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個小鎮這樣抗疫
新場抗疫先鋒榜(3)
“一直沒有機會認認真真為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做些什麼。”
“守護家園就是保護我父母和所有的鄉鄰。”
“這次終于找到機會為家鄉出力。”
潘華,44歲,黨齡25年。新南村在職黨員,武警退伍軍人出身,上海凡德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沈依凡,21歲,共青團員。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在讀學生,今年7月即将畢業。
目前潘華、沈依凡父女倆都在新南村參加抗疫志願服務。
找到回報家鄉的機會
在新南村志願者群裡有一條信息:
“大家好,我是一名新南村的志願者,生于斯長于斯,家鄉就是家,當兵3年離開故土時魂牽夢萦的就是家鄉,現在家鄉有難,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舍小家為大家,齊心協力把病毒趕出去!我們需要每一位并肩戰鬥的戰友!”
這是潘華發在志願者群的信息,寥寥數語,飽含家國情懷,又似集結動員。從部隊退伍後潘華先後在嘉定、浦東康橋等地工作。
因為現在就職的是家台資企業,所以潘華的黨員關系目前就在新南村。“實際上一直沒有機會認認真真為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做些什麼。”潘華說,“我父母都在新南村,守護家園就是保護我父母和所有的鄉鄰。我平時在外忙于工作,這次終于找到機會為家鄉出力,響應号召到黨員關系所在地報到,我覺得義不容辭,這是共産黨員的責任擔當。”
帶上鋪被到村委會報到的老潘
作為抗疫初期首批向村委會報到的黨員,老潘的做法顯得很有軍人作風。3月30日那天,潘華就帶着簡單的被褥衣物主動駐紮村委會辦公地。
“防疫任務經常是深夜甚至淩晨時分下達的,留在村委,可以保證随叫随到,迅速組織落實。我這個年齡,年富力強,有閱曆有經驗,關鍵時刻應該站出來沖在一線!”
自此起,協助核酸檢測、發放回收抗原、道口輪流值班、環境消毒消殺、物資分揀派發,哪裡有任務,哪裡就有潘華忙碌的身影。有時,排班輪上他夜間值守道口,第二天清早又要組織抗原檢測,換班後的他在村委會臨時住地稍微打個盹,然後照常上崗負責屬于自己的服務“承包地”。
志願者隊伍來了“00後”的小妹妹
4月初,正值疫情最吃緊時刻,得知村裡志願者人手不夠,老潘回家告訴了大學在讀的女兒沈依凡。
“這段時間接近畢業,我們剩下的課程不多。按照正常節奏,往年現在已經進入校招最忙季。3年前剛入學時我讀的空中乘務專業就業前景很好,疫情持續發展給航空業打擊很大,我們畢業生壓力還是很大的,一方面要在全國範圍内關注招聘信息,另一方面還要關注其他的就業選擇方向。可是一聽爸爸說志願者隊伍缺人,我還是毫不猶豫地要求加入。”依凡回憶。
團隊有志願者感歎,“那個妹妹是‘00後’呀,我對她印象太深了!她可能是我們這裡年齡最小的妹妹。她都出來參加抗疫服務,我們‘90後’更應該出來挑重擔。”
原來,守望相助的正能量是可以如此相互激勵的,說這話的“90後”姐姐是同村志願者杜熠靜。而父親潘華記得:“我知道女兒要加入志願者,第一時間就提醒她,必須有思想準備,真正的志願者是不計任何代價、沒有任何報酬的。女兒說,她是共青團員,她早有思想準備。”
“蹭任務”成了“小沈”自我加壓方式
自此,依凡每天清晨參與新南村抗原檢測組織工作。“老潘”負責12組,“小沈”負責中心村組,父女雙雙每天清晨一同出發上崗,領好抗原物資又奔赴各自的“戰場”。
“因為我們新南村是鄉村振興示範村,村委會安排鄉村旅遊觀光用的電瓶車把我們每組2個聯絡員沿路‘放’下來。我這個組還有個搭檔小姐姐,是位幼兒園老師,她很細心,我們倆每次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挨家挨戶為‘承包’區域的160多位村民上門發放抗原,然後再從第一家開始回收,每個都要核對結果,看清楚之後統一回收。”
也許因為是團隊“最小”的妹妹,依凡的硬任務主要負責抗原檢測。“一般早上集中時我聽到當天還有物資發放任務,或者留意志願者群裡有任務,回收完抗原我就直接去村委會,候準時間‘蹭’任務,和大家一起參加分放。”
新南村的又一對上陣“父女兵”組合,“老潘”和“小沈”的守望家園行動,還在進行時。
做好個人防護
疫情終會結束
加油上海
來源:浦東新區新場鎮疫情防控下沉幹部臨時黨委工作動态(編者:唐瓊 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