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說:萬法由心生。善良的人會樂善好施,舍己助人。惡劣的人會傷天害理,無惡不作。每到初一或者十五,寺院裡上香的人絡繹不絕,人山人海,但是很大一部分人是出于對佛教的迷信,認為多花點錢燒一柱高香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但是很多人最終都事與願違,不但求得好運沒有來,反而是厄運連連。這就是往昔作惡導緻的。但是有兩種人,就算不去寺院燒香拜佛,菩薩也會保佑的。
第一種 善良的人
很早以前有位農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幹活時,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了呼救的聲音,原來,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他不假思索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個獲救的孩子是一個貴族公子。幾天後,老貴族親自帶着禮物登門感謝,農民卻拒絕了這份厚禮。在他看來,當時救人隻是出于自己的良心,自己并不能因為對方出身高貴就貪戀别人的财物。故事到這兒并沒有結束。老貴族因為敬佩農民的善良與高尚,感念他的恩德,于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農民接受了這份饋贈,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夢想。
農民很快樂,因為他的兒子終于有了走進外面世界、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老貴族也很快樂,因為他終于為自己的恩人完成了夢想。多年後,農民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品學兼優,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并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就是亞曆山大 · 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者。那名貴族公子也長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但幸運的是,依靠青黴素,他很快就痊愈了。這名貴族公子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農民與貴族,都在别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卻為他們自己的後代甚至國家播下了善種。人的一生往往會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幫助别人或感恩别人,卻可能冥冥之中有輪回。
第二種 孝敬父母的人
古代有一個人叫洋浦,小時候父母很疼愛他,可是,随着她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衰老,父母的話他再也不愛聽了,反覺得他們啰嗦,一日他覺得每天這樣過日子,挺乏味的,便有了出家的念頭。她聽人家說,無際大師的道行很高,就決定辭别雙親,一個人去訪師求道。
他找到無際大師,說:“我想拜在您的門下,學習佛法。”
大師告訴他:“你不如直接去找佛菩薩學習好。”洋浦問:“我是很想見佛,但不知佛在哪裡?“
大師告訴他說:”很簡單,你趕快回家去,當你看到肩上披着棉被,腳上倒穿鞋子得那個人,就是佛的化身。“洋浦聽完大師的話,一心一意想要見佛,就趕快回家了。
他到家後,已經是半夜,他敲着家中的大門,呼喚着母親,請她來開門。母親聽到兒子回來了,高興的從床上起來,來不及穿衣服,就把棉被披在肩上,因為着急見兒子,鞋子也穿倒了,急忙跑來開門。
洋浦看到母親的樣子:肩上披着棉被,腳上倒穿鞋子。突然想起法師的話。母親從以前到現在,對自己的教誨和包容,一點一滴,都浮現在腦海裡,原來父母就是家中的活菩薩。
領悟到這一點,她頓時哭了起來,抱着父母說:”孩兒不孝,居然不了解您們對我的用心,從今以後,我一定聽二老的吩咐。“自此以後,洋浦便待雙親如同菩薩一般。
很多人舍棄家中的父母,去名山古刹拜佛燒香,就連世間的百善孝為先都做不到,又怎麼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呢?
第三種人 相信因果的人
佛經中說:菩薩為因,衆生為果,因為通達了因果不虛的道理,所以菩薩在因上努力,因為有因必有果。但是凡夫卻隻懂得求果,在佛前求财富卻不懂得布施,求健康,卻不懂得放生,求幸福美滿卻不懂得孝順父母,所以菩薩也愛莫能助。懂的因果道理的人,一定會在善因方面努力,最終一定會收獲善報。暫時可能沒有改變狀況也會動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緣的道理。
一個善良又懂得孝順父母相信因果的人,就算不去燒香拜佛,肯定也會得到菩薩的保佑,可能發不了大财,當不了大官,但是一定會身體健康,事事如意,關鍵時刻也會化險為夷,遇難呈祥的。
感恩您的閱讀分享,歡迎您在留言區留言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