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楷 知 識 大全
xiao kai
1
什麼是小楷?
小楷,一般指的是直徑兩厘米以下的楷書。它是為了抄寫、批注等實用需要而産生的,工整、劃一是書寫小楷的基本要求。
在我國書法發展史,小楷一直受到普遍的重視,甚至以小楷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書法家的标準。
2
書寫小楷基本要求
從結構上說:
無論大楷、中楷還是小楷,在結構上沒有多大差别,唯一的區别是筆畫粗細不同,小楷寫好了放大數十倍結構仍然立得住,大楷也如此,縮小以後照樣沒有問題。
從章法上說:
要求橫豎行平正,而不是隻求豎行貫氣,每行首字和末字應該基本與鄰行相齊,不能出現明顯的高低不平。通篇體勢要統一,輕重、疾澀、粗細變化要合乎法度,墨色應該秀潤。腕下基本功要純熟、紮實,能夠連續寫上百、上千字,不僅數量多而且必須堅持到底。
△選自《盧中南小楷宋詞三百首》△
2
小楷臨摹學習要求
臨摹學習小楷的方法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的,既可以“從近到遠”,也可以“自上而下”。
從近到遠,指的是先從近代名家小楷作品臨起,而後循序漸進,拾級而上。這樣做是因為,近代名家之作多為墨迹印刷品,筆畫來龍去脈清晰可見,可以直接感受作者的筆迹、手法、技巧和情緒。但是,學習後需要有膽識和勇氣脫離近人書風的羁絆。
自上而下,直接臨摹古人名家之作,“取法乎上”,采取高标準要求,瞄準高難度水準,對于提高眼力和手法極有幫助,這種“先入為主”的臨摹方法雖然見效較慢,但絕對是有利的。
明代文征明年近八九十歲還能寫蠅頭小楷書,至今令人歎為觀止,在書壇傳為佳話。
4
古代小楷範本簡介
古代傳世小楷書作為數不少,主要分刻帖和墨迹兩種。楷書形成于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目前所見到早期的楷書是漢末三國魏鐘繇的《宣示表》等作,作為小楷。至今沒有出土或發現當時人寫的比較大一點的楷書,可能是囿于社會生活環境、材料工藝等諸多原因。
由于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紙張墨迹非常難以保存,因此晉人、唐人小楷主要出現于宋代以後的刻帖中,多是後人摹寫刻石後流傳下來的,比較著名的有:三國魏鐘繇的小楷《宣示表》、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和《黃庭經》、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以及歐陽詢、柳公權等楷書大家的小楷石刻。這些刻帖雖然不是原迹,有些也并非為本人所寫(僞托),但完全可以作為臨摹學習之用。
△ 三國《宣示表》局部 △
源于西漢“簡書體”的敦煌遺書書法,後世多稱之為“經書體”。書體風格雖然不同于我們通常說的魏晉小楷、北魏碑版和隋唐楷書,也不同于宮廷書法、曆代名流書法,但是,其中的唐人小楷寫經墨迹非常适合初學小楷者臨摹學習。如著名的唐《靈飛經》四十三行墨迹和其他墨迹。
△ 唐《靈飛經》局部 △
唐宋以後善于寫小楷的名家層出不窮,著名的有元代趙孟頫、明代祝允明、文征明、王寵、清代何紹基等。他們為後人留下了很多精妙的作品,如趙孟頫《汲黯傳》、文征明《送李願歸盤谷序》、王寵《遊包山集》等。
△ 趙孟頫《汲黯傳》 △
其中,趙孟頫小楷的特色是起筆多用露鋒,提按明顯,輕重得宜,收筆稍重。行筆剛健挺勁,峻利而不失溫和,節奏舒緩。筆畫使轉從容,凝重内含,疏淡穿插,間有章草、隸書筆意。形态總體偏扁,但有些字卻寫得較長,變化很大,生動有緻。結構雖然有的比較緊湊,但總體看寬綽有餘,顯得意态雍容,随和自适。
文征明的小楷,用筆蒼勁圓潤,有的作品筆畫含蓄飽滿,有的卻鋒芒畢露,筆勢娟秀而有骨力,結構工整精妙。王寵小楷用筆、結構都以拙取巧,筆畫似接非接,斷斷續續,不太适合初學,但是其獨樹一幟的小楷風格卻是有一定小楷基礎後繼續提高和追求境界的藍本。
文字選自《盧中南小楷唐詩三百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