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南都周刊 ,作者欲澤
漫長”的8公裡上,時間似乎停滞,唯有香蕉在一箱箱爛掉。
周同的5車香蕉,現在還堵在緬甸甘拜地口岸和中緬友誼隧道之間,動彈不得。“有一車貨堵了12天了,還走不掉。”
和周同的5車香蕉一起堵着的,是其他400多輛從緬甸開來,滿載着香蕉、西瓜、辣椒的巨型貨車。“一天也挪動不了,車流近乎停滞。”
春節前後,本應是這條國際貿易路線最繁忙的時候,在緬甸的中國人種植的數萬噸瓜菜成熟了,要趁着足夠鮮美運往全國的商超菜市。但現在,這條路卻被疫情“卡得死死的”。車上的香蕉、瓜菜一箱箱爛掉,被丢棄在路邊。
堵塞的貨車一眼望不到頭
雲南騰沖的西部小鎮猴橋,是連接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通商口岸。
1086平方公裡的猴橋小鎮,國境線長達72.8公裡,鎮子上的小旅館、雜貨鋪、修車行,标牌全都是中緬雙語。
2004年,猴橋口岸被列為了國家一類口岸,從這裡出境到緬甸的甘拜地口岸,中間還有8公裡路程。這當中470米長的中緬友誼隧道,又将這8公裡一分為二。
猴橋口岸示意圖
每一年,無數的人員、貨物、車輛,途經這8公裡,穿過隧道出出入入。對于在中緬兩地做買賣的中國人來說,“洞子這邊是中國,洞子那邊是緬甸。”
53歲的周同是湖南人,卻在“洞子那邊”的緬甸種香蕉。從過年到現在,他的一顆心,幾乎是分分秒秒地揪緊在這條8公裡的路上。
周同告訴記者,從3月下旬到目前的一段時間,運輸受疫情影響,一天隻有20-30輛貨車能夠完成通關。這兩天放行速度略有加快,但也隻有50-60輛車可以通過。因此,他們的貨物基本要先在甘拜地口岸附近堵上7-8天,再在猴橋口岸附近倒兩次車,才能進入國内。
“司機能等得,瓜菜等不得。”這些辛苦灌溉了一年,承載着整個家庭收入的瓜菜,就這樣一車車爛在了路上。
四月的雲南,天氣暴曬。堵塞的貨車一眼望不到頭,藍的綠的防雨布無法抵擋烈日。腐敗瓜菜的汁液,先是從寫着“優質banana”、“品質果蔬”的紙箱裡慢慢滲出,又沿着貨車上任何可見的孔穴往下流,散發出陣陣腐臭。
甘拜地口岸附近堵塞的貨車一眼望不到頭。
但車挪不動,在這“漫長”的8公裡上,時間似乎停滞了,唯有腐爛一直繼續。
于凱是一名水果收購商,平時從緬甸收購香蕉發往國内銷售。4月12日,他發了一條朋友圈,視頻裡堵了一個星期的香蕉,輕輕一捏,就連皮帶肉炸開。于凱說,“運不出去了,免費送,喜歡的過來拿。”
但沒有人會過來拿,這裡多的是丢棄的香蕉。司機和裝卸工人們每天把成箱成箱的腐爛的香蕉抛棄在路邊和停車場。手機拍攝的照片和小視頻,在各種群聊和朋友圈裡流傳,轉發出無數焦慮。
司機拍攝的視頻裡,工人将爛掉的香蕉丢棄在路邊。
消費者是不會在市場上看見這種水果的。這要由種植者自己“買單”。
而長途司機們現在吃住都在車上,很多也跟車等了一個多禮拜了,不耐煩的情緒在司機中蔓延。“堵太久,司機也不願意幹了,準備把貨拉回緬甸還給我們。”周同說。
此時,周同要在130公裡外的緬甸基地裡“做選擇”——要麼讓司機把貨拉回緬甸,意味着這車貨,農資錢、人工費、土地租金、包裝費還有運輸費全部賠完,損失大約是12-15萬/車;要麼給司機加錢,200-300元/天他或許會願意繼續等,但這車貨最終可能還是會全部壞在路上,血本無歸。
一貨車香蕉大約30噸。
香蕉大量爛在地裡,周同已損失1700萬
堵在路上的巨型香蕉貨車,一車裝滿再抹去零頭是30噸,堵了400車那就是12000噸。但這隻是一小部分。
更大量的水果,在有機會被采摘下來裝上貨車之前,已經腐爛在田裡。
何小許和幾個合夥人一起,在緬甸種了1000畝的香蕉。現在是上市高峰,每天都有大批香蕉成熟,但沒人去采摘,隻是任其挂在樹上,漸漸從青綠變得金黃,再變得焦黑發臭。
田間炸裂的香蕉
最後,隻要有外力輕輕一碰,這些香蕉就全部掉落下來,“采摘還要支付人工費,即使采下來,也運不出去,最後還是爛掉。”何小許告訴記者,“從3月下旬到現在,短短幾天,我們已經損失了幾萬的運費,2萬左右的工人工資,20萬元的香蕉。”
