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打着職業劇旗号的現代都市劇不夠專業,因為不夠嚴謹被醫生、醫學院學生以及“精神上的專業人士”群嘲。被捧成業界良心的正午陽光在國産劇《外科風雲》裡犯了大大小小的“醫療事故”,頓時就成了給國産職業劇陣營丢臉抹黑的罪人。
國産職業劇本身面臨許多問題。比如醫療劇,醫學術語很多,字都認識,詞義難懂,熒屏裡的人張嘴閉嘴都是聽不懂的詞,若是如實反映現狀,畫面上難免充滿腫瘤、膿瘡、鮮血和嘔吐物(參看美劇),大概也是要惹麻煩和抱怨的。
人食五谷,難免接觸醫生,但這個群體的職業經驗與公衆的通識差異還是不小的。隻拍專業輔以人物情感展示和人文情懷的,那是紀錄片,不是電視劇。
《外科風雲》的主創團隊在觀衆裡本來有着不錯的口碑,主演的觀衆緣都不錯,自然而然會在無形之中産生高期待。
高期待就有大落差,有希望就會引發失望。指鹿為馬将正常心電圖說成是室顫、國際一流的外科醫生無菌操作不規範……各種各樣細節上的纰漏讓這部劇面臨着醫療職業劇前所未有的聲浪。
劇中,白百何飾演的女主角,在同事意識清醒的情況下,讓人家注射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藥物。
術前洗手的姿勢被吐槽。
穿無菌手術衣的方式也值得研究。
@外科風雲官微 于4月19日針對外界質疑發布了道歉信。
觀衆對自來就差(弱)的人、事、物普遍更加寬容,在低水平上徘徊也是“發揮穩定”的一種形态,但退步就是不能被容忍的。
倒黴的是,就在播出之前,主演白百何連續劇一樣的花邊新聞引發全民熱議,電視劇跟着連坐。
更不幸的是,白百何在劇中飾演了一個技術好、脾氣直、處理人際關系非常不成熟的幼稚鬼。
按照一般電視劇的模式,“陸晨曦”這個角色必然經過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但顯然有些幼稚的觀衆不想給她機會,帶着對白百何的情緒看劇,角色走路是錯、說話是錯,就連呼吸都是錯,萬事皆是錯,罪不可赦。
片頭字幕裡,白百何和靳東的名字玩了一個“我在你前面、你在我上面”的遊戲,巧妙地平衡了排座次的争端。就戲份而言,飾演女主角的白百何戲份更重一些。
胸外科頭把刀陸晨曦開場就異常活躍,在與自己的恩師同時也是醫院院長傅博文的一長段對話裡,陸晨曦诠釋了一個工作十一年的醫生是如何在兩分鐘内得罪所有人的。
“陸晨曦”這個角色被诟病的地方很多,她當着衆人的面對上司和實習醫生都咄咄逼人、查房的時候面不改色地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還穿高跟鞋……曆數她的“罪行”,聽上去都和日本電視劇《Doctor X: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中的女主角作風相似。
米倉涼子飾演的大門未知子仗着自己從不失敗的完美履曆和過人的手術技術,永遠腳踩高跟鞋走在大醫院隊伍的最前端。
日劇《Doctor X》劇照
這部打着醫療職業劇旗号的日劇同樣存在各種與現實不符的地方,但它拍了四季,每季每集都能創下傲人的收視率,它受歡迎的原因是它塑造了崇高的職業形象、體現了職業精神、展現了尖端的職業技術嗎?不是的。
米倉涼子飾演的大門未知子呵斥病人、違規收治病人、當面鄙視上司同事,構成了這部劇的主要情節,手術部分通常靠女主角在手術室說出“我絕對不會失敗”的名言然後瞪幾次眼就糊弄過去了。
這部日劇被擊掌叫好的原因不在于它多麼專業,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種假象和情緒發洩的途徑:隻要将技藝磨練到極緻,就可以不拘于社會規訓。
