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禅為什麼會樂不思蜀?《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想必我們一定都看過,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實際定位是一本小說,但是我們很多人把它當史書看,雖說《三國演義》有一定的真實曆史,但是隻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作者的虛構和誇大有很多三國時期的曆史人物被黑的體無完膚,這其中被黑的最慘的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禅,在真實的曆史評價中,劉禅并不是小說中寫的那樣“樂不思蜀”和“爛泥扶不上牆”在劉備去世後的遺诏之中就有提到,諸葛亮曾高度贊揚劉禅的才能而感到十分欣慰我們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下屬的奉承之言但是從劉禅繼位當皇帝之後的表現不難看出,他的确當得起諸葛亮對他的稱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劉禅為什麼會樂不思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想必我們一定都看過,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實際定位是一本小說,但是我們很多人把它當史書看,雖說《三國演義》有一定的真實曆史,但是隻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作者的虛構和誇大。有很多三國時期的曆史人物被黑的體無完膚,這其中被黑的最慘的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禅,在真實的曆史評價中,劉禅并不是小說中寫的那樣“樂不思蜀”和“爛泥扶不上牆”在劉備去世後的遺诏之中就有提到,諸葛亮曾高度贊揚劉禅的才能而感到十分欣慰。我們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下屬的奉承之言。但是從劉禅繼位當皇帝之後的表現不難看出,他的确當得起諸葛亮對他的稱贊。
諸葛亮幾次發動北伐戰争,劉禅把蜀國打理的井井有條,以蜀國弱小的國力支撐起了幾次北伐戰争的消耗。諸葛亮死後,在劉禅的管理下并沒有出現魏國和吳國那樣的朝廷紛亂,朝廷也是相對平靜,在魏國大舉進攻蜀國的時候,為何劉禅都沒有反抗就直接投降了,是因為蜀國的國力他是清楚的,幾次的北伐戰争早已經把蜀國掏空了,如果真的和強大的魏國打起來,就是以卵擊石,即使有川蜀之地的天險,那也不可能戰勝魏國,為了保全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隻有投降才能把蜀國的損失降到最低,川蜀之地的資源本就稀少,能和魏國打那麼久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樂不思蜀”是專門形容劉禅的一個成語,在我們眼裡,劉禅是又傻又可愛,但是他真的是傻嗎?如果真的認為他傻的人那可就是真傻,劉禅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如果還表現出有雄心大志的話,他還能活嗎?他蜀國的人又能留下個,他的家人能幸免嗎?
劉禅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在周壽昌注解的《三國志》說到:“後主之賢,于是乎不可及”,而羅貫中為什麼要黑劉禅呢,是因為小說的這主人公是蜀國,蜀國失敗之後那必須得有一個人來背鍋,于是乎,劉禅就是那個背鍋的人。
諸葛亮的去世對蜀國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畢竟那樣的可遇而不可求,其他的蜀國大臣和諸葛亮一比就顯得資質一般了,所以諸葛亮死後,蜀國出現了“無人才可用”的窘境。在諸葛亮死後,劉禅就殺了三個朝中的大臣,這又是為何?本就人才稀少為何還要殺大臣呢?劉禅殺的這三個人一個人叫李邈,他是一個十足的投機分子,諸葛亮死後他以為劉禅對諸葛亮很厭惡,于是上書罵了諸葛亮一通結果這次他賭錯了,劉禅是十分尊敬諸葛亮的,結果他就招來了殺身之禍。第二個人叫劉琰,他是一個地位高卻沒啥本事的人,還特别喜歡給自己搞大排場,在朝堂上被諸葛亮斥責後悶悶不樂,于是說道:遇到了一個難伺候的主兒,結果諸葛亮死後,他就随着諸葛亮也走了,第三個人是楊儀,這個人也是個“人才”,諸葛亮死後劉禅沒有選他當丞相,于是他就說出“早知道如此,不如當初投靠魏國算了”,這可是大逆不道的話,記過這話傳到了劉禅的耳朵,結果可想而知。
總的來說,劉禅并不是一個“樂不思蜀”的亡國之君,隻是那是被大環境所逼,沒有辦法裝也得裝出來,要不然自己死了也就罷了,還得有一大幫子人一起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