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鋼筋進場後首先檢查産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單、每捆(盤)鋼筋的标牌;首先核對出廠标牌與材質證明是否一緻,同時收集出廠标牌,并複印在材質證明書的背面或單印;如下圖所示:
(另外需要注意:如材質單為複印件時需加蓋供貨單位紅章。)
2、外觀檢查。鋼筋應平直,表面無損傷、裂紋、結疤、折疊和油污,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最大高度。
3、檢查鋼筋堆放。鋼筋宜堆放在倉庫或料棚内,當條件不具備時,也可堆放在露天場地,但應選擇地勢較高,有一定的排水坡度的地方堆放,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00mm.
4.鋼筋原材料取樣
頻率:一般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爐罐号、同一規格的鋼筋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
取樣方法:
(1)熱軋帶肋、熱軋光圓鋼筋GB1499-2008《鋼筋混凝土用鋼》第一、第二部分。
(2)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2000《冷軋帶肋鋼筋》
(3)冷軋扭鋼筋JG190-2006《冷軋扭鋼筋》
每批由同一型号、同一強度等級、同一規格尺寸、同一台(套)軋機生産的鋼筋組成,且每批不大于20t。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壁紙不應小于1.25;
(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标準值得比值不應大于1.3
(3)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小于9%。
複試報告如下圖:
二、鋼筋加工
1、鋼筋除鏽:
(1)辨别鏽蝕程度。鋼筋保管不善或存放過久,在鋼筋表面形成鐵鏽。鐵鏽分為水鏽(色鏽)、陳鏽和老鏽三種,水鏽使鋼筋表面呈黃褐色,一般可以不處理;陳鏽呈紅褐色,在鋼筋表面已有鐵鏽粉末,影響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一定要清除幹淨;老鏽呈深褐色或黑色,鋼筋表面帶有顆粒狀或片狀的分離現象,不得使用。
(2)選擇除鏽方法。除鏽方法很多:鋼筋除鏽機除鏽、鋼筋調直中除鏽、人工除鏽和酸洗除鏽等,由施工單位根據設備條件選擇,報監理人員備查。
(3)檢查除鏽效果。
2、鋼筋調直:鋼筋調直宜采用機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鋼筋調直場地應根據鋼筋長度及冷拉率設置好伸長标識。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PB級(一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級(二級)、HRB400級和RRB400級(三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3、鋼筋切斷:檢查鋼筋斷料尺寸,其偏差應在規定範圍内;鋼筋的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起彎、裂紋等缺陷。
4、鋼筋彎曲成形:質量标準如下:
(1)受力鋼筋末端作180°彎鈎時,其彎弧内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末端作135°彎鈎時,彎弧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後平直部分長度符合設計要求;鋼筋作90°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内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
(2)當設計無要求時,對于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柱、梁、剪力牆暗柱等的箍筋應滿足以下要求:①箍筋彎鈎的彎弧内直徑HPB235級鋼筋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②HRB335級、HRB400級鋼筋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且無論何種情況都不應小于受力鋼筋直徑。箍筋彎鈎的彎折角度應為135°;③成型及綁紮後兩彎勾應保持平行;④箍筋彎鈎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3)鋼筋成形正确,平面上沒有翹曲不平現象;
(4)鋼筋彎曲點不得裂紋,對于Ⅱ級或Ⅱ級以上的鋼筋不能彎過頭再彎回;
(5)鋼筋彎曲成形允許偏差為:全長±10mm,彎起鋼筋彎起點位移20mm,彎起鋼筋的彎起高度±5mm,箍筋邊長±5mm.
