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三十一優秀教案?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初夏正是梅子金黃、杏子肥的時節,麥穗揚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四時田園雜興三十一優秀教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初夏正是梅子金黃、杏子肥的時節,麥穗揚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蛱蝶飛。(惟 通:唯) 夏天日長,籬落邊無人過往,大家都在田間忙碌,隻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飛舞。
教學目标
1.了解詩詞内容,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鄉村風光,體會詩人在詩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自主識字,會讀“雜”字,會寫“雜、稀、蜻、蜓”等4個生字。正确讀寫“雜興”“菜花稀”“蜻蜓”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4.随機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會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揭題。一年之中有哪幾個季節?你能用一首詩來告訴同學們你喜歡哪個季節嗎?【出示課件20】
(學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習了有關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古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四時田園雜興》,闆書課題:《四時田園雜興》注意“雜”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讀詩題,解題意。
請同學來讀詩題。
“四時”“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内容?
【出示課件21】( “四時田園雜興”的“興”,四聲。“即興”意思是: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緻而創作。這裡的“興”,興緻,興趣,“四時田園雜興”,從一年四季的田園風光引發的各種即興作品。)
“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麼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産生了很多的感想。
師:你看,抓住重點詞突破,然後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題目的意思!帶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讀讀題目。
《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今天咱們所要學的隻是這其中的一首。
2. 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出示課件22】
(範成大(1126—1193)字緻能,号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認識生字:【出示課件23】雜、稀、蜻、蜓。
注意讀準平舌音“雜”,後鼻音“蜻、蜓”。
2.指導書寫【出示課件24】
“蜻、蜓、稀”都是左右結構,且左窄右寬,特别是“蜓”字,右邊不要寫成“延”。
3.反複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查字典,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小組讨論。
4.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25】
(1)梅子: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麥花:荞麥花。荞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種。
三、初讀古詩,感知内容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1)個人自由朗讀。
(2)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地說說詩歌寫的什麼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畫: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田園風光?詩中都寫了哪些景物?他們分别怎麼樣?【出示課件26】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闆書: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
齊讀(正音,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四、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交流學法
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先要了解詩的大概意思,平時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麼學的?(交流學習方法)
預設:可以借助課文注釋理解。
預設: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理解。
預設:還可以問老師。
是的,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接下來,咱們就先借助詩句下面的注釋,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首詩的意思啦!
2.學生自學
3.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同桌說,指名說)
(1)剛才,你讀懂了哪句?
(指點“惟有、日長”等重點詞在詩句中的意思:惟有:隻有;日長:天長了。)
(2)知道了這些詞在古詩中的意思,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再來說說?
(3)教師随機點撥,注意語言表述上的流暢。
照剛才他的說法,你覺得還缺少些什麼?
(借助注釋,能把意思說完整了;借助工具書,讀懂詩意,是一種學習方法,但在說的時候我們還要有自己的想法)【出示課件27】
4.質疑: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出示課件28】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麼内容?
(2)交流: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荞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2.賞析“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蛱蝶飛。”【出示課件29】
(1)詩歌三、四句寫了什麼内容?
(2)交流:(天長了,農民忙着在地裡幹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隻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3)讀詩思考:【出示課件30】
詩人描繪了什麼季節的景物?你是從哪裡感受到的?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
五、再讀古詩,交流探究
1.整首詩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出示課件31】
甯靜。第三句“日長籬落無人過”寫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第四句中寫“蜻蜓蛱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以動寫靜。(闆書:甯靜 以動寫靜)
總結:這首詩在寫法上運用了動靜相襯的寫作手法。
4.指導朗讀:用輕柔、舒緩的語氣朗讀這首詩,體會意境。
5.嘗試背誦: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安靜閑适的田園生活。(闆書:清新、田園、安逸閑适)
拓展《四時田園雜興》之一【出示課件32】
四時田園雜興
[宋]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過渡)師:剛才我們在學習這首詩的時候,除了借助注釋、插圖外,還通過發揮想象,(闆書)讀懂了、讀好了這首詩。請大家再讀讀範成大的另一首《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又是在寫什麼呢?現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讀這首詩,說說大意,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剛才學詩的方法,借助注釋,想象畫面,來讀懂整首詩的意思。
2.學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讀,
(2)說詩句的意思,說說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風光?
3.比較兩首詩
(1)這兩首詩都是寫田園風光,前一首呢,詩人重點在寫什麼呢?(寫景),後一首,詩人着重描寫了村莊裡男女勞動時的場景,讓我們感受到勞動的快樂,鄉村生活的和諧,這麼一種興緻。是呀,同樣是寫田園詩,但詩人觀察的角度不一樣,寫作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有寫勞動場面的,有寫景物的。看來,這鄉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還有那各種各樣的人,在詩人眼中都是充滿生機、活力的。隻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機和活力的場景。詩人範成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讓我們把這種情感帶進詩中來讀讀吧!(讀)
(2)看着這樣喜人的景象,讓我們不僅想起了村莊男女勞動時的場面“晝出……”
(3)雖然隻字不提勞動場面,但景物的描寫同樣讓人感受到了那農村的勃勃生機,勞動的喜悅。來,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兩首詩吧!
七、總結交流,拓展閱讀【出示課件33】
1.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樂趣?
這首詩描寫的是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讓我們從中體會到田園之美,自然之趣,勞動之樂。
2.搜集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的其他詩篇,閱讀欣賞。
闆書内容
四時田園雜興【出示課件34】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園、甯靜、 安逸、閑适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掃清字詞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對整首詩歌有個整體感知,初步體會田園生活的美好。
二、研讀品味,理解詩情。
這一教學環節是這節課的主體,通過理解詞語,初步感知古詩内容,探究詩意,了解詩情,步步深入,層層理解,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及詩題,然後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品讀、感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梳理詩中的重點詞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詩的詩意。通過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反饋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此基礎上,想象詩歌的意境,體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本課選取了《四時田園雜興》“春日”組和本課的“夏日組”對比閱讀,通過對比閱讀,既容易讓學生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學生的類文閱讀,可謂一舉兩得,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不錯。
不足之處: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古詩的朗讀力度還遠遠不夠。今後應該在古詩朗讀的節奏、韻律上下功夫。可以配樂朗讀,教師範讀帶動,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入情入境地讀,真正喜歡古詩,喜歡朗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