日本是一個尊崇工匠精神的國家,這個主題中國近幾年也在講,但知易行難。
英美是職業劇拍攝水平最高的國家,在西方社會的大環境中,人際關系模型與國内不同。英美職業劇中的人物也面臨挑戰但基本都在憑能力競争,有情感生活但沒有婚戀壓力,不會因為相貌身段年齡而得到或者失去,也不必因性别出身而産生多餘的顧慮,因而更容易将讨論集中在職業本身。
大環境不同,決定了電視劇中的角色理想模型的根本性差異。在中國,僅僅會做事是不夠的,必須會做人。有些時候,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你若開着彈幕就能看到有一條是叫白百何“先學會做人再來演戲”。
中國文化中,處于評價體系最高的從來都是那些外圓内方的人,有棱角且鋒芒畢露的人總是成為最先被打壓的對象,像陸晨曦這樣的角色被犧牲是常态,甜愛偶像劇裡楞、沖、橫、倔、一根筋的女主角走到職場上多半都是這個下場。
業務水平突出、技能出衆,又能在複雜的環境下周旋,并在最大程度地平衡各方利益同時實現自己目标的,才是國産劇中成熟人物的理想型,涉及政治的影視作品中(無論發生背景是官場還是辦公室)多數都是這種人。這些人物多半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灰色的。
“灰”是被标榜為“良心劇”的《琅琊榜》的主色調,也是正午陽光團隊最擅長拍攝的人物類型。
靳東飾演的莊恕童年時因為一場醫療事故而失去了母親和妹妹。身為護士的母親被誣陷錯誤注射含恨而死,妹妹失蹤,始作俑者二十八年後身居高位。原名“小斌”的男主角改頭換面,在美國習得一身技藝,背負着尋親與昭雪兩項重任回國,來到仁合醫院的胸外科。
這個人物是灰色的,他有自己的原則,但為了實現最終目标可以做出暫時的犧牲和妥協,為了實現最終的這個目标,必要時犧牲他人也并不會觸及底線原則。
胸外科主任揚帆知曉莊恕的過去,表面上結盟,背地裡另有圖謀,莊恕将自己稱作他手中的槍,但有時是他手中的一把刀,專門用來破擋路者的膛,有時還是他手中的劍,鋒芒直指院長。
劉奕君飾演的這個角色在劇中的戲份不重,但他揭示了這部劇的核心:陳年往事沉渣泛起,也是能淹死人的。
《外科風雲》的重點不是“外科”而是“風雲”——人物在權力結構中依靠能力和言語,搞一搞合縱連橫、改變自身所處位置。這是《外科風雲》的制作團隊最擅長的事。
仁合醫院的醫生們除了個别幼稚鬼,都是心思重的人。科室主任是如何在被院長抓住拿回扣的把柄時反将對方一軍的,又是如何暗示醫療器械營銷員提高業績的,在聽年輕貌美的女醫生訴苦時如何輕拿重放表現内心憤怒的,在鬥争工具表明态度時如何靠反複無常重新确立盟友關系的,這些辦公室政治才是《外科風雲》的重點,職業不過是人物的一層身份,鬥争的目标、内容、手段不同,隻有表現最有共性的部分才能團結最多數的觀衆。
回顧這個團隊以往的作品,情愛糾葛并不是重點,人物造型做得不算差但很難被認為是“好”,專業精度和曆史還原能力原本就是在輿論吹捧的過程中形成的。這些個短闆原本就很少有人指出,甚至被本末倒置地用來作證作品的精良,如今暴露了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優缺點并存的《外科風雲》是一部正常的國産電視劇。制作正常的電視劇本應是業界常态,但由于畸形兒過多,導緻“正常”變得彌足珍貴。當同一時期若幹作品表現歸回均值之後,原先的優點就不再那樣耀眼。
通過觀摩專業人士指正電視劇制作中的不嚴謹,如果能夠普及醫學常識,間接幫助非從業者了解從業者職業現狀,也算是《外科風雲》的一大功德——畢竟這是其他題材難以實現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