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16:15:11

作者:沐蘭

來源:首條财經-首财研究院

疫情沖擊,百業待興。

外資險企的入華熱情,卻頻頻攪動保險業春水。

6月,友邦保險“分改子”獲批,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誕生。

6月8日,德國安顧集團子公司斥資8.82億元,以增資擴股方式持有泰山保險24.9%股權,進入中國财産險市場。

7月3日,安聯保險集團成為泰康保險集團新股東。

同時, 外資“水土不服”的市場标簽,也正在改變。

數據顯示,2020年前5個月,外資壽險公司保費增速7.67%,高出中資2.8%;外資财險公司保費增速35.68%,大幅領先于中資的6.29%。

受限取消、業績高增、市場廣闊,春風得意的外資險企,怎能不加速奔跑。

不過,也有卡殼者。

比如華泰保險。

(華泰保險的煩心事)1

中小股東之戰

6月23日,華泰保險第二大股東君正集團發布公告:君正集團及全資子公司君正化工合計向安達天平再保險出售所持的華泰保險集團15.31%股權一事,銀保監會6月22日已經批複。

這意味着,“安達系”持有華泰集團的股份比例從30.9%升至46.21%,成為華泰集團第一大股東。君正系公司降至7.05%,後續還将轉讓全部股票。

轉讓完成後,累計價款将達108億元,君正系退出華泰保險,安達系合計持例将超53.29%,擁有絕對控股權。

相應的,華泰保險集團也将成為國内首例“中轉外”保險集團。

然而,股權轉讓這樣的大事件,哪有那麼容易。

細觀隻差臨門一腳的安達,還有一個重要掣肘:方案遭華泰保險中小股東反對!

2020年2月29日,華泰保險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關于君正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向安達天平出售華泰保險股份的議案》遭占股21.4336%的9家股東否決,否決率高達99.2343%。

按照華泰保險公司章程,單一股東控制股份超50%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且需超五分之四表決權的特别決議通過。

顯然,安達系絕對控股的決議,不能通過。

中小股東的反對,也有難言之隐。

首先,如安達絕對控股,具有董事會席位、期望有一定話語權的小股東,影響力削弱不可避免;其次,君正與安達股權交易達成,令其他中小股東始料未及,失去出清股權的談價窗口;第三,華泰保險股權一旦絕對集中,這塊牌照對第二大、第三大股東的意義也僅是财務投資價值,小股東日後交易的談價空間更加受限。

對此,安達保險今年3月再次召開股東大會,發起章程修改動議,希望删除全體股東對公司控股權變更的審議權利。但章程修改仍需三分之二股東投票通過,36%的反對票讓該計劃夭折。

于是,君正和安達抛出上述“兩步走”的迂回戰略:第一步15.31%股權轉讓未達50%上限,無需股東大會批準。

但在中小股東抵制情況下,大股東強行向銀保監會申報股權受讓申請的做法,也引發了股東間争議。

不滿主要在于,股份尚未交割,安達就如此強勢幹預華泰治理。一旦決對控股,中小股東豈不更沒地位可言。

目前,兩派股東圍繞2月29日決議有效性,均已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

換言之,安達系能否兩步走,取得君正其餘7%股權,實現絕對控股,仍有較大不确定性。

有意思的是,事态仍不明晰,108億元的履約保證金已被君正集團收入囊中。

(華泰保險的煩心事)2

君正集團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披露,報告期内,收到安達天平支付轉讓華泰保險股份的履約保證金1564260062.64美元,折合人民币10773997607.40元。

安達系的迫切性,可見一斑。

問題在于,沒有充分鎖定交易,安達保險怎能支付全部價款?是否意味着安達集團涉嫌對監管部門隐藏交易本質,存在違規行為?

4月27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已批準華泰保險修改公司章程。

尚不确定的是,該修改是否表明已删除原章程中“全體股東對公司控股權變更的審議權利”的條款。

可以确定的是,安達入主,仍有不少看點。劍拔弩張中,即使終達絕對夙願,後續的修複、協同工作也不可避免。

20年鏖戰VS業績尴尬

客觀而言,外資安達系也很難。

掐指算來,對華泰保險的控股權,已觊觎近20年。

早在2002年,安達系通過旗下3家公司合計持股超22%,成為華泰第一大股東。

之後,受制于控股限制,走走停停。

2019年,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加快,安達系迎來“東風”。

3月,安達百慕大保險獲準入股。由此,安達系4家公司對華泰保的合計持股提至26.18%。華泰保險集團也由中資變為合資性質。

2019年10月30日,銀保監會批準安達進一步收購5家股東股權,對應增持股比4.76%。持股總比例達30.9%。

如今,随着22.36%股權轉讓獲監管批準,最後7.05%的股權交易,成為終極焦點。

不難看出,安達系對絕對控股華泰,可謂志在必得、始終如一。

那麼,安達系20年鏖戰,究竟看上了華泰保險什麼?