下圖1、2、3均為框架梁、柱(暗柱)的幾種常用箍筋示意圖,圖3拉勾筋也可用于剪力牆中。圖中d為箍筋直徑,D為彎弧直徑。
5、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應滿足下表要求:
三、鋼筋焊接
1、電焊工必須持有焊工考試合格證書,方能上崗。各種施焊的鋼筋、鋼闆等必須有質量證明書,焊劑、焊條應有産品合格證。在工程正式施焊前,參與該項施焊的焊工應先進行現場條件下焊接工藝試驗,并經試驗合格後,方可正式生産。
2、施工單位在施工方案中應确定選擇焊接方法,焊接方法應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12中的4.1.1的适用範圍;通常有閃光對接焊、電渣壓力焊、氣壓焊,各種焊接方法的操作要求及驗收均依據JGJ18-2012的規定,通常如下表:
3、常用的電渣壓力焊要求如下:
(1)電渣壓力焊适用于豎向或斜向鋼筋,Ⅰ級熱軋鋼筋直徑14-20mm、Ⅱ級Ⅲ級熱軋鋼筋直徑14-32mm;除同直徑鋼筋相接外,不同直徑鋼筋的也可連接,但上下鋼筋的直徑限兩個規格内。
(2)接頭處軸線偏移≤0.1d,且≤2mm;彎折角≤30;
(3)外觀檢查:鋼筋與電極接觸處無燒傷缺陷;焊包突出鋼筋表面高度≥4mm.外觀檢查不合格的應切除重焊或采取補強焊接措施。
(4)電渣壓力焊接頭均進行力學性能試驗,每一樓層或施工段中同級别鋼筋300個接頭作為一批,不足300個仍做一批,每批随機取3個試件進行試驗。
(圖為電渣壓力焊)
4、閃光對焊
适用範圍廣,原則上能鑄造的金屬材料都可以用閃光對焊焊接。應用十分廣泛,是一種經濟、高效率的焊接方法。
常用的閃光對焊要求如下:
(1)适用于對接焊接,Ⅰ級熱軋鋼筋直徑8-20mm、Ⅱ級Ⅲ級熱軋鋼筋直徑6-40mm。
(2)接頭處的彎折角不得大于3°;接頭處的軸線偏移不得大于鋼筋直徑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3)外觀檢查:接頭處不得有橫向裂紋;與電極接觸處的鋼筋表面不得有明顯燒傷;
(4)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個同牌号、同直徑鋼筋焊接接頭為一批,當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頭數量較少,可在一周内累計計算,如累計仍不足300個接頭,也應按一批計算。每批随機抽取3個長約450mm接頭做拉伸,抽取3個長約350mm接頭做冷彎。
(圖為閃光對接焊)
5、氣壓焊
(1)用氧氣、乙炔火焰加熱鋼筋接頭,溫度達到塑性狀态時施加壓力,使鋼筋接頭壓接在一起的工藝就是氣壓焊。
(2)鋼筋氣壓焊适合于現場焊接梁、闆、柱的Ⅱ、III級直徑為12一40mm的鋼筋。不同直徑的鋼筋也可焊接,但直徑差不大于7mm。鋼筋彎曲的地方不能焊。在垂直、水平和傾斜位置的縱向對接接頭的焊接。進口鋼筋的焊接,要先做試驗,以驗證它的可焊性。
(3)焊接部位鋼筋軸線偏差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10。不同直徑焊接接頭偏心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10,而且小直徑鋼筋不得偌出大直徑鋼筋範圍。焊接處隆起的直徑不小于鋼筋直徑的1.4倍。隆起的變形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1.3—1.5倍。
焊接接頭隆起形狀不應有顯著的凸出和塌陷;不應有裂縫,并不得有過燒現象,即表面呈現狙糙裂縫和蜂窩狀。焊接鋼筋軸線夾角不得大于4度。
(4)取樣批量,在一般構築物中,以200個接頭為一批;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中,在同一樓層中以200個接頭為一批。不足200個接頭仍作為一批。
取樣方法和取樣數量:從每批接頭中随機切取3個接頭做拉伸試驗。根據工程需要,也可另切取3個接頭,做彎曲試驗;拉伸試樣長度取8d 300mm,彎曲試樣長度應不小于規定數值。
(圖為鋼筋氣壓焊)
6、通常還有鋼筋的機械連接,鋼筋機械連接是一項新型鋼筋連接工藝,常見的機械連接是直螺紋連接接頭:直螺紋接頭質量穩定可靠,連接強度高,可與套筒擠壓連接接頭相媲美,而且施工方便、速度快的特點。施工單位應向機械連接加工單位索取有效的型式檢驗報告,對每種型式、級别、規格、材料、工藝的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型式檢驗報告内容應包括3個單向拉伸試件、3個高應力反複拉壓試件、3個大變形反複拉壓試件及3個鋼筋原材抗拉強度試件的試驗值,檢驗結果應滿足接頭設計級别的要求。
(1)鋼筋的機械連接接頭分為Ⅰ、Ⅱ、Ⅲ三個等級,Ⅰ級接頭具有強度最高、高延性及反複拉壓性能;混凝土結構中要充分發揮鋼筋強度或對接頭延性要求較高的部位,應采用Ⅰ級或Ⅱ級接頭;混凝土接頭中鋼筋應力較高但對接頭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Ⅲ級接頭。加工好的鋼筋接頭進入現場時應對其進行外觀質量檢查和工藝檢驗,合格後方可用于施工。
(2)直螺紋連接時鋼筋的規格應與連接套筒規格一緻,并保證鋼筋絲頭與連接套筒絲扣幹淨、完好無損,鋼筋套筒連接完畢後,應使兩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頂緊,允許外露1-2絲,采用扳手長度不小于500mm的管鉗擰緊,以聽到響聲為準;連接件的保護層厚度為≥15mm,連接件的橫向淨距≥25mm。
(3)機械連接接頭要求:結構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宜相互錯開,錯開間距l不小于35d(d為被連接鋼筋中的較大直徑),接頭距地面高度h應大于等于500mm。在同一連接區段内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頭時,在同一連接區段内III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于25%;II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于50%;I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②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采用I級接頭或II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不應大于50%。③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或縱向受壓鋼筋,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④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接頭百分率不應大于50%。
(4)按驗收批進行現場檢驗,同一施工條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與驗收,不足500個也作為一個驗收批。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結構中随機截取3個接頭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按設計要求的接頭等級進行評定。現場檢驗連續10個驗收批抽樣試件抗拉強度試驗1次合格率100%時,驗收批接頭數量可以擴大1倍,即按不大于1000個接頭為一批,減少檢驗工作量。
四、鋼筋現場安裝、綁紮1、綁紮前要求
鋼筋根部混凝土浮漿(軟弱層)已剔除、表面無松動石子,并已清掃吹洗幹淨;鋼筋表面污染的水泥漿、鏽迹已清理幹淨;牆線已經彈好,并驗線;位移鋼筋采用1:6煨彎已調直在設計位置;
2、綁紮搭接控制要點
豎向受力筋綁紮接頭位置及錯開要求:起步、接頭百分率、錯開間距等。
3、柱鋼筋綁紮:
(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确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采用纏扣法綁紮。
(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紮,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裡。
(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紮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并在一起。
(5)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持别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Lae,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确錨入梁和闆内。
