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甯12月2日電 (記者 孫睿)記者2日從青海省海西州委宣傳部獲悉,該州新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簡稱《自治條例》),将積極打造“開放柴達木”。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經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簡稱“海西州”)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後經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查批準,于12月1号起正式實施。
圖為柴達木盆地境内的艾肯泉。 莫啟明 攝
青海省海西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體是素有中國“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面積約26.5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礦産資源富集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無公害超淨區的核心區,孕育了枸杞、牛羊肉、藜麥等豐富的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資源。同時,該州可開發太陽能、風力發電的未利用土地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裡,年平均日照時數在3500小時以上,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達7000兆焦/平方米,是全國第二高值區;年均風速3米/秒以上,年風能可用時間3500—5000小時,也是中國發展風電産業最理想的區域之一。
圖為柴達木盆地境内的光伏産業。 孫睿 攝
海西州副州長董晉林介紹,《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頒布實施35年來,為促進我州民族地區的改革、發展、穩定,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維護國家統一,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做出了重大而積極的貢獻。
圖為無人機航拍柴達木盆地都蘭縣。 柳軍 攝
新修訂的《自治條例》經濟建設方面立足國際視野,發揮區域交通樞紐作用,力争在清潔能源、鹽湖化工等方面成為世界級領跑者,推動地方戰略融入國家戰略,更好地服務邊疆、服務“一帶一路”、服務全球化,積極打造“開放柴達木”;在生态文明建設方面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意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色低碳循環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方位打造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在城鄉建設方面圍繞讓城鎮生活更美好、鄉村生活更富足的發展目标,積極融入高原美麗城鎮示範省建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城市為基礎,以産業為保障,夯實城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本底,建設中國西部重要的新型城鎮帶;在社會民生事業方面建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加大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力度,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實現高品質生活與高質量發展互促共進,創建“西北地區民生典範”;在民族工作和宗教事務方面着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方針,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提升社會治理、依法行政、制度創新能力,堅持法治體系、法治能力、法治文化一體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實現高水平治理,力争成為青海省社會治理典範。
圖為海西州茶卡鹽湖景區。 袁鳳芳 攝
《自治條例》指出,“十四五”期間,海西州将統籌勘探開發、産業布局、資源保障、循環利用以及配套措施,加強與國土空間、資源利用、科技創新等專項規劃對接,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鹽湖資源綜合利用上升為國家戰略,構建形成以鉀資源開發為龍頭,鎂、锂、鈉、硼等資源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循環型鹽湖化工産業體系。同時圍繞全國重要的太陽能風能基地建設,推進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利用,力争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積極推進電網側共享儲能和電源側儲能,加快規模化儲能技術研究和商業化轉化。啟動編制氫能産業發展規劃,加強新能源制氫 儲能技術研發,着力培育氫能産業集群,逐步完善氫能産業鍊體系。
圖為海西州茶卡鹽湖鹽雕。 王俊峰 攝
海西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永壽表示,新修訂的《自治條例》頒布實施後,将在進一步促進海西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的改革發展、持續開展全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民族自治地方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海西等方面發揮應有的法制保障作用。(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