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不忘前事之師,吾輩當自強。七尺之軀,當以許國。
中華民族,五千年風雨,五千年記憶。在滾滾的曆史長河裡,總有熱血沸騰的愛國情燃燒體内,總有慷慨激昂的愛國詩激蕩熱情。
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甲午中日戰争戰敗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一年後,丘逢甲寫下這首悲憤的愛國詩。
春天本是花紅柳綠、生機勃勃的美好季節,可是詩人卻無心賞春,隻因“去年今日割台灣”。有國才有家,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國家貧弱無能,人民水深火熱。國家之辱,也是人民之辱。
少年行
唐·王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随骠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七尺男兒,當以身報國,雖死無憾,死亦留香。那個“捐軀赴國”的少年俠,躍然紙上。大抵每個男孩都曾有過從軍之願、報國之心,即使埋骨沙場,又有何憾?
自題小像
魯迅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雖是一介文人,魯迅仍以筆做武器,與敵人做殊死搏鬥。身上流着炎黃的血,就要守護神州大地,讓她四海升平,讓她國泰民安,讓她河清海晏。
獄中題壁
清·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國家要維新,就免不了流血犧牲;國家要變革,就少不了鐵血先驅。如果要流血,就從我開始吧;如果要斷頭,我也無所畏懼。譚嗣同死了,維新變法失敗了,中國敢于流血犧牲的人,卻從未斷過。
渡易水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當國家面臨大難的時候,中華民族總有人毅然決然地站出來。雖然知道燕國的命運已定,雖然知道曆史的潮流不可逆,荊轲還是要站出來搏一搏。這就是炎黃子孫的勇氣。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即使生命行将結束,在國家未能統一的時候,在人民流離失所的時候,總有愛國志士,心裡牽挂着國家。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什麼是國家?國家,就是那個生你養你的地方,就是那個讓你發展的地方,就是有你最愛的人的地方。
病牛
宋·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複傷?
但得衆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靖康之難時,李綱率領軍民齊心抗金,終因投降派的排斥而失敗。自己雖疲憊不堪,若得百姓幸福,再苦再累也不痛惜。隻是,生在那樣的王朝,讓他空有一身報國熱情,而無用武之地。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雖為一介女流,李清照卻不虛男兒。雖不能上陣殺敵,但愛國之心卻未欠缺半分。當看到丈夫趙明誠做了“逃兵”的時候,她憤然寫下了這首詩。
揚子江
宋·文天祥
幾日随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在與元軍談判的過程中,被元軍扣留。後來脫險南歸,繼續率兵抗擊元軍。景炎元年(1276),他想擁立端宗以圖卷土重來,卻終究是失敗而歸,最終被人殺害。他就像一塊磁石,心裡永遠指着朝廷。
當然,我國的詩歌浩如煙海,愛國詩也多如牛毛,你最喜歡哪一首愛國詩,不妨在評論區交流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