(6)柱箍筋綁紮: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采用纏扣綁紮,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紮。箍筋的彎鈎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紮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内箍筋問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不大于100mm且不大于5d的要求(d為主筋直徑)。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鈎住箍筋;
(7)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範要求,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确。同時,可采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确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闆内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4、牆體、暗柱鋼筋綁紮:
(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幹淨。
(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鈎一律朝裡,不垂直的調直。
(3)起步筋要求: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闆面50mm。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闆面30mm。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搭接長度不小于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紮範圍不少于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于相鄰接頭中到中1.3倍搭接長度。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紮接頭錯開。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内,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梁面筋進入柱内必須與柱主筋綁牢。牆平水筋進入柱内必須與柱主筋至少綁三道。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梁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剪力牆筋應逐點綁紮,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于600mm,鋼筋外皮綁紮墊塊
(5)保護層要求:牆、柱、梁采用同強度砼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6)對箍筋的要求:彎鈎必須平行,彎鈎角度為135。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緻。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紮到位。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綁紮牢固,柱箍筋開口分别設在四個角,對柱、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于Φ20以10cm控制,小于Φ20以5d控制。
(7)洞口加筋要求: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并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5、闆鋼筋綁紮
(1)闆筋綁紮前的控制: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闆筋水泥漿已清理幹淨。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闆筋綁紮。
(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起步筋第一根闆筋距牆邊尺寸50mm。
(4)綁絲要求: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緻,長度不超過50mm。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5)混凝土闆面鋼筋:不準用電弧點焊。有出電線管時應采用“z”字形鋼筋綁紮牢固。
(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設置間距不大于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制作符合要求。馬凳高度=闆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7)保護層頂闆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8)闆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于200mm,小于300mm時,闆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9)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6、梁鋼筋綁紮:
(1)在梁側模闆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将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将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梁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梁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闆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内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于45d。綁梁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紮,
(4)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鈎,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鈎采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梁柱節點處,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側,導緻梁筋保護層加大,應采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紮到位。
(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7)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于或大于22mm時,宜采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于22mm時,可采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内I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鈎(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鈎),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紮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紮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内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于5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