走路如同鶴步。嘉靖八年,他參加武會試中選,授官錦衣衛副千戶。陸松死後,他又襲職為指揮佥事,不久進職代理指揮使,掌管南鎮撫司之事。嘉靖十八年,陸炳随從世宗南行,駐守在衛輝,當天,夜間四更時,行宮起火。随從官員倉猝之中不知道世宗在哪裡,陸炳推開門背着世宗而出,世宗從此對陸炳更加愛幸。不久,又升署都督佥事,後又因緝捕有功,升任都督同知。陸炳驟然顯貴,與他同級的官員多屬父輩,陸炳表面上尊敬對待他們,慢慢用計策除掉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宮中舉行賜進士的恩榮宴,按照慣例,錦衣衛官應排列于西側,世宗因陸炳的緣故,特地命他到上坐,班位列于二品的末尾。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袁淑,陳郡陽夏人,丹陽尹豹少子也。少有風氣,伯父湛謂家人曰:“此非凡兒。”至十餘歲,為姑夫王弘所賞。不為章句之學,而博涉多通,好屬文,辭采遒豔,縱橫有才辯。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劉湛,淑從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為意,由是大相乖失。出為宣城太守,以母憂去職。服阕,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舉北伐,淑侍坐從容曰:“今當鳴銮中嶽,席卷趙、魏,檢王岱宗,今其時也。臣逢千載之會,願上《封禅書》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當之?”淑喜為誇誕,每為時人所嘲。始興王濬嘗送錢三萬饷淑,一宿複遣追取,謂使人謬誤,欲以戲淑。淑與濬書曰:“聞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與一奪,義士猶或非之。”

(1)不為章句之學,而博涉多通,好屬文,辭采遒豔,縱橫有才辯。(5分)

譯文:他不做分析文字的章節與句讀的學問,而是廣泛地涉獵、通曉多種知識,喜歡寫文章,辭章文采剛健華美,縱橫奔放,雄辯有力。(關鍵詞語:“章句”“博涉多通”“屬文”“遒豔”“縱橫”)

(2)始興王濬嘗送錢三萬饷淑,一宿複遣追取,謂使人謬誤,欲以戲淑。(5分)

譯文:始興王劉濬曾經将三萬錢贈給袁淑,過了一夜又派人追回,說是送錢的人弄錯了,想用這種方法戲弄袁淑。(關鍵詞語:“嘗”“饷”“謬誤”“遣”“謂”“戲”)

【參考譯文】

袁淑,陳郡陽夏人,是丹陽尹袁豹的小兒子。少年時期就很有風度氣概,他的伯父袁湛對家裡人說:“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到了十多歲,得到姑父王弘的賞識。他不做分析文字的章節與句讀的學問,而是廣泛地涉獵、通曉多種知識,喜歡寫文章,辭章文采剛健華美,縱橫奔放,雄辯有力。本州官府任命他為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他都沒有就任。劉湛,是袁淑的姨表兄,他想讓袁淑歸附自己,但袁淑不把他放在心上,因而彼此大不相合。袁淑出任宣城太守,因遭逢母親喪事而辭官。喪期完畢後,任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這年秋季,朝廷大舉北伐,袁淑陪伴侍奉皇帝時不慌不忙地說:“(您)現今應當臨視中嶽,攻打趙、魏,到泰山封禅,現在正當時。我遇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願意獻上《封禅書》一篇。”太祖笑着說:“這是盛德之事,我哪裡可以擔當?”袁淑喜歡說誇大虛妄、不合實際的話,常常被當時的人嘲笑。始興王劉濬曾經将三萬錢贈給袁淑,過了一夜又派人追回,說是送錢的人弄錯了,想用這種方法戲弄袁淑。袁淑給劉濬寫信說:“我從以前的文字記載中聽說,七年當中,一次送給,一次又把它奪回去,即便是義士,也會遭受非議。”

二、綜合練習

(2020·全國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須鬓皓白,時人謂之王白須。初除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從伯導謂曰:“選官欲以汝為尚書郎,汝幸可作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計,自當任之于時。至于超遷,是所不願。”遂為郎。累遷禦史中丞、侍中、廷尉。時永嘉太守謝毅,赦後殺郡人周矯,矯從兄球詣州訴冤。揚州刺史殷浩遣從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為獄主,身無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與州相反複。穆帝發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執據,時人比之張釋之。時當南郊,簡文帝為撫軍,執政,訪彪之應有赦不。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将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複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不複入宮,則直侍頓阙,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及簡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雲,宜當須大司馬處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馬何容得異?若先面咨,必反為所責矣。”于是朝議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後令以帝沖幼,令溫依周公居攝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異常大事,大司馬必當固讓,使萬機停滞,稽廢山陵,未敢奉令。謹具封還内,請停。”事遂不行。加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藥。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祿為贈,谥曰簡。

