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于聊到道教祖師爺、玉帝背後的男人——太上老君了。
首先一笑就為大家解釋一下很多人都熟視無睹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叫太上老君?”
唐末道門領袖杜光庭在《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中對此有清晰的解釋: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老者,壽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長壽,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極,故曰君也。”
這段話不難理解吧?簡單說就是個尊号。
太上老君是有曆史原型的,這點大家也都知道:原型就是周代史官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他以一本《道德經》奠定了道家的基礎,道家後來又被人利用,變為道教,從一個學術流派變成了宗教。
既然是宗教,自然要神化自家的祖師爺。
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道教時,就寫了一本注釋《道德經》的《老子想爾注》,在這本書裡面,老子不是人了,成了大道的化身,“聚形為太上老君”。
由于張道陵的道教發展得很快(就是赫赫有名的五鬥米道),影響很大,所以當時傳入中國的佛教也不得不抱大腿了——當時有種說法是老子西出函谷關到了天竺化為佛陀,度化胡人。——這本來是佛教為了在中國傳教編的一個故事,好讓中國人接受佛教:“你們學佛還是你們自己人搞的,别抵制了。”
道教一看,還有自動送上門來認爹的?太好了!于是西晉惠帝時,天師道祭酒王浮與佛教沙門帛遠相争,就用這事兒編了一卷《老子化胡經》,以此說明道教地位在佛教之上。後來随着佛道之争越演越烈,《老子化胡經》陸續增廣為10卷,成了道教典籍之一了。
受這事的啟發,道教開始瘋狂地讓太上老君“變變變”。
東晉葛洪《神仙傳》就說太上老君上三皇時為元中法師,下三皇時為金阙帝君,伏羲時為玉華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颛顼時為赤精子,帝喾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一雲為守藏史。或雲在越為範蠡,在齊為鸱夷子,在吳為陶朱公。
好嘛,老子變成了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了,《封神演義》闡教十二金仙一人就占了兩,這牛皮吹得也忒大了。
道教三清
到了南北朝末期,看到佛教佛、菩薩、羅漢等人數衆多,道教也開始“擴軍”,把最高端的尊神一下子擴充到了“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清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這也是《封神演義》神話譜系的來源。
一些新興的道派,為了走差異化路線,标新立異,便稱元始天尊為至高神,而且還編經書說太上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弟子。
《隋書》就記載道:
“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
唐代隋後,唐朝皇帝為了彰顯自家的出身不凡,就把老子又擡上去了——老子姓李,是咱李唐皇室的始祖,我看誰還敢踩在老子頭上?于是太上老君被奉為“大聖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重新成了衆聖之祖,真神之宗。
到了宋朝的時候,準确地說是宋真宗時,為了鞏固皇權,愣是擡出了一個玉皇大帝,構築了一套天界的君臣體系,從此,天庭的最高職位就是玉皇大帝了,太上老君成了玉帝背後的男人,支持玉帝的代表。
元朝後,道教雖有分支,但不論是南方的天師道還是北方的全真教,都是以太上老君為最高神,這兩個教派在民間的影響力都挺大,所以民間還是以太上老君為尊。
不過,“三清”的觀念經過這麼多年的傳播也已深入人心,所以在全國各地奉祀太上老君的宮觀廟殿要麼稱為太清宮、太清殿,要麼稱為老君殿或老君廟。
到了明朝,《西遊記》一出,太上老君的形象和地位基本在老百姓心目中就固定下來了。道教反正也講究“清靜無為”“順其自然”,所以也沒有太過努力去糾正,基本處于“你信就好”“你拜就行”的态度中,一直流傳到如今。
最後說下太上老君在道教中的标準樣子,出自《抱樸子内篇·雜應》:
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陽,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雲為衣,重疊之冠,鋒鋋之劍,從黃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經中也。
如果按這個描述,現在各地的太上老君雕像大部分是不像的。
如今國際道教節就定在太上老君的生日——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不知道普通人還有幾個記得的。
下回咱們說說玉皇大帝的首席參謀太白金星,他的故事可精彩了,别被《西遊記》電視裡面那個和藹可親的老頭給騙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