原因有二。

其一,1996年成立的華泰保險,是國内老牌保險公司,也是國内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财産保險公司,擁有較完善全國機構布局,總資産超500億元,囊括财險、壽險、資管、基金等在内的全牌照。

相較于其他保險集團,華泰保險集團持股結構分散,成立以來實控人長期缺席。因此在公司治理上,一直以職業代理人主導。而公司治理,也是外資保險強項,這對謀求控股權的安達來說,無疑有強吸引力。

據悉,安達保險于1985年在百慕大注冊成立,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1993年在紐交所挂牌上市。官網顯示,其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财産及責任保險公司,在5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經營機構。

其二,當前金融對外開放加速,尤其是今年正式取消外資持股限制後,股權分散的華泰保險,給安達系的增持路創造了天時地利機會。

隻是,安達保險的實力成色卻并不光鮮。

雖然起步早,擁有全牌照,但從業績看,華泰有些價不配位,浪費了好牌面。

(華泰保險的煩心事)3

2010年-2019年,華泰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自60.64億元至61.82億元,幾乎停滞。甚至2015年僅30.05億元。保費排名更從十年前的17名降至44名。

再看華泰财險,2019年保險業務收入81.15億元,較2018年的84.94億元下滑4.45%。保費排名方面,十年間維持在15名。

2019年财報顯示,華泰保險集團營收157.25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142.98億元,投資收益21.50億元;全年實現淨利潤14.04億元,同比增長168%。

這是華泰保險近年來最好的業績。在此之前,華泰保險淨利曾連續4年下滑。

2015-2018年,華泰保險淨利分别為18億、10.1億、7.5億,5.2億。盈利不振,導緻不少中小股東紛紛退出,繼而給了安達保險增持機會。

恒大人壽也很難 轉型困境待解

同獲外資青睐的,還有恒大人壽。

恒大人壽原名“中新大東方人壽”,2006年,新加坡大東方人壽進軍中國市場,與重慶地産集團、重慶城投集團、重慶财信集團合資成立中新大東方人壽,4家各持股25%。

2015年,恒大地産取得25%股份,此後更名為恒大人壽。目前,該公司有3家股東,恒大集團(南昌)有限公司持有恒大人壽50%股權,新加坡大東方人壽保險、重慶财信企業集團分持25%股權。

可以說,拿下恒大人壽,是許家印金融領域的首個重大布局。之後,陸續控股盛京銀行,進軍P2P,拿下恒大證券等。

慶幸的是,與安達相比,恒大入局畫面和諧許多,新加坡大東方人壽隻是财務性投資,各大股東相安無事。這給了管理層更大、更穩定的執行話語權。

不過,從實操看,恒大人壽也似受到了恒大集團房企規模打法的影響。

為迅速做大規模,恒大人壽首先從保費入手。2016年開始,規模保費急速攀升,尤以萬能險為甚。

年報顯示,2015年至2018年,恒大人壽分别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05億元、34.7億元、281.01億元、323.72億元。

實際上,以萬能險做大保費規模,也是目前中小保險公司搶占市場份額、彎道超車的慣用做法。代價之一,就是較高的結算利率,讓險企實行更激進的保險資金投資策略。

2017年以來,保險行業監管趨嚴,保險回歸保障本質。

恒大人壽的激進之路,也走到終點。業績慢了下來。

2019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4.06億元,同比下降65.06%。

同時,轉型之路,依舊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是渠道單一,銀保渠道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年報顯示,恒大人壽2015年保費收入前五位的保險産品有3款來自銀保渠道,2016年增到4款,2017年~2018年幾乎清一色來自銀保渠道。2018年,銀行代理渠道原保險合同業務收入占比達93.18%。

另外,由于前些年業務飛速擴張,恒大人壽也面臨退保金飙升的後遺症壓力。自2014年至2018年,恒大人壽退保金呈倍數級增長,分别為1.01億元、5.74億元、7.89億元、13.34億元和94.58億元。尤其是2018年,退保金遠超前四年總和。

業績之壓,也折射在高層人事上。

6月12日,銀保監會網站披露,核準曾松柏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空缺近三個月,恒大人壽終于迎來新帥。

不過,董事長職位更似“燙手山芋”,頻繁更換。

2015年,恒大人壽時任董事長趙冬梅,同時也是重慶地産集團财務總監。

2016年6月,彭建軍接任公司董事長;

