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6月29日電題:鄉村振興在行動丨贛南老區裡的“丫山跨越”
新華網 戴豔 王曉震
丫山,處于贛之南、粵之邊,因遠看像“丫”字而得名,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黃龍鎮大龍村。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下,這座曾經“半空心化”的山村,盤活綠水青山、激活農民主體,獨辟蹊徑打造特色旅遊産業,從破敗中獲得重生,成為贛南老區鄉村建設樣闆,并逐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旅遊休閑後花園。
從名不見經傳到聲名鵲起,“丫山模式”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從贛南老區跨向大灣區,丫山又将如何把握發展新機遇?近日,新華網“鄉村振興在行動”調研團隊走進丫山,探尋這裡的“振興密碼”。
(海報設計:周淵渟)
路徑密碼——從生态優勢到業态優勢
六月的丫山滿目蒼翠,空氣中沁着草木的清香,身處五嶺腹地和章江源頭,丫山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2.6%,有着“天然氧吧”之稱。
圖為丫山景區内部分民宿。新華網 王曉震 攝
海拔600多米的九成山舍,全部建築沿山勢地形建設,與森林融為一體;依山崖之勢建成的雲海木屋,每一棟都獨享雲海山景。丫山旅遊度假區負責人唐向陽認為,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規劃師。
2007年,在鄉村旅遊的大潮下,在外創業的唐向陽回到家鄉,投身丫山景區的開發建設。發展初期,在名山雲集的江西,丫山很長一段時間都“名不見經傳”。
“開始我們定位傳統自然類景區,遊客多來自贛南周邊,以觀光遊為主。”随着休閑消費升級,唐向陽意識到,僅靠簡單的旅遊資源差異吸引遊客已經優勢不在。2015年,丫山着手“自我革命”,重新發現和思考景區的既有資源價值。通過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丫山的生态優勢開始轉向業态優勢。
傍晚時分,丫山半山腰的農商街與楓夜裡街區燈光漸起,由村民閑置房屋改造而成的150餘間民宿錯落别緻,各具特色的手藝鋪、書畫館、酒吧、咖啡店等多種業态為這座山村增添了“煙火氣”和“時尚感”。遠處的A哆鄉村,鄉村振興大舞台上正上演鄉土氣息濃郁的山水實景表演,龍山河邊的集市上,來自周邊11個鄉鎮的土特産吸引着遊客購買。
丫山最高峰海拔906米,景區實施階梯式規劃,在海拔200至400米創意鄉村休閑區,海拔400至600米營建森林康養區,海拔600至800米打造山地度假區。
13公裡的環山木塑棧道是徒步健身的理想場地,經常舉行全國性或省級森林馬拉松賽事。三條風格不一的越野賞景線路,讓丫山成為越野自駕生态樂園。
以特色旅遊發力助推鄉村發展。2021年,丫山景區接待遊客達337萬人次,已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體育特色小鎮、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借助景區的輻射,大龍村帶動周邊鄉鎮近萬名農戶逐步脫貧緻富,丫山正加速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人才密碼——從利益共享到價值共識
今年48歲的村民李秀娟站在擺滿各種食材的長桌邊,面向鏡頭進行着一場跨越萬裡的網上直播,為大洋彼岸的青少年介紹客家文化和客家美食。作為丫山旅遊度假區餐飲總監,大家都愛叫她“廚神”, 此外,她還是“金嗓子”、越野車手、民宿股東……“我有很多身份,在丫山,隻要你想做,可以實現很多夢想。”李秀娟說。
丫山景區員工李秀娟在“鄉村振興大舞台”唱歌表演。新華網發
保安大叔會十幾種樂器、泥瓦匠成了駐唱歌手、酒店經理兼職越野車手……丫山旅遊度假區鼓勵員工每人至少掌握一門技藝,發放才藝補貼,經常組織員工進行崗位技能與職業素養培訓。
“在丫山上班就像上了一所職業培訓綜合院校。”大龍村人李娟是“十八羅漢才藝團”的成員,這裡彙集了丫山的才藝精英,李娟最拿手的是越野,她笑着說:“我喜歡帶客人去體驗越野,自己也非常開心,就算不掙錢也願意做。”
“我回到丫山,就是為了讓丫山變‘樂山’,讓山裡人都唱起快樂的歌。”唐向陽的夢想已經照見現實。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丫山探索出“三變三金”的發展模式,讓“村民變員工、員工變股東、股東變老闆”,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實現“資源入股得股金,景區務工拿薪金,房地流轉收租金”,這一模式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穩定、多重的收入來源。
李秀娟家快倒塌的老宅,由公司出資改造成“石見客棧”,她覺得自己不懂經營,就将房子交由公司運營,前5年與公司2比8的比例分成,現在分成比例改為8比2,算上自己其他工作的收入,“現在一年有二三十萬元嘞!”
“重生”的丫山喚回了遠走他鄉的遊子,也引來了許多外鄉人的加盟,丫山旅遊度假區600多名員工,有一半來自周邊地區或外省。36歲的張甯大學畢業就來到丫山,目前是景區文化部經理,他告訴我們,随着營銷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來到丫山,參與到文創産品開發、自媒體運營等工作中。
鄉村要振興,人才先要振興。“要把地盤活,更要讓人重生。”大餘縣委書記韓相雲介紹,“丫山”的特點就是真正把農民組織起來,鼓勵、引導、扶持當地村民參與丫山的各項建設與開發,讓他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
丫山還是丫山,村子已換了新顔,村民們不僅改變了境遇,更改變了境界。
流量密碼——從“老區頂流”走向“灣區引流”
大江東去幾千裡,庾嶺南來第一州。千年梅關古道見證了大餘曾是古代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如今成為贛南文化、旅遊、交通、商業的重要門戶。
大餘縣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總結,确定了“以丫山為龍頭,周邊聯動”的發展路徑,全縣11個鄉鎮46處鄉村旅遊示範點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丫山景區作為老區鄉村旅遊的“頂流”,大餘縣全域旅遊示範區規模初顯。
與此同時,江西近年着力将贛州打造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建設大灣區生态康養旅遊後花園。丫山作為贛南大地最早開展鄉村旅遊建設的一個試點,以特色文旅、生态優勢和業态優勢,逐漸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旅遊休閑後花園,開始全面向大灣區引流。
“這裡生态環境好,除了眼睛得到享受,還能呼吸充滿負離子的新鮮空氣。”來自廣東的遊客陳穗說。旅遊品牌的建設和日臻成熟的配套,讓越來越多的人對丫山心馳神往。據統計,當地的主要客源已從贛州各地轉為粵港澳等地,80%來自大灣區旅遊團隊和自駕遊客人。
遊客在丫山景區玻璃棧道觀賞遊玩。新華網發
“随着贛深高鐵通車,贛州市正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黃金旅遊圈,為大灣區朋友走進贛州提供了便捷。”贛州市文廣新旅局局長李俊銳介紹,大餘丫山等地是贛州市的旅遊名片,贛州通過開展旅遊推介等活動,與大灣區進行旅遊市場共拓,吸引更多人來贛南旅遊。
“我們前十年是打造看得見的丫山,未來十年将打造看不見的丫山。”談及未來,唐向陽表示,要把丫山旅遊度假區打造成山鄉度假勝地,成為在全國有代表性的鄉村振興示範基地,要讓丫山人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來源: 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