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的由來50字

端午節的由來50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5-16 06:34:36

一、端午節的起源:

1、名稱由來:“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說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題也”,即說端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五節”。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

節日别名: 天中節 端陽節 菖蒲節 地臘節 龍日節 女兒節

2、紀念屈原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3、紀念伍子胥說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吳王阖闾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紀念孝女曹娥說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号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二、端午節的習俗:

1、挂艾草與菖蒲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挂艾草、莒蒲,就像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

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産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莒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滞、殺蟲滅菌的藥物。

2、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争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迹,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舟、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曆史上一種具有濃郁的傳統民俗文化色彩的群衆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其他習俗: 戴香包 飲雄黃酒 (沐蘭湯)

三、端午節美食:

1、端午食粽: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産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粽子:古稱“角黍”,粽子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于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雄黃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制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于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

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鳝、鴨蛋黃、雄黃酒。也有其它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曆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四、端午節詩歌:

1、乙卯重五詩

陸遊 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2、端午

文秀 唐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由來50字(端午節的由來)1

端午節的由來50字(端午節的由來)2

端午節的由來50字(端午節的由來)3

端午節的由來50字(端午節的由來)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