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語文人教版九年級文言文大全

語文人教版九年級文言文大全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4 09:21:04

  

語文人教版九年級文言文大全(九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複習出師表)1

《出師表》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yí)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阙漏,有所廣益。

  将軍向寵,性行(xíng)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wén)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數詞後面表示約數。所以讀yòu】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诹(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诏。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雲。

  翻譯:

  先帝開創的大業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為三國,益州地區民力匮乏,這确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期啊。不過宮廷裡侍從護衛的官員不懈怠,戰場上忠誠有志的将士們奮不顧身,大概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戰的原因),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當随便看輕自己,說不恰當的話,以緻于堵塞人們忠心地進行規勸的言路。

  皇宮中和朝廷裡的大臣,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應當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内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所有的)宮中的事情,無論事情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這樣以後再去實施,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

  将軍向寵,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軍事,從前任用時,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幹,因此大家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們的位置。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歎息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農親耕,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歎息,隻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以緻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泸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将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複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能夠把讨伐曹魏,興複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聖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采納正确的言論,以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麼。

  一、文學(文體)常識

  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是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希望、請求和建議。離不開抒情手法的運用,因此,“動之以情”也可以說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

  二、詞語積累

  1.詞類活用

  (1)以光先帝遺德(名詞作動詞,發揚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氣(形容詞作動詞,擴大、發揚。)

  (3)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奸:形容詞作名詞,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詞作名詞,忠善之事。)

  (4)此皆良實(形容詞作名詞,善良誠實的人。)

  (5)優劣得所(形容詞作名詞,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苟全性命于亂世(形容詞作動詞,保全。)

  (7)親賢臣,遠小人(親、遠:形容詞作動詞。親,親近。遠,疏遠。)

  (8)攘除奸兇(形容詞作名詞,奸邪兇惡的人。)

  2.古今異義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古義:時。今義:秋天。)

  (2)誠宜開張聖聽(古義:擴大。今義:開始營業。)

  (3)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痛心,遺憾。今義:極為仇恨。)

  (4)臣本布衣(古義:平民。今義:用布做的衣服。)

  (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今義:道德品質十分惡劣。)

  (6)臣不勝受恩感激(古義:感動,激奮。今義:感謝。)

  (7)臨表涕零(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一詞多義

  (1)以:①以光先帝遺德(用來。)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以緻。)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認為。)

  ④咨臣以當世之事(拿。)

  ⑤遂許先帝以驅馳(來。)

  ⑥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2)于:①欲報之于陛下也(向。)

  ②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對。)

  ③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到。)

  ④受任于敗軍之際(在。)

  (3)所以: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的原因。)

  ②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用來。)

  (4)效:①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任務。)

  ②不效則治臣之罪(成效。)

  ③恐托付不效(實現。)

  (5)分:①今天下三分(動詞,分開。)

  ②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名詞,讀fèn,本分。)

  (6)然:①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内(轉折連詞,然而,可是。)

  ②然後施行(指示代詞,這樣。)

  (7)遺:①以光先帝遺德(動詞,讀yí,遺留。)

  ②以遺陛下(動詞,讀wèi,給予。)

  (8)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形容詞,嚴明。)

  ②以傷先帝之明(形容詞,英明,聖明。)

  (9)行:①然後施行(動詞,讀xínɡ,做,執行。)

  ②性行淑均(名詞,讀xínɡ,品德,品行。)

  ③必能使行陣和睦(名詞,讀hánɡ,行列,這裡指軍隊。)

  (10)能:①必能裨補阙漏(助動詞,能夠。)

  ②先帝稱之曰能(動詞,能幹,有才能。)

  (11)為:①俱為一體(是。)

  ②衆議舉寵為督(擔任。)

  4.重點詞語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死。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蓋追先帝之殊遇(殊遇:優待,厚遇。)

  (3)誠宜開張聖聽(聖聽:意思是要後主廣泛地聽取别人的意見。)

  (4)引喻失義(引喻:稱引、譬喻。)

  (5)陟罰臧否 (臧否:善惡)

  (6)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刑:罰)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治。)

  (8)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簡拔:選拔。)

  (9)悉以咨之(咨:詢問。)

  (10)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11)遂許先帝以驅馳 (驅馳:奔走效勞。)

  (12)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爾來:那時以來。)

  (13)夙夜憂歎(夙夜:早晚。)

  (14)攘除奸兇 (攘除:排除,鏟除。)

  (15)斟酌損益(損:除去。益:興辦、增加。)

  (16)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17)以彰其咎 (彰:表明,顯揚。)

  (18)咨诹善道(诹:詢問。)

  (19)察納雅言(雅言:正言。)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也”表判斷)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也”表判斷)

  2.省略句

  (1)(陛下)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省略主語“陛下”)

  (2)後值傾覆,(臣)受任于敗軍之際。(省略主語)

  3.倒裝句

  (1)苟全性命于亂世。(狀語後置,應為“于亂世苟全性命”)

  (2)臨崩寄臣以大事。(狀語後置,應為“臨崩以大事寄臣”)

  四、主題思想

  《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伐魏臨行前寫給後主劉禅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後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五、人物形象

  諸葛亮:是一位知恩圖報、忠誠堅貞、盡心盡職的賢臣。

  六、理解默寫

  1.表明作者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作者向後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聖聽;②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

  3.諸葛亮給劉禅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

  4.通過對比寫出先後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5.寫盡作者一生(臨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6.指出出師戰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願望):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

  7.《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内外異法也一緻。

  8.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全文感情線索)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第七段中“大事”具體指“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