2018年7月,恒大從中信銀行挖來的朱加麟正式出任恒大人壽董事長。2019年9月底辭職。

2020年3月16日,梁棟正式擔任公司董事長。

不過兩月,5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恒大人壽因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的高管人員李福奎、葉志佳,被處3萬元罰款。當事人李福奎和葉志佳,均被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罰款。

王梓木上市夢 許家印金融夢 如何做大做強

梳理之下,不難看出,無論華泰保險還是恒大人壽,兩家具有外資背景的險企,都有各自的麻煩事。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華泰保險董事長王梓木就曾表示,華泰保險對外資的政策就是中資為主外資為輔,充分向他們學習利用人家優勢,但是不能把命脈交到外資手裡面。

顯然,這話已經“食言”。

業内人士表示,目前保險機構“中轉外”的案例少之又少,在保險集團中更是沒有先例。

華泰保險集團此舉有望破冰,與當下行業的開放大潮息息相關。

6月1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中國在金融領域将一如既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鼓勵中外機構在産品設計、股權投資、公司治理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提高外資參與中國市場的深度。

簡言之,這種開放,應是一種共赢共生的和諧關系。

那麼,華泰财險與安達财險,該如何協調同業競争關系呢?

如上所述,安達是全球最大财險集團,此前在國内已擁有經營财險業務的全資公司。

2008年,其在上海成立安達保險有限公司,在國内開展包括财險、意外險、健康險等保險業務。

按照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一個股東不能同時控股兩家同類型保險公司,隻能“一參一控”。

那麼,一旦安達絕對控股,未來如何平衡同業競争?華泰保險中小股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都是嚴肅思考題。

另外,君正集團的決意退出,也值得玩味。

2014年至2018年,君正集團有很強的控股華泰保險意願。而到了2019年,君正集團态度急轉彎,出售全部股份。

要知道,持股華泰保險給君正集團獲得了不少分紅收益。據查詢,從2015年~2019年,分别是0.5億元、1.42億元、1.06億元、0.68億元、2.17億元,5年間合計5.83億元。

從此看,君正集團是否有殺雞取卵的短視?

然實際上,自有邏輯所在。

除了華泰保險近年業績不佳,遲遲未上市也是一個重要考量。

作為成立24年的老牌保險公司,總資産523億元,卻依然未入資本市場,這是為何?

早在2012年,董事長王梓木就表示,華泰保險上市時間确定為2014-2015年。

2014年年底,王梓木又表示,希望3年内實現上市的願景。

隻是,三年又三年,目前夢想依舊沒有實現。

看來,無論王梓木還是後續的安達,前路不乏坎坷。如何提振業績、協調好股東關系,盡快做大做強,考驗着各自大智慧。即使國際巨頭,面對中國這個新興、多元、個性化市場,也是一個行業新兵。

相似困境的,或許還有許家印。曾經給予厚望的金融夢,處境表現微妙。

拿下恒大人壽後,其不僅沒賺多少錢,還因行政處罰,差點把集團拖入信譽泥沼。

盛京銀行也不省心。近年經曆幾輪人事變動,今年4月底董事長張啟陽辭職,邱火發接任。同時,證監會對于券商控股股東淨資産不低于1000億元等新規,讓多數券商難以達标,籌備2年的恒赢證券也已在早前被勸退。而另一重磅業務恒大金服也在嚴監管打壓下,處境尴尬。

從此看,許家印的金融夢并不理想。況在脫虛向實、防風險大基調下,房企與金融關聯,本就是一個敏感話題,尤其是和保險、銀行挂鈎。

恒大集團 2017 年工作會議上,許家印表示,要将恒大金融辦成服務于社會的金融集團,絕不允許恒大金融成為恒大的融資平台。

然2018年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長達近200頁《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報告中稱,民營企業和上市公司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逐步控制多家、多類金融機構,事實上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如明天系、海航集團、複星國際、恒大集團等。

報告強調,其中一些公司急劇向金融業擴張,同時控制多個、多類金融機構,形成跨領域、跨業态、跨區域、跨國境經營的金融控股集團,風險不斷累積和暴露。但這段表述沒有直接與海航、複星、恒大和明天系聯系起來。中國人民銀行稱,通過複雜的公司結構、關聯交易和對金融機構的投資,這些公司實現了驚人的擴張速度與規模,對監管機構構成挑戰。

看來,險資這碗飯,并不好吃。

改革開放大潮,給行業帶來生機、機遇,也帶來挑戰、洗牌。

懷揣種種煩心事的兩者,能否發揮好外資背景及跨界資源優勢,在人才、戰略、産品優化、管理效益等方面整合更多競争優勢,是其穩立、優立,做大做強的根本。各中取舍,首條财經将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财經原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