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世界讀書日閱讀方式

世界讀書日閱讀方式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3 05:37:14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在世界讀書日前夕,中科院一位博士的一封論文緻謝刷屏了。這篇文章的傳播給萬千學子帶來了激勵——無論有多少困難,在浩如煙海的書海裡,你總能找到慰藉和幫助。

世界讀書日閱讀方式(世界讀書日閱讀)1

這些年來,新的“讀書無用論”甚嚣塵上,年輕人中間也流行“喪文化”,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看不到前途,但是這篇文章的傳播給萬千的學子帶來了激勵。我也想借着世界讀書日,再次和大家分享一句名言:“閱讀,是一座可以随身攜帶的避難所。”無論有多少困難,在浩如煙海的書海裡,你總能找到慰藉和幫助。如果說人生真的有捷徑,那就是讀書。“願你山有峰頂,海有彼岸;漫漫長途,終有回轉;餘味苦澀,終有回甘。”

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産權。”讀書的重要性毋庸多說,然而,在閱讀品種和内容極大豐富、閱讀平台多樣化的今天,讀書既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在今天這個網絡時代,對學習者來講,閱讀遇到了新的挑戰。

選擇的挑戰

在人類曆史上,受到知識載體的限制,很長時間内,書籍是被貴族壟斷的。随着印刷術的發展,書籍更為普及,但是能擁有大量藏書的依然隻有官府和世家。平民想讀書是很困難的。明代文學家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裡講述了早年苦學的經曆,因貧困無法得到書,常常向藏書人家求借并親手抄錄。硯台裡的墨汁因冬寒而結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得抓緊時間抄錄,趕在約定期限前還書。

世界讀書日閱讀方式(世界讀書日閱讀)2

直到改革開放前,中國民間依然有“敬惜字紙”的傳統,認為印在書上的東西都是值得敬畏的。很多“老三屆”的回憶中都講過,想要看到一本書是多麼的困難。20世紀80年代,一些書重印面世,人們聞訊連夜排隊買書。這種因為匮乏而求知若渴的場面,随着出版的極大豐富而難以再現。這當然是時代的進步,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鋪天蓋地的信息排山倒海而來,出現泥沙俱下甚至虛假有害讀物在移動端迅速傳播的現象。因此,今天的挑戰不是閱讀的匮乏,而是閱讀的選擇,從如饑似渴地去尋找讀物,變成了要精挑細選地甄别讀物。這就需要學習者在校園裡進行系統化地學習,生活中參考專業人士的推薦,并保持終身閱讀的習慣,既要保持閱讀的豐富性,又要鍛煉批判性思維,提高自己的篩選和鑒賞能力。

注意力的挑戰

閱讀品種和内容的極大豐富、閱讀平台的多樣化,帶來了閱讀的便捷,也會導緻專注力的分散。尤其是在手機上,人們常常是打開一個文章,平均不到一分鐘就會跳轉到下一篇文章;短視頻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更短,甚至平均隻有10秒,10秒以上一半的人就會放棄觀看。

世界讀書日閱讀方式(世界讀書日閱讀)3

能夠靜下心來讀一本書,是對注意力的極大挑戰。而閱讀必須具有管控注意力的能力。作家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曾經寫過回憶文章,說起小學時兄弟倆比拼閱讀速度。“精确測試的結果是:我讀書的速度是一小時六十到八十頁,而小波至少在一百頁以上,有時可以到一百二三十頁。”為什麼王小波讀書那麼快?“他讀書之快固然來自圓轉如意、如臂使指的語感,更重要的還是凝神二字。在這一點上他似乎無人能及,有時抱起書來,就如同靈魂出竅,别人說話他聽不見,叫他名字也沒反應,像泥胎一樣癡癡呆呆,必須捏一把他才醒過神來。”無數的作家、科學家以及在不同領域有成就的人都有這樣“凝神”的專注力。最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強制自己一天中有一段時間遠離電子産品。

閱讀場地的挑戰

當當網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發布了一個調查報告,中國人均書房面積僅0.65平方米,不足馬桶大小。當當網甚至在北京三裡屯一座大廈門前搭建了一座“廁所”,來形象展示這個紮心的問題。當當網通過調研全國數十個城市2000個家庭,發現一線城市近9成家庭沒有書房,城市越大書房越小,上海、北京人均書房面積全國最低。顯然,大城市的高房價客觀上導緻家庭被迫壓縮書房面積。

世界讀書日閱讀方式(世界讀書日閱讀)4

但是,書房小或者沒有書房就不能讀書嗎?當然不是。和私人住宅越來越金貴相對的,是公共閱讀空間的不斷擴大。一方面,我們需要破除“沒有書房不能看書”的觀念,把書架分散,家庭處處都可以是閱讀角,另一方面善用公共資源,到各大圖書館、書店、社會閱讀空間去讀書。

多讀書讀好書,要把握三原則

當下娛樂手段越來越多,吸引注意力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但是讀書始終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我們要看到時代給閱讀帶來新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閱讀的便捷和多樣化。如何趨利避害,多讀書讀好書?首先,個性化閱讀。選擇适合自己閱讀傾向、個性特點和滿足不同階段發展的讀物,書海無涯“趣”作舟,隻有帶來心情愉悅、自我提升的閱讀,才能更長久地吸引注意力。其次,閱讀不偏狹。從不同的信息源去交叉印證,甄别篩選出好的讀物。第三,學以緻用。無論是科學類還是文學類書籍,都是幫助我們擴大視野、深入認識自己,更好地與外部世界相處。

清嘉慶四年狀元姚文田曾寫過一副對聯“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 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舊時代的貧窮子弟,隻有發奮讀書才有出頭之日。到了現代社會,讀書也是成就自我的不二法門,曉人生之艱,學立身之技,識天地之大,擁獨立之思。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天花半小時讀書會讓人更加聰明,甚至會讓人更加健康。讓我們為了身心健康而讀書吧。

作者為教育碩士,金牌閱讀推廣人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李峥嵘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終審:陳磊

<公衆号ID:kepuing>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