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飯前一口湯,勝過良藥方”,入秋後不少人都會選擇在家煲一些溫潤滋補的湯品,滋味鮮美、溫和養人的雞湯更是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烹饪好的雞湯肉嫩湯鮮,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有機酸、維生素,是傳統的補益佳品,秋冬季節學會煲一鍋優質的雞湯可是必備的技能。
不少朋友都有煲雞湯不成功的經曆,如雞肉清洗幹淨放到鍋裡然後加水開始炖,或者焯完水直接放進鍋裡加入各種去腥調味料,這樣炖出來的雞湯腥味會很重,而且湯色渾濁、不鮮美,所以想要炖出來的雞湯清亮鮮香,營養不流失,還是需要一定的方法與技巧,炖雞湯,記住“2不用3竅門”,雞湯鮮美濃郁,特别好喝。
1、多給雞肉“補水”
在煲雞湯時,雞肉中血水不清洗幹淨,煲出來的湯就會留下異味,湯色也不是金黃色,而是發黑發褐影響口感和味道,所以在煲雞湯前,首先要給雞肉多“補水”,雞肉處理好後放進淡鹽水中浸泡30分鐘左右,讓雞肉充分在水中“吸收”水分,這樣雞肉中的血水會自己析出,同時還能讓雞湯不那麼油膩,喝起來更清爽鮮美。
在煲湯前一般需要先給雞肉去腥,通常家庭烹饪時,最常使用的就是“蔥、姜、料酒”這老三樣,料酒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腥味,所含的氨基酸和脂類物質還有提鮮的效果,而蔥姜所含的蔥蒜辣素和姜醇能覆蓋雞肉的腥味,從而起到提高雞湯鮮味的作用,所以在焯水時可以加入适量的蔥姜及料酒。
3、使用合适的輔料增鮮增香
煲雞湯時還可以加入一些合适的輔料增鮮增香,如香菇、玉米、紅棗等輔料,讓炖出來的雞湯更加飽滿,如香菇的菌香、玉米的清香,紅棗的甘甜,輔料的參與使湯品香氣層次豐富,煲出來的湯味道自然好,另外雞湯會有很多油花,加入這些輔料能吸收雞湯的油脂,雞湯清澈爽口也不失營養。
1、不用桂皮、八角、香葉等香料
煲雞湯時一些味道重的香料是萬萬不能使用的,如桂皮、八角、香葉等香料,這些香料的味道比較厚重,經過炖煮後會覆蓋雞湯的鮮美,從而使湯的味道變怪,所以煲雞湯盡量做“減法”,能少加的調味料就少加,這樣才能炖出味道醇厚、原汁原味的雞湯。
一碗真正好喝的雞湯,除了味道鮮美之外,湯的顔色也要漂亮,所以在煲湯時一些顔色重的調味料也不要用,如生抽、老抽、蚝油等,加入後會“畫蛇添足”影響雞湯的顔色,所以在出鍋前隻需要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炖出來的雞湯金黃清澈,讓人一看就有食欲。
所需食材:老母雞半隻,玉米半根,香菇5個,紅棗5個,蟲草花少許,姜1塊,大蔥1根,鹽适量。
1、雞肉剁成大塊,清洗掉表面的血水,放入盆中加入沒過雞肉的水,倒入1勺料酒,浸泡10分鐘左右,用手揉抓雞肉,讓血水慢慢析出,反複兩三次至盆中的血水變淡。
2、玉米清洗幹淨,剁成小段,香菇清洗幹淨,用刀在表面劃出花刀,紅棗、蟲草花洗淨幹淨浸泡5分鐘,姜洗淨去皮切片,大蔥切段備用。
3、鍋中加入處理幹淨的雞塊,倒入清水,加入姜片、大蔥和料酒,水沸騰後撇去浮沫,将雞塊焯水後撈出。
4、砂鍋中倒入焯水的雞塊,加入适量的清水,姜片和蔥段,大火煮沸後蓋上蓋子,轉中小火焖煮40分鐘。
小貼士:炖雞湯最好使用砂鍋,這樣煲出來的雞湯才原汁原味,另外煲湯時要一次性把水加夠,如果中途二次加水會讓湯沒有那麼醇香,影響雞湯的味道。
5、加入切好的玉米和香菇,攪拌均勻,蓋上鍋蓋,再次焖煮15分鐘左右。
6、待玉米煮熟後,加入紅棗和蟲草花,适量的鹽,攪拌均勻後再煮10分鐘,讓鹽分和食材充分的結合,最後關火即可,一碗營養滋補的香菇玉米雞湯就做好了。
不少人認為雞湯中含有的嘌呤特别高,所以對它避而遠之,其實嘌呤為水溶性物質,在高溫下很容易溶出,我們在煲雞湯前先焯水,焯水後能減少雞肉當中的油脂以及嘌呤含量,另外在焯水前也會浸泡雞肉,血水析出的同時也能降低嘌呤的含量,最後在煲雞湯時加入的玉米、香菇等食材,在焖煮的過程中會吸收油脂,這樣雞湯煲出來就不用擔心嘌呤含量高了。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