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萬青
這是劉潤公衆号的第708篇原創文章
犯錯,是創新的必然産品,也是進步的階梯。
— 1 —
你敢這麼說嗎?
有次參加今日頭條/抖音的活動。注意到幾件有意思的事情。
1)今日頭條的邊界?
演講者說,今日頭條做了頭條,做了西瓜視頻,做了抖音,做了悟空問答,等等。簡直是app工廠。
今日頭條的邊界是什麼?
他說:今日頭條的邊界,就是今日頭條的使命。今日頭條的使命是:連接人與信息,促進創作與交流。隻要是鍊接創作與交流的,今日頭條都有可都做。
2)内部市場化。
今日頭條(大約是)2016年宣布all in短視頻。後來,短視頻獨立出來,變為西瓜視頻。
但是,有了西瓜視頻,今日頭條依然做了火山小視頻,和抖音。
最後,抖音火了。如果今日頭條不斷用鞭子抽西瓜視頻,而不是再生個兒子,可能就不會有抖音。
3)每個人都叫老闆“一鳴”。
我參加了幾次今日頭條的活動,發現不管什麼級别的員工,不管在公開還是私人場合,提起老闆,都是稱呼:一鳴。
這在外企,和互聯網公司很自然。
微軟内部員工,不管高低,大家叫Bill Gates什麼?Bill。
蘋果叫Steve Jobs什麼呢?Steve。
這是自然而然的。
但是在有些公司,卻難以想象。
比如中國移動,一個基層員工可以叫前董事長王建宙,“建宙”嗎?
比如建設銀行,一個基層員工可以叫前行長劉桂平,“桂平”嗎?
“桂平,我想占用你十分鐘,有件事彙報一下。”
你敢這麼說嘛?
當老闆掌握我們的生殺予奪大權,我們面對老闆,戰戰兢兢,如臨大敵;
當市場掌握我們的生殺予奪大權,我們面對市場,如履薄冰,全力應對。
而把老闆,當成是戰友。
有些競争力,都體現在細微之處。細微之處,最終累計成宏偉高塔。
— 2 —
比失敗更可怕的
是不敢犯錯
大概2003年春夏之交的時候,柴靜做了一期節目。
播出後,有同行說:“你們在制造恐慌。”
當時柴靜身邊坐着時任《财經》雜志主編的胡舒立,她說:“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輕慢。”
人們對未知的事物,總是恐懼的。越是遮遮掩掩,越是膽顫心驚。
敢于公開透明,敢于犯錯,不斷複盤學習,才有進步的可能。
我每年做100多場演講,很容易在台上看出一家企業的文化。
有些企業,自由發表意見,會心之處哈哈一笑。
而有些企業,笑之前,所有人的眼睛偷瞄向一個方向,而那個方向的人面無表情,不置可否。
你明白,這就是文化差異。
第二種企業的文化,所有人表達之前,即便是要不要笑一下,都要領導事先首肯。
在這種企業中,你覺得員工能夠自由創新嗎?
相反,有一次,我和某美國上市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吃飯,感歎美企在中國訓練了一批人如何待人。
他說,他還是個經理時,新總裁上任,他忍不住批判現狀。
幾天後,人資通知他漲薪50%。
為什麼?你很優秀,我想提高競争對手挖人成本。
一句話,徹底拿下。
如果通知:我們不喜歡抱怨的人!
估計就失去了今天的中國區總裁。
這種“創新文化”起點,是允許不同,更允許犯錯。
當創新的做法出錯的時候,大家更關心的是從錯誤中學習新的經驗,複盤、學習、總結經驗,形成知識庫,而不是去追究犯錯的責任。
犯錯,是創新的必然産品,也是進步的階梯。
最後的話
設想一下,如果DNA從來不出錯,永遠精确地複制和遺傳,現在地球上的生命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生命的進化,基因突變,往往是由“DNA的錯誤”産生的。
一般基因突變是有害的,但是有極為少數的是有益突變。
例如一隻鳥的嘴巴很短,基因突變進化後,嘴巴會變長,這樣會容易捕捉食物或水。
于是,這隻鳥的族群,适應了變化的生存環境,得以生存繁衍。
例如長頸鹿的祖先外形與普通鹿科動物一緻,基因突變進化後,脖子長的鹿能獲得更多食物。
因而,脖子長的鹿族群,适應了稀樹草原地帶,得以繁衍成今日的長脖子族群。
企業同樣如此。
一家企業的DNA決定了其轉型和創新的成敗。而價值觀、流程和資源,這三者構成了企業的DNA。
基因突變,也許是自然選擇的終極武器。
允許犯錯,企業才有了讓創新發芽的土壤。
————
昨日文章:《劉潤:我的人生算法之“複利思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