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是做生意的,最大的心願是讓兒子進體制,之前讓孩子參加了幾次公考和事業單位考試,都沒考上,最近不知走了什麼運,居然考上了鄉鎮事業編,把一家人樂的,好比中了狀元。
在兒子去上班之前,朋友請我吃飯,興高采烈地說了兒子進鄉鎮的事,臨了問我,像他兒子以後能當多大的官,縣長有機會嗎?
縣長?聽到朋友這話,我當時虎軀為之一震,差點沒把進嘴的酒噴出來,可是擡頭看到他一臉真摯又滿懷期望的眼神,又不想給他潑冷水,隻好把呼之欲出的話咽下去,改口道:“有機會,肯定有機會,你就等着享福吧”。朋友哈哈大笑,屁颠屁颠仰口蒙了一大杯啤酒,散席而去。
望着朋友遠去的背影,當時我心裡就在想,用不了三個月,恐怕老兄你要找我喝悶酒。
果不其然,三個多月後的一天晚上十點多,朋友打來電話說想喝酒,讓我陪他。我以為朋友有什麼事,便答應了,趕到地方,朋友已經一個人先喝了三四瓶啤酒,臉色通紅,不過看得出心情和狀态都不是很好。
“怎麼了,今兒個這麼豪放?”我問他。
朋友也不說話,指了指旁邊的凳子,讓我坐下,然後給我倒滿了一杯酒,說:“先喝了這杯再說。”
喝罷,朋友便開始竹筒倒豆子,噼裡啪啦吐起了槽。“兄弟,我那個兒子太不争氣了,好不容易考上鄉鎮,高高興興去了,誰知前兩天居然瞞着我偷偷辭了職,氣死我了!”
聞言,我不禁一愣,意料之中,又預料之外,忙問是怎麼回事。這才知道,原來他兒子在鄉鎮是受盡了“苦頭”。
他兒子考的職位是鄉鎮社保所,不過進去後,鎮領導直接把他放到了農業和農村服務中心,負責協助同事抓扶貧工作,每天起早貪黑進村入戶,完了還要寫材料、做表格、弄台賬,一個月不到,瘦了七八斤。最讓朋友兒子郁悶的是,明明一個組有四五個人,結果其他人全把活推給了他,他辯解幾句,還被被人告到了領導那裡,說他不聽指揮,工作挑肥揀瘦,領導把他叫過去,也不聽他解釋,直接劈頭蓋臉一頓K,從此,他在鎮裡更是被人排擠,什麼事都不順,工作壓力大,精神壓力更大,為此經常失眠。
工作辛苦點也就罷了,關鍵是工資還低,一個月扣除社保、公積金、職業年金後,到手隻有2600多,回趟家,和朋友聚個餐,給車加個油,剩下的吃飯日用都不夠,還得問父母要錢補貼,讓他感覺特沒成就感。前不久,因為工作上的事情,他被領導又批了一頓,氣不過,當場和領導拍了桌子。事後,直接交了辭職報告便不再去上班。直接昨天,才告訴朋友他辭職了,于是才有了這頓酒局。
朋友邊喝邊感歎,自己做點小生意,求爺爺告奶奶吃了一輩子苦,就希望孩子能夠進體制,不再求人看臉色,最好能當個官光宗耀祖,沒想到願望沒實現,還給現實來了一記悶棍。太失敗了。牢牢騷騷說了一大堆,待他稍微平靜點,我才開口說話。
“有句老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你啊,就是犯了這個錯誤。”我寬慰他,其實最早的時候我就想提醒他,讓他做好心理準備,鄉鎮不是那麼好幹的,隻不過當時看他那麼興奮,不想打擊他,沒說而已,現在既然已經發生了,有些事就可以說開了。
其實就從政而言,鄉鎮并不是一個好的起點,更何況是事業編。要想從鄉鎮走出來,以當下的環境來看,必須具備三點:第一,紮實的個人能力和素質,能夠完成領導交辦的任何事;第二,強大的心理素質,換言之,心髒要足夠強大,能忍别人之不忍,能受他人不受之苦;第三,有一定的經濟支撐,可以不為工資待遇所困,毫無後顧之憂投入工作。
“你們家兒子,除了最後一點具備條件外,前面兩點似乎都不具備條件,因此出現今天這種局面也很正常,就當作曆練吧,經曆過總歸有收獲。以後對他幹其他工作會有好處。”
朋友聽罷,若有所思,最後碰了碰杯,表示贊同。
體制就是圍城,門外看熱鬧,門内看行道。鄉鎮的現狀就是如此。很多人滿懷希望而去,最後往往被現實折磨的遍體鱗傷,沒有足夠的自信,沒有強大的心理,沒有優渥的家底支撐,真心不建議去鄉鎮幹公務員或事業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