(節選自《晉書·王彪之傳》)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3分)( B )

A.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将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複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B.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将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複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C.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将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複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D.答曰/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嘗謂非宜何者/黎庶不達其意/将謂郊祀必赦/至此時/兇愚之輩複生心于僥幸矣/遂從之/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愚意嘗謂非宜”意思是:我認為不合時宜。“何者”是針對“愚意嘗謂非宜”而發問的,故要斷開,排除C、D;“黎庶不達其意”,“黎庶”是主語,“不達”謂語,“其意”賓語,本句主謂賓齊全,結構完整,不能斷開,排除A。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 )

A.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

B.立嗣可指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又可指确立王位繼承人,文中則指後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終獲取天下。

D.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的一種制度。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A項,太守不負責掌管軍事和科舉,太守的職責是“治民、進賢、決訟、檢奸,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9.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C )

A.彪之出仕之始,不願超遷任職。他的堂伯父王導對他說,選官要任他為尚書郎,他卻認為地位高低不值得計較,越級提拔是自己不願意的事。

B.彪之堅持己見,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謝毅交付廷尉候審,他以此非廷尉職責為由,雖有皇上命令,依然據理拒收,時人将他比作張釋之。

C.彪之講究實效,維護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傳染病,他見各類官員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願到任辦公,指出這樣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複。

D.彪之言辭機敏,反對權臣聽政。簡文帝去世,讨論身後事時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馬處置,他搶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馬将被他斥責。

【解析】 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C項,原文是“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是有規定,不是找借口,不願到任辦公。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5分)

譯文: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被傳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準入宮。

(2)疾笃,帝遣黃門侍郎問所苦,賜錢三十萬以營醫藥。(5分)

譯文:(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黃門侍郎探問病痛,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買藥。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題得分點:“時疾”,流行病;“身”,自己;“雖”,即使。第二題得分點:“笃”,病重;“遣”,派遣;“問所苦”,探病問候;“營”,治。

【參考譯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歲時,胡須鬓角都白了,當時人稱他為王白須。最初任佐著作郎、東海王文學。堂伯父王導對他說:“選官要任你為尚書郎,你有幸可以做各位王的佐吏了!”王彪之說:“職位的高低本來不值得計較,應當在合宜的時候任職,至于破格提拔,這并不是我的願望。”于是做了尚書郎。多次升遷,擔任禦史中丞、侍中、廷尉。當時永嘉太守謝毅,大赦後處死當地人周矯,周矯的堂兄周球到州郡中訴冤情。揚州刺史殷浩派從事拘捕謝毅,交付廷尉審理。王彪之認為周球是訴訟案件的當事人,沒有爵位,不在廷尉職責範圍以内,與州相反複推辭,不肯受理此案。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據理力争,當時人把他比作西漢廷尉張釋之。當時要在南郊祭天,簡文帝任撫軍,執掌國政,向王彪之詢問是否應該大赦。王彪之回答說:“自從中興以來,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認為不合時宜。為什麼呢?老百姓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這個時候兇惡愚蠢之輩又要産生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聽從了他的意見。永和末年,多發傳染病。按舊例,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被傳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準入宮。此時,文武百官多稱家有時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進言道:“瘟疫之年,沒有哪一家不傳染。如果因此就不再入宮,那恐怕連近侍也無人充當,皇宮将會空無一人了。”朝廷聽從了王彪之的進谏。等到簡文駕崩,群臣疑惑不安,不敢确立王位繼承人。有人說,這件事應該由大司馬來決定。王彪之嚴肅地說:“國君駕崩,太子應當即位,大司馬怎能有資格提出異議?如果事先當面詢問,肯定反為大司馬所責怪。”于是太子繼位之事才議定了下來。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後因為孝武帝年幼而下達命令,令桓溫沿襲周公代替周成王攝政的舊例。命令已經公布,王彪之說:“這是不同尋常的大事,大司馬必定會再三辭讓,如果導緻政務停頓,耽誤先帝陵墓的修築,我不敢遵奉命令,謹将诏書密封歸還,請停止實行。”于是事情也就沒能實行。王彪之被加封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沒有正式任命。王彪之病重,皇帝派黃門侍郎探問病痛,賜錢三十萬給他治病買藥。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朝廷便以光祿大夫作為封贈,谥号是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