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原子放大千萬倍後是什麼樣子

原子放大千萬倍後是什麼樣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23:55:48

原子放大千萬倍後是什麼樣子(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1

我們簡單計算一下放大多少倍能夠看到原子核。

原子直徑的理論數量級約10^-10m,也就是100億分之一米,放大100億倍,原子看起來就有1米直徑。不要以為放這麼大就可以看清原子内部了,還早着呢。

所謂原子内部就是原子核,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原子核直徑的數量級為10^-15m,也就是說比原子直徑還要小10萬倍。那麼這個原子直徑有1米了,再小10萬倍有多小呢?隻有0.01mm,也就是百分之一毫米,10個微米。人的眼睛能夠看到最小的張角約0.07毫米,看到的這個原子核還是在人肉眼分辨極限以下,更别說看到内部了。

如果看到的這個原子核有1毫米大,理論上應該能夠計算出裡面最簡單原子核裡面的質子和中子了,如氫、氦、锂、铍、硼、碳等,裡面的質子隻有1~6個,這些元素如果中子與質子相當還可能能夠看出,複雜一點的同位素或重原子核根本無法看清楚。

如果放大後相當1厘米大小,大概是可以看出重元素原子核内部情況了吧?我們看一下需要放大多少倍。如果要把原子核放大到1毫米大小,就需要比100億倍再加100倍,要放大到1厘米大小,就需要在100億倍基礎上再增加1000倍,這樣顯微鏡就需要達到10000億~100000億倍。

原子放大千萬倍後是什麼樣子(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2

現代顯微鏡放大倍數。

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就是那種經典傳統看細菌的望遠鏡,放大倍數最高隻能達到1600~2000倍,不要說看原子,就是看病毒也無法看到。因為光學望遠鏡的分辨率隻有200~300nm,一般病毒大小在幾十到100nm之間;而原子尺寸在0.1nm,就更看不到了。

現代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在300萬倍左右,是光學望遠鏡的約1500倍,最小分辨率約0.2nm,因此勉強可以看到原子大緻的樣子,但隻是一個的較為模糊的圖像,看得并不很清楚。原子放大了300萬倍有多大呢?10^-10/3000000=0.0003m,就是0.3毫米,這個原子圖像在人眼視界裡還是看不見的,通過顯示器放大,才能夠看到原子的大緻樣子。

但原子核則比這個原子的電子外殼直徑還要小100000倍,因此,現代電顯微鏡放大倍數要看到原子核裡面還是遠遠不夠的。

當然,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并不能這麼簡單理解,分辨率多少還有很多複雜的因素确定,這裡隻大緻給出一個參考。顯微鏡的種類很多,如光學顯微鏡就有暗視野顯微鏡、相位差顯微鏡、熒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等等;電子顯微鏡有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等等。

原子放大千萬倍後是什麼樣子(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3

顯微鏡放大倍數最根本的是受到入射光源波長限制。

顯微鏡放大倍數和分辨率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如透鏡質量、機械裝配質量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以影響顯微鏡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數。但即便透鏡和機械裝置做得再完美,最終顯微鏡放大倍數和分辨率也不是無限的,最終受到入射光源波長限制。

這是因為人觀察事物完全依賴光,也就是說物體必須發出光或者得到光的照射,人眼才能夠看到,不管是光學顯微鏡還是電子顯微鏡,都必須有一個光源入射,被觀測物體才能夠被“看到”。當被觀測物體小于入射波段的一半時,就不會被觀測到。

這裡說的光是廣義的光,包括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就是指電磁波譜全頻段。電磁波由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組成。可見光隻占據整個電磁波譜中窄窄的一小段,波段約在380~760nm之間;比可見光波長更短的紫外線,波長在10~380nm之間;X射線波長在0.001~10nm之間;伽馬射線在0.001nm以下,最短可達10^-20m以下。

原子放大千萬倍後是什麼樣子(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4

不同顯微鏡所采用的“光源”不一樣。

光學顯微鏡是以可見光為光源觀測物體的,因此最高分辨率隻能達到約200nm,而電子顯微鏡一般是用電子束掃描或透射的,電子束的波長随着能量(電壓)加大而縮短,當電壓為50~100kv時,波長約為0.0053~0.0037nm之間。

電子顯微鏡不是通過人眼直接觀察看到的物體的,更貼切的說應該是靠“摸”,電子束或者X射線、伽馬射線轟擊到被檢測物體上,把“摸”到的信号記錄下來或收集起來,這種信号有透射物體時“感受到”的物體形态,或發射到物體上被激發出的次級電子輻射形态,通過電腦分析成像用顯示屏顯示出來。

目前的電子顯微鏡分辨率可以達到0.2nm甚至更高,就可以把原子的樣子描述出來。

理論上,如果用伽馬射線作為光源照射物體,分辨率還能夠達到更高,因為伽馬射線的波長可短至10^-20m以下,也就是0.00000000001nm以下,但微觀粒子位置和動量受不确定性原理限制,無法同時确定其位置和動量,也就是說無法準确的觀測它們,又叫測不準定律。

原子放大千萬倍後是什麼樣子(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5

迄今為止,人類無法準确觀測亞原子粒子。

亞原子粒子,也就是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受量子力學測不準定律約束,無法準确同時測到其位置和動量,這是由于微觀粒子的基本特性所決定,也是由于觀測所需要的光所決定。

電磁波有個特性,就是波長越短,頻率越高,能量越大。而觀測越小的物體,所需要的波長就越短,因此能量就越大。這就形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本來觀察越小的物體越要小心翼翼别“驚動”它,才能夠看清它的樣子,但需要更小的波長才能夠看到它,所給出的能量越大,對它的“驚動”隻能越大。

這一點點能量打在宏觀物體上面可能九牛一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但打在一個質子或電子身上,哪怕隻是一個光子,也會給它很大的一個動量,這個被觀測物體就很可能永遠沒辦法确定位置了。

原子放大千萬倍後是什麼樣子(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6

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又以概率波的形式存在,如我們觀測原子,永遠也看不到單個的電子,隻能以電子雲的形式出現。因此人類對微觀世界基本粒子的理解都隻能通過理論間接理解。科學家們通過大型對撞機對一些微觀粒子的碰撞,觀測它們的軌迹和極其細微的質量和電荷變化,然後通過模型把它們刻畫出來,迄今還沒有任何辦法直接觀測到。

所以,所謂放大多少億倍能夠看到原子核内部的問題,至少從目前的人類科技能力來看還是不切實際的。

就是這樣,歡迎讨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