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0歲以上高血壓有多少?高血壓是影響人們健康的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上海疾控部門監測結果顯示,本市18歲及以上常住居民中,每10人就有3個高血壓患者,其中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和進行治療的不到50%高血壓患者的控制率更不容樂觀,僅為24.1%,四分之三的高血壓患者處于“失控”狀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我國50歲以上高血壓有多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血壓是影響人們健康的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上海疾控部門監測結果顯示,本市18歲及以上常住居民中,每10人就有3個高血壓患者,其中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和進行治療的不到50%。高血壓患者的控制率更不容樂觀,僅為24.1%,四分之三的高血壓患者處于“失控”狀态。
2022年10月8日是第25個“全國高血壓日”,10月8-14日也是第二十八屆上海市心腦血管病防治宣傳周。為促進上海市民對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科學認識,宣傳周期間,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将組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預防醫學會等開展高血壓防治系列宣傳活動。
10月8日上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預防醫學會聯合徐彙區衛生健康委、徐彙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圍繞本次宣傳周主題,舉辦“血壓要知曉降壓要達标”的市民科普講座活動,分别邀請瑞金醫院的王彥副研究員講述《如何規範測量血壓》、徐彙區中心醫院神經内科主任席剛明主任醫師講述《介入治療在腦血管病的預防及急診急救中的具體應用》以及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徐望紅教授講述《管住嘴、邁開腿,健康每一天》。活動周期間,各區也将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
近年來,上海市依托第五輪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醫防融合”的慢性病綜合防治服務管理體系,研制和應用健康管理标準化适宜技術,實現慢性病相關測量和檢測全流程數據采集的規範化和自動化,提升采集數據的精準度,監測指标異常檢出率提高10%-20%。同時試點建設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大大提高了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水平,增強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和居民滿意度。目前,全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上海市社區健康管理工作規範》要求,為高血壓患者提供慢性病風險評估、疾病篩查、監測随訪、綜合幹預和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服務。
如何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醫學專家給予以下健康提示:
一、預防高血壓,從每一天做起:限鹽減重多運動,戒煙戒酒心态平
1.限制鈉鹽攝入:鈉鹽攝入過多,高血壓的風險增加,長期限鹽可延緩血壓随年齡增長而上升的速度。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日。
2.減輕體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壓上升,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腹型肥胖可能與高血壓有更強的相關性。建議超重和肥胖者減輕體重。
3.适量運動:運動可降低交感活性、緩解緊張情緒、減輕體重,降低高血壓發生風險。建議根據自身條件适量有氧運動、進行肌肉力量練習和柔韌性練習。
4.戒煙:吸煙可增加心腦血管病風險,建議戒煙(包括傳統煙和電子煙)。
5.戒酒:大量飲酒使血壓升高,不飲酒對健康最有益。推薦高血壓患者不飲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長期精神緊張或焦慮、抑郁狀态可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避免負面情緒,必要時積極接受心理幹預。
二、血壓超過130/80(mmHg)要關注
1.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并開始生活方式幹預和藥物治療。
2.血壓超過130/80mmHg以上即應引起關注,随着血壓的升高,可能帶來心腦腎的危害,建議開始生活方式幹預。
三、控制高血壓,保護心腦腎
1.高血壓最主要的危害是導緻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應積極治療,控制血壓。治療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
2.健康生活方式幹預可有效降低血壓或直接降低心腦血管病發生風險,所有患者應堅持健康生活方式。
3.單純生活方式幹預無法達标的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接受降壓藥物治療。
四、平穩降壓,長期達标
1.高血壓患者應堅持長期服藥,鼓勵選擇每天服用1次的長效降壓藥物,以确保平穩降壓。
2.血壓達标标準: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腎髒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應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齡在65~79歲的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歲及以上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提醒: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加強對日常血壓測量的重視,保持規範治療平穩降壓,守好個人健康的大門。(首席記者 陳斯斯)
來源: 澎湃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