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戰争詩配什麼音樂

戰争詩配什麼音樂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13:35:17

戰争詩配什麼音樂?《國際歌》: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衆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一旦把他們消滅幹淨,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這是最後的鬥争,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後的鬥争,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戰争詩配什麼音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戰争詩配什麼音樂(1887年11月6日國際歌詞作者歐仁)1

戰争詩配什麼音樂

《國際歌》: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衆。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一旦把他們消滅幹淨,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這是最後的鬥争,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後的鬥争,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列甯稱譽鮑狄埃是“是一位最偉大的用詩歌作為工具的宣傳家”。 1923年瞿秋白将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中國所唱的《國際歌》也隻有三段。

鮑狄埃出身于巴黎的一個工人家庭,13歲當徒工,後來又當繪制印花布圖樣的技工。

1830年巴黎人民起來反對波旁王朝的統治,在鬥争中,法國工人階級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力量;這次鬥争也是使鮑狄埃覺醒的“第一聲戰鼓”。14歲的鮑狄埃,伴随着革命的槍聲,寫下反應這次鬥争的詩篇——《自由萬歲》。

1871年6月鮑狄埃躲過敵人的搜捕,在郊區小巷一所老房子的閣樓上懷着滿腔熱血和悲痛,用戰鬥的筆寫下了震撼寰宇的宏偉詩篇,一首詩名為《英特納雄耐爾(Internationale)》的不朽的無産階級戰歌,即“全世界無産階級的歌”--《國際歌》,對馬克思主義革命原理和巴黎公社曆史經驗加以藝術概括,正式宣告向敵人“開火”;7月被迫出逃。

1871至1880年,鮑狄埃被凡爾賽反革命法庭缺席判處死刑的鮑狄埃,之後一直流亡國外,先後在英國、美國流亡近10年;1880年大赦後回國,參加了法國社會主義工人黨。

1887年11月6日辭世。

在他寫下那首著名的《國際歌》17年後,也是在他逝世後的第二年,1888年6月比他年輕32歲的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發現了這首詩詞,并以滿腔的激情在一夜之間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并在裡爾的一次集會上指揮合唱團首次演唱,很快這支戰歌便迅速的傳遍整個法國,之後便從此傳遍世界。

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為了便于傳唱,翻譯這首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柯茨隻選擇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将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我國所唱的《國際歌》也隻有三段。

歐仁·鮑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 - 1887年11月6日)是法國的革命家,法國工人詩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國際歌》的詞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