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世界的失序與無序以及生存的焦慮感,使個體成為茫茫人海中的孤獨者。以育人為使命的教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現代性的侵擾,一方面來源于現代社會對教師的職業期待與現實困境的強烈落差;另一方面則是,現代社會的無秩序感與生存的焦慮感,導緻了教師對自身的陌生感。這種陌生感不僅表現為教師自身與他人、整個外部世界的斷裂,而且内在地表現為教師與自我的斷裂。
如果說,現代教育是一部生産與參與再生産的機器,那麼被現代性侵擾的教師更是直接地參與了個體化生産的環節。在程序化、規模化的生産過程中,由于隻重視生産的規模而難以驗證生産的質量,“人”的現代化生産成為壓抑人的發展的外部力量,學生的培養被置換為扁平化的“産品塑形”。整個現代教育的現實特征是,“規訓”(知識的規訓、道德的規訓和技術的規訓)取代了“教化”(一種立足于個體生命成長的積極機制)。
在當代教育中,一種缺乏高貴與愛的心态,與現代生産相謀合,從根本上偏離了對神聖、偉大事物的熱愛與尊崇,教師從集體的精神事業轉向了私人的自我救贖。缺乏高貴與愛的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貧困的教育,一種難以形成學生積極發展以及教師内部自我發展的教育;缺乏高貴與愛的教師,是精神極度狹窄、心态極度狹隘的教師,難以向學生開展生命價值啟蒙與傳遞深度的教育之愛,難以真正培養内心充盈、人格豐滿和品質優秀的學生。從相當程度上說,沒有了高貴與愛,就沒有内心充盈、人格豐滿的教師,這不僅會禁锢學生生命的生長,更阻隔了學生通向更為開放的發展之路。
高貴與愛是現代教師的精神靈魂,與教化之間是一種根本性的關系。在教育中,隻有高貴與愛才能讓教師投入集體的精神事業而不是簡單的自我救贖,讓教師切實地把握學生生命的生長點,這是教師從“規訓”的藩籬回歸“教化”實踐的重要前提,從而成就其高貴的精神性格。高貴且擁有深切教育之愛的教師,既關注學生知識的增長、德性的養成和技能的提高,也關注學生精神生命的内在生化,從而使教師不再局限于現代教育的“生産程序”,而是緻力于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完整與自由的發展。
作為一項高貴的精神事業,教育是以培養人為本質任務的實踐,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當前的教育呼喚内心充盈、人格豐滿且靈魂高貴的教師,呼喚傳遞教育之愛并為學生幸福創造可能的教師。就此而言,高貴與愛的具體扭結即是教師精神世界趨向于教育培養人的本真情感的體現,是當代教師職業情感與教育情感的根本表現,但在一般意義上卻凝聚着教師對教育之真、教育之善和教育之美追求的一種心理狀态和精神素質。具體來說,當代教師應當具備以下品質,而這些品質将為教育提供内在的動力源,并注入持續的人性關懷。
第一,自尊心。教師要形成内在的高貴性,并能積極地向學生傳遞教育之愛,首先需要教師有熱愛教育以及個體職業生命的自尊心,能夠對教師職業葆有持之以恒的熱情,形成教師内在的價值感和幸福感。自尊是教師獲得自我價值實現感和自信的前提,教師的首要精神品質即是自尊心。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自尊心一方面是教師的心性狀态,即包括對自我以及自身從事職業的認識和反映出的精神樣貌,對實現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與自我認同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還是教師合作、促進相互理解的基礎,因為從根本上說缺乏自尊就不可能對他人形成積極的合作傾向,而隻能在自我價值失落的情緒中卸肩育人的責任。教育中的高貴與愛,其内在的基點應當建立于教師對“自我”的高貴與愛。
第二,自主性。自主性是人的一種精神品質,也是促進人的精神品質持續發展的内在動力機制,它是一個人決定自我行動方向與内容的基礎性前提,對人的自我判斷、自我選擇和自我控制産生内在的影響,構成了人自我價值實現和達成精神自治的關鍵。高貴與愛這一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質,體現為教師自主性。隻有依賴于教師的自主性,才可能發揮教師職業的創造性,提升教師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的幸福程度,使其保持健康的情感、良好的個性發展和積極的人格生成,否則内心的充盈與高貴則有如“無源之水”。
第三,教育愛。教育中的高貴與愛往往是不可分離的,教育的高貴性意味着教育的愛。這種愛的根源,自古就被聖哲與常人所推崇。在《會飲篇》中,柏拉圖就明顯透露出無限的頌贊:“愛神所具有的力量不僅多樣而且巨大,簡直可以說巨大無比;不過,隻有當愛神以其明智和公正扶植好的事物,才在我們和神們之間顯示出其最大的力量,為我們帶來種種福分:不僅讓我們彼此之間、也能讓我們與比我們強大的神們和睦相處、充滿情誼。”高貴型教師根本性的精神品質即是教育愛,愛使教師将自身的精神事業付諸信仰的行動力,突破現實的種種困境。内心高貴且教育之愛充盈的教師,珍惜每一個學生發自内心的笑聲,珍惜每一位學生的生命成長,并面向這樣的積極成長釋放自己的靈魂。
第四,理性精神。以精神事業為基而不再過多地執着于世俗事物。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極為尖銳地指出:“人的目光是過于執着于世俗事物了,以至于必須花費同樣大的力氣來使它高舉于塵世之上。人的精神已顯示出它的極端貧乏,就如同沙漠旅行者渴望獲得一口水那樣在急切盼望能對一般神聖事物獲得一點點感受。”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唯有高貴的靈魂支撐起教育之愛,而愛又構成教育的根本精神。教師需要保持對神聖、高貴、偉大事物的熱愛與尊崇,有着自我的理性判斷和理性行動,這意味着教師要以履行教育的育人使命為自身精神事業的全部,以理性的态度支持全部的教育熱情,而不應過多地停留在種種現實的功利性考慮上。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現代性視域下中國教育啟蒙問題研究”(14ZZ210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原标題:高貴與愛:現代教師的精神靈魂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穎輝 陳仁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