而周同的種植規模更大,從年後到現在,他已經損失了近1700萬元。他站在田裡,遠遠望過去,成片的香蕉樹早已枯死,隻有去年套上、用于保護香蕉的藍色袋子,還頑強的挂在樹上,但裡面早就沒了香蕉。
“你看見那藍色的袋子麼?裡面都掉空了。”去年一整年,從下水下肥、斷蕾、除芽、抹花、套袋、墊把一步都不敢怠慢的香蕉,現在全都掉空了。
在樹上沒人采摘,任其腐爛的香蕉
周同是農民,他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4月10日那天,53歲的他第一次注冊了微博,不懂圈人、轉發、加話題這些操作,最後他用手機敲下幾句“傷心、痛心”,“幫幫我吧”。
但這些内容,很快被淹沒在微博的茫茫信息之中。或許也沒人知道,該如何幫他。此前,有媒體報道了緬北農業運輸的困難,有無關者在下面留言,“什麼行業都在損失,你們就舍小家為大家吧”,但這話卻難以說服身處漩渦中間的人。
34萬畝作物,1萬“緬漂”人
不少像周同、何小許這樣的投資者,這十年間陸續從猴橋前往緬甸從事農業種植。特别是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緬甸密支那的香蕉種植面積以每年近10萬畝的速度激增。騰沖國際商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在緬甸北部地區投資的農業種植總面積,已經達到了34萬畝,其中香蕉占比97%,西瓜、辣椒、火龍果及蔬菜等其它經濟作物也有種植。
緬甸香蕉園生産場景。
在緬中國人種植的香蕉、西瓜、辣椒,絕大多數會通過邊民互市的方式返銷國内,供應中國市場。如果按照畝産2000-3000公斤計算,每年有60-90萬噸的香蕉,從緬甸銷往國内各地。
這34萬畝的香蕉、辣椒、西瓜,每每使得猴橋口岸異常繁忙,養活了不少身在緬甸的中國投資者、管理員、工人、司機甚至是旅館老闆。現如今,已有超過1萬的中國人生活在緬北的各家種植園裡,從事農産品種植及相關工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緬漂”。
每年春節前後,是緬甸香蕉出貨的最高峰,也是猴橋最活躍的時候。“今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已有四成香蕉損失在了田間,總價值估計在6億元以上,未來或許還有更多。”周同說。
經曆“兩場疫情”
據海關統計,2019年保山市(騰沖是由保山市代管的縣級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7億美元,同比增長67.6%,完成年計劃的145.8%。稍作留意不難發現,支撐保山進出口總額的絕大部分是國家1992年開始推行的邊民互市貿易,在井噴式的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貨值中,進口商品香蕉占據了大頭。
以往,對于進入緬甸運輸香蕉的車輛,通常采取“一人一車一證”的方式進行通關。國内的運輸車輛按規定辦理出入境證後,可以進入緬甸的基地拉貨,再将貨物拉回國内。
中國貨車從出關進入緬甸,到基地裝運完成重新返回猴橋,隻需要3-4天時間。
今年1月,國内疫情形勢日益嚴峻,雖然身處緬甸,中國的管理者、工人和貨運司機們都更早地意識到了風險。周同早早地給基地備上了口罩、消毒水、酒精等防疫物資,此外暫停招聘新工人,減少基地人員流動的可能。
雖然“有所準備”,但疫情還是幾乎阻斷了這條中緬之間的農産品貿易通路。周同清楚記得,1月22日開始,仍在緬甸拉貨的中國車輛都暫時無法返回國内了,而在猴橋關口等待進入緬甸的車輛,也無法正常通行。
此後,一邊是大量農産品爛在田間和路上,另一邊是大量等候進出緬甸的車輛堵在口岸。
騰沖市政府及騰沖國際商會與緬方多次溝通協調,最終于2月15日開始,允許春節前進入緬甸裝好香蕉的中國貨車返回國内,又于2月25日開始,每天放行150台貨運車輛進入緬甸組織裝運。
那幾天,對于周同、何小許來說,簡直是“大好日子”,他們迅速組織采收、發貨。何小許還發了朋友圈說,“春天來了!”
