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豎起尾巴,搖啊搖的,是表示友好的意思。
小貓豎起尾巴,是準備攻擊的意思。
那麼小貓遇到小狗會怎麼樣呢?
小狗豎起尾巴以示友好,小貓卻以為進入臨戰狀态,結果打起來。小狗很無辜,認為貓不講道理,沒事就打架。
小貓有了教訓,下一次見到狗就夾起尾巴,沒想到,小狗認為這是挑釁,直接就沖上來,又打起來了。因為對于狗來講,夾起尾巴,是受到威脅,準備打架的意思。
這就是溝通不暢導緻的問題。
文化交流的基礎之一,就是語言的溝通。
最不講道理的溝通方式,是戰争。這裡隻說文化。假設存在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個文明前提。
現代翻譯軟件已經很多了,甚至幾十種語言可以互譯。這樣是不是就解決了語言溝通的基礎問題呢?
實際上,生活用語還真是搞的差不多了,但是離解決溝通問題尚有差距。
我們依然可以用電腦搞出來讓人看不懂、或者理解錯誤的翻譯來。
兩個人工智能聊天,聊到人類無法聽懂,這說明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人類的語言有非線性因素。用線性數學方法解決非線性的問題,依然有問題。我們并不知道,混沌的蝴蝶效應在何時已經處于非原來的線性。
另一方面,通過機器學習,機器可以搞出自己的語法來,而這種語法,我們暫時不理解。就像女書,曾經在用,并且可以用,但是并不是誰都可以看懂。還有古人的文字,很多沒有破譯,原因在于,當時的語法、語意與現代的很可能不同。
女書
例如破解一種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常用詞頻的排序來進行第一步的破譯,例如現代人說我字,這個我字的詞頻比較高。但是古人沒準說的吾、餘、在下等,或者幹脆古人忌諱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用我這個字,那麼,這種基于數學的破解方式就會出現問題,找不到破譯的線索。
今天我們可以試試幾大翻譯平台的翻譯效果,通過對比來看看翻譯中的問題。
新聞的翻譯筆者從“英語吧”找出近期一篇關于《港珠澳大橋今年第三次獲得國際大獎》的文章中的一段。
The 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has four parts, including a 22.9-kilometer steel bridge, two artificial islands, a 6.7 kilometers undersea tunnel, and leading bridges that connect the bridge to the three landing points.
翻譯1
引用部分是英語原文,下圖分别是谷歌、有道、百度的自動翻譯的結果。
如果不較真的話,别雞蛋裡面找骨頭,這三個自動翻譯平台基本都把意思說清楚了,能看明白。
如果懂的,在人工潤色一下,就更完美了。
最後一句,tunnel之後的逗号,讓三種自動翻譯出現了疑惑,對引橋(leading bridges )的翻譯,會造成出現有第五個部分的錯覺,實際原文是that引導的修飾意義的定語從句。另外,這個逗号可能在原文是多餘的,屬于筆誤。
即便這裡是筆誤,這又出現一個問題,自動翻譯的容錯問題。
對于不懂英語的人,至少已經大概了解意思;對于懂英語的,個别單詞忘了,已經不用找詞典了,重新規範一下語法就可以了。
自動翻譯看唐詩現在,假設一位外國友人聽了一首中國人很推崇的唐詩,想要看看究竟,為什麼中國人這麼誇贊唐詩呢?我們模拟一下,再來看看效果。
這三個翻譯團隊的工作人員已經在找磚頭了,好在辦公室沒有。他們清楚,這個小小的提議是有多麼的邪惡。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将進酒》
三種自動翻譯對李白詩歌的翻譯結果
不懂英文的看不懂?這好辦,這些自動翻譯有互譯的功能。我們把他們的英文翻譯結果讓他們自己翻譯回中文來。
自動翻譯的轉譯
“噫籲嚱,危乎高哉!”李白的唐詩呢?韻律呢?意境呢?
李白都急眼了,“别攔着我。。。。。。”
實際不用比較了,文化底蘊的問題就出來了。
這種翻譯的難度在于,原意需要先變成現代的白話文再進行翻譯,而且白話翻譯後,要體現原來的詩歌的韻律美,幾乎已經不太可能。同時,古代的詞義、語法有的與現代的并不同。
好在這僅僅是遊戲。但是,如果有外國人真的這樣了解唐詩呢?細思極恐。
無辜的李白中國人可能會解釋,你這是明擺着難為人家電腦,你這不算比翻譯。
那這算什麼?唐詩,可是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啊。優秀的唐詩,也是中國現代文化的一部分。
一個不懂中國話的外國人如果想看看唐詩的美,道德經的玄,他很可能會選擇這種現代最領先的人工智能翻譯的。但,這是原意嗎?
為了知道外國人看見這種翻譯腦海裡面的情境,我們剛才把它們用自己的方法再翻譯成中文。
“君不見”,這是反問,是你難道沒有看見?以加強語氣,也就是看見了的意思。電腦的線性邏輯缺陷問題這就表現出來,有一點糊塗了。
基于這種翻譯,在西方人眼中,這首唐詩就是一個簡單的、想像有點豐富、還有幾絲不靠譜的小情調的朦胧散文詩水平啊。他不會産生對李白的崇敬。因為,他沒明白。他會以為,如果這就是中國人崇拜的唐詩,中國人的文學水平和鑒賞眼光真是有待商榷。這種詩,完全可以随便就寫幾首的,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崇拜呢?于是,便不屑起來。
這有可能嗎?
看到這樣的翻譯,他不會尊敬李白,但是即然中國人都喜歡李白,那麼是不是中國人喜歡這種表達方式呢?他會沿着這個思路繼續考慮下去。按照這樣的翻譯,中國文化很可能有梵高一樣的抽象表達意圖,且很朦胧,至于文學水平,很一般啊。
李白也就被這樣糟踐了。
李白
我們可能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溝通問題,他看的是李白的詩嗎?但人工智能說,這就是。
筆者不免擔心起來,就算人工翻譯的唐詩,能夠真正地體現唐詩的韻律、意境美嗎?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會看到一些外國的哲人對傳統文化的批判,例如黑格爾批判孔子;也會看到一些西方的教授表達出來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屑,以及對自己文化的高傲。問題在于,他們看到的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嗎?他們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了嗎?
這裡有些,通常是基于錯誤的理解,産生的片面的、甚至錯誤的判斷。而他們自稱是中國通,而且,别的西方人似乎也是這麼認為的。認為他們很了解中國文化,很中國。
更麻煩的是,一些中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引用的竟然是這樣的外國的号稱的中國通的言論。這樣的人,真懂中國傳統文化嗎?或者僅僅是一群崇洋媚外的家夥。
近代一些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文學作品或者電影作品,通常是描寫中國人人性的陰暗面的,或者是性、或者是玄乎其神的東西。如果這種國際的認可沒有政治因素的影響、沒有文化的歧視在裡面,那問題就更複雜。他們以為這樣虛構的人才是真的中國人嗎?
這才用唐詩做了一個小例子。如果這是《周易》、《道德經》、《樂府詩集》、《楚辭》呢?為了避免軟件公司找我,接下來的試驗筆者就不做了,你可以想像出結果。
傳統文化,走入西方大衆,看來,路還長。
待續。。。。。。
今天說說智能翻譯存在的問題,明天說說人工翻譯存在的問題。
雖然這顯得很無聊,但打開的不該僅僅是腦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