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原創稿
莊台上的道路。人民網 王曉飛攝
人民網合肥8月20日電(韓震震)“深水魚,淺水藕,灘塗窪地種杞柳。鴨鵝水上遊,牛羊遍地走,觀光農業助增收。”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台,幹部群衆津津樂道的一句話,道出了蒙窪地區因地制宜聚動能、促發展的“緻富密碼”。
紫薇花迎風綻放,青澀柿子挂在枝頭,如今的西田坡莊台道路平整、綠植環繞,群衆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再也不見往日的髒亂差,村民開始吃上“旅遊飯”。
近年來,阜南縣根據蒙窪蓄洪區實際,努力打造沿淮河現代生态農業,依托莊台景觀、濕地風光和文化習俗,逐漸發展起生态旅遊産業。
莊台一隅。人民網 王曉飛攝
曹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邵佳雲介紹,2020年以來,當地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莊台環境治理,“坡下綠草坡上花,水底魚兒水中鴨”的美麗莊台,成為群衆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遊客休閑觀光目的地。今年以來,西田坡莊台已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
環境改善、遊客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好西田坡。曹集鎮人張靜在鎮上經營一家老五農家菜飯店,以淮河蚬子為招牌,在當地頗有名氣,看中西田坡莊台的未來,他決定把飯店搬到這裡。
“這裡場地很好,除了農家菜,也适合發展垂釣、采摘,還能帶動鄉親們就業,未來肯定大有可為。”張靜說。
收獲的芡實。人民網 韓震震攝
從“與水鬥争”到“與水共生”,“深水魚,淺水藕,灘塗窪地種杞柳”是阜南蒙窪地區兩年來轉變發展思路的生動寫照。
在阜南縣老觀鄉,胡廣富的芡實基地又到了收獲的季節。
“這裡地勢低窪,一下雨就淹,種糧食肯定不行,但種芡實就非常合适。”胡廣富的錢富農産品加工有限公司如今已發展芡實種植5000多畝,産值2000萬元左右,帶動當地群衆數十人就業。
一根根烘幹的杞柳,在編織工人手中舞動,位于阜南縣郜台鄉的安徽德潤工藝品有限公司内,工人們正在制作柳編提籃。公司負責人楊大燕早年外出打拼,發現柳編的商機後,選擇返鄉創業。
工人正在制作柳編。人民網 韓震震攝
“杞柳是一種水生植物,之前發大水,莊稼都沒了,就杞柳還長得很好。”郜台鄉黨委書記曾凡富介紹,以前當地群衆用杞柳編織筐籃自己用,外出人員發現了商機,回來做工藝品出口,帶着大家一起增收緻富。今年截至5月底,全鄉36家柳編生産企業出口額達3000萬美元,目前有企業開始轉向内銷,一旦市場打開,未來将實現更快發展。
今年59歲的張玉仁,是郜台鄉安台村人,妻子在安徽德潤工藝品有限公司工作已有兩年多,由于是計件算工資,他在農閑時也會來到這裡掙點額外收入。
“騎電動車5分鐘就到了,我自己一天也能掙100多元錢,又有收入還能照顧家裡,非常适合我們。”張玉仁說。
淮河安瀾,百姓才能安居樂業,2020年以來,阜南縣實施一系列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提升防洪保障能力,作為“千裡淮河第一閘”的王家壩閘,也完成了水閘自動化系統升級改造,防災減災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8月的蒙窪地區,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生态環境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産業逐漸興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片淮河流域啟用最頻繁的蓄洪區,幸福新畫卷已經徐徐展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