但令這些“國際農民”想不到的是,進入三月下旬,國内疫情呈現緩解趨勢,但國際疫情卻逐步發酵,貨物運輸再次陷入了膠着。周同告訴記者,“為防止境外疫情擴散,3月23日猴橋口岸對緬方人員車輛采取防疫措施。3月24日,緬甸甘拜地口岸暫時中斷中國香蕉從業人員、香蕉車輛進入緬甸香蕉基地。”
于是才通了一個月的口岸,又開始堵車了。有蕉農轉發了一幅圖片,圖片上寫道,“新冠肺炎疫情國内打上半場,國際打下半場,海外中國人打滿全場。”
運費暴漲,貨車開不進東南亞
海關總署近日印發的《關于統籌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通關便利化工作措施清單》,支持農産品食品擴大進口,保障市場供應。在重點口岸開辟農産品、食品進口綠色通道,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優先檢查、優先檢測。
中國的貨車及司機無法進入緬甸,人們倉促尋找緬甸本地的司機和貨車,采取“緊急方案”——先由緬甸司機将貨物送到甘拜地,再在甘拜地尋找中國代駕,由代駕将緬甸司機的車開往猴橋口岸附近,更換中國貨車,過關進入國境以内。進入國内後,倒運車輛仍然不能直接開往國内各省市,而是必須在猴橋鎮上進行二次倒運。
車輛稀缺,從緬甸種植園到甘拜地130多公裡的路程,運輸費用已經上漲了2-3倍,達到2萬餘元/車。而關口附近的兩次倒運,又增加了5000-7000元/車的費用。但一車香蕉的價值,也不過15萬元。
“最難的還是拉長了車輛通行的時間,太慢太慢了,堵車問題難以緩解。”在猴橋附近從事香蕉運輸銷售的陳紅說。
而對于在緬種植者來說,找一輛緬甸車,把香蕉拉出去,似乎成為了一場“賭博”——賭得是能不能在瓜菜腐敗之前将其運輸出去。
但結果或許都是輸,“香蕉要麼爛在地裡,要麼爛在車上。” 陳紅說。
何小許說,“香蕉不是黃金,如此運輸我們何以生存?多數人隻有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付之東流。”
而随着境外疫情的發展,運輸問題還在多個地點發酵。華偉在老撾的一家種植公司負責轉運和銷售工作,公司種植的農産品通常經由中老之間的磨憨-磨丁口岸送往國内,但最近幾天,他根本找不到車。
中老之間磨憨-磨丁口岸此前擁塞情況
“現在中國司機無法進入老撾,而老撾當地車輛有限,運輸費用已經從疫情前的1.2-1.3萬元,上漲至3-4萬元。”但即使願意出高價,也未必能夠尋得車輛,“受疫情影響,老撾的司機也隻能把車停在老撾的磨丁口岸,再由代駕将車開往中國的磨憨口岸卸貨倒車,代駕數量不夠,倒運時間很長。”
而在雲南紅河州金平縣與越南萊州的交界金水河—馬鹿塘口岸,不少采購商在越南采購的粉蕉也被堵塞在路上。
但對于這些農戶和采購者而言,他們最期盼的,或許是疫情早日過去,生活能恢複正軌。“為防境外疫情輸入,減少人員流動,我們都支持理解”,但是希望“能盡快做預案,雙邊協商,盡快落實香蕉産業綠色通道和貨運保暢通政策,不能讓我們這批農民破産返貧,不能再讓我們全體蕉農傷心又寒心。” 近日,緬北蕉農發出的一份集體倡議中說道。
4月5日,騰沖市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發布《騰沖市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 關于嚴防境外疫情經邊境口岸通道輸入的通告》,關注農産品運輸問題,提出将猴橋口岸境外農産品、滇灘通道境外礦産品運輸,由企業定人定車将境外農産品、礦産品拉運至聯檢樓或檢查站,采用“換人不換車”“定人不定車”的方式,由境内固定駕駛員拉運至指定地點卸貨,再駛至聯檢樓由境外固定駕駛員駕駛出境。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