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消息秒回你回消息是輪回?如果對方長久不回信息,或超出以往回複的時間間隔,我們就容易産生對方“已讀不回”的判斷,進而陷入“不确定”的處境,忍不住猜測原因,甚至将這種不回複解讀為輕視和反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我回消息秒回你回消息是輪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果對方長久不回信息,或超出以往回複的時間間隔,我們就容易産生對方“已讀不回”的判斷,進而陷入“不确定”的處境,忍不住猜測原因,甚至将這種不回複解讀為輕視和反感。
一個心情愉快的下午,小桐偶然在路邊看見了一隻小貓,便随手拍了下來,把照片發給了閨蜜。
“看,好可愛的小貓啊!”
到了晚上,閨蜜并沒有回複。小桐想,她是不是很忙,還沒來得及回消息呢?
睡覺之前,閨蜜還是沒有回複。小桐不禁猜測,難道是自己發的内容太無聊了,對方并不想回……
小桐本來輕松的一天,以一種略緊張的心情結束了。
直到兩天後,閨蜜終于發來了消息,但是說的卻是另一件事,完全忽略了之前的消息。這讓小桐更加難受了。
無論是朋友間的日常互動,還是線上辦公時的合作溝通,我們都經曆過發出去的消息長時間沒有回應的情況。“留言式聊天”指的就是這種短期内得不到回複的聊天方式。聊天框變成了留言闆,隻有一方在說話,或者雙方的對話時隔很久,不在一個頻道。
線上聊天軟件使得溝通更加便捷,但遙遠的網絡交流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在線下互動中,動作、表情、預期都可以幫助我們傳達和接受信息,而線上交流時,我們卻可以輕而易舉地逃避對方的請求,做到“杳無音訊”。
“杳無音訊”的殺傷力
大多數時候,我們在發出消息之後,都希望得到對方及時的、認真的回應,而信息接收方的“沉默”或“滞後”卻違背了這種期待。到底會不會使發出信息的一方感到受傷?首先要看雙方的關系狀态。
周玮有個閨蜜3人群,她們從上大學就是同一專業的校友,畢業後又先後應聘到同一個單位,經過10年左右的交往,3人早已發展為超越其他關系的老友記。她們在群裡講話随意,分享多樣,誰多說一句少說一句,有可能收到回應,或者完全沒回應,如同多年老夫老妻,即便是隔好幾天再回複,都沒有被冷落的擔憂。
這種關系安全感強,情感穩定,誰也不會把“回複是否及時”當作檢驗的信号。但如果雙方不是“強關系”,而是一般關系或“弱關系”,肯定會使發出信息的一方産生挫敗感,影響雙方的連接。
當發出的消息長久沒有得到回複,或者超出對方以往回複消息的時間間隔時,我們就容易産生對方“已讀不回”的判斷,進而陷入一種“不确定”的處境,忍不住猜測對方不回複的原因,甚至将這種不回複解讀為輕視和反感。心理學研究發現,相比于粗魯的回應,這種不回複、遲回複導緻的“忐忑”心境會給消息發出方帶來更大的傷害,甚至影響消息發出當天的睡眠質量和第二天早晨的情緒。
培訓機構顧問娜娜一直都和老師們保持密切合作,但突然有一天她發現,當她向一位老師發出講課邀約時,老師不再及時回複,而是隔天回複,當這樣的情況持續兩次,娜娜對于繼續合作有點沒信心了,第三次邀請,老師就不再回複了。娜娜托别人打聽老師的近況,同時一直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日常關系到底出了哪些問題……娜娜說:“相處多年、合作特别愉快的關系突然死亡,讓人覺得極其挫敗,也很莫名其妙。還不如直接告訴我,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好。”
長久的間隔和沉默不僅會影響線上溝通的效率,還會減少溝通雙方對情緒的積極表達:如喜愛和贊賞,建議和意見,最終惡化雙方的關系。
當人們把“留言式聊天”當成了一種慣常的溝通方式。經曆了他人沉默的對待之後,我們漸漸習慣了這種表達,最後可能也成為沉默的一方。不經意間,我們也“随意地”忽視新消息,而屏幕那頭,可能有個忐忑的心情,正焦急地期待着。
拒絕“沉默”的傷害
消息沒有得到期待中的回應,怎樣解釋對方的沉默很重要。我們可能會“簡單粗暴”地歸結為“逃避和厭煩”。正是這種解釋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和雙方的關系造成了損害。
在生活節奏加快的當下,各種消息肆意地“入侵”生活的每個角落。這種情況下,收到消息卻忘記回複,或者用“意念”回複的情況常有發生。當我們需要對方及時地回應時,直接向對方表達,比暗自神傷要好得多。
有一種方式可以延遲雙方處理信息的焦慮:收到請求後及時确認,無法立即給對方答案,也應該說“稍候看”“收到”,讓對方知道會在一段時間内再聯系等。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太忙來不及回複對方,但也應該在沉默後及時地作出解釋,告知原因。
職場上的合作關系中,沉默或遲滞回複除了給對方造成不良感受,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損失。當信息發出的那一方沒有收到期待的回複時,繼續合作的欲望也會大大降低。
無論是發出消息的一方,還是沉默的一方,都應該盡量減少“留言式聊天”的出現,避免把這個習慣當成理所當然。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