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可以檢查哪些疾病?一名60多歲的女性吃飯時常感到上腹痛,但因為害怕做胃鏡檢查,遲遲沒有進一步就醫,而是自己買止痛藥吃然而她除了腹痛,還常腰酸背痛、膝蓋痛,一痛就吃止痛藥來緩解,殊不知不當使用止痛藥也會傷胃,直到排出黑色瀝青狀糞便,才被家人緊急送醫,做胃鏡檢查時發現胃裡面出血相當嚴重,必須立刻止血;同時醫師還發現她有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經專科醫生給予積極治療,才慢慢改善胃部的陳年疾患,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胃鏡可以檢查哪些疾病?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一名60多歲的女性吃飯時常感到上腹痛,但因為害怕做胃鏡檢查,遲遲沒有進一步就醫,而是自己買止痛藥吃。然而她除了腹痛,還常腰酸背痛、膝蓋痛,一痛就吃止痛藥來緩解,殊不知不當使用止痛藥也會傷胃,直到排出黑色瀝青狀糞便,才被家人緊急送醫,做胃鏡檢查時發現胃裡面出血相當嚴重,必須立刻止血;同時醫師還發現她有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經專科醫生給予積極治療,才慢慢改善胃部的陳年疾患。
上次我們說過内窺鏡檢查,一般内窺鏡進行檢查的方式主要是兩種,胃鏡和腸鏡,今天我們主要談談胃鏡。胃鏡看到的不隻胃,還有食道以及十二指腸的前半段,可檢查這些器官是否有炎症、潰瘍、息肉或腫瘤等問題,是診斷與治療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胃鏡是常見的檢查項目,它是一條直徑約1厘米的黑色塑料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前端裝有内窺鏡,通過口部進入咽喉在通過食道伸入,光源器所發出的強光通過導光纖維,讓醫生可以從另一端清楚觀察上消化道内的情況。
胃鏡可檢查食道、胃與十二指腸前段胃鏡是我們一般的俗稱,其實這項檢查的全名是“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内窺鏡檢查”(EGD),一般而言臨床上會安排做胃鏡的常見原因,包括腹痛、胃酸逆流、潰瘍、息肉、吞咽困難、吐血或排黑便、不明原因的貧血、被魚骨頭等異物卡住等。當患者有上述情形,醫師評估有必要做胃鏡檢查以清楚鑒别病竈的情況後,就會安排檢查。但有些疾病不見得有症狀,所以胃鏡也是健康檢查的項目之一。
無痛麻醉可避免胃鏡檢查不适很多人聽到胃鏡檢查就感到害怕,常見的不适感在于胃鏡通過喉嚨時會誘發嘔吐反射,還有檢查的5-10分鐘内會有明顯異物感,所有有人認為做胃鏡傷胃,但實際上做胃鏡對于胃腸道的損傷很小,出現意外的可能也很小。對于不适感,現在已有無痛胃鏡,也就是檢查前麻醉科醫生會以靜脈注射方式給予鎮靜麻醉藥物,患者通常1分鐘左右就會睡着,不過當麻醉藥效退去,剛蘇醒時患者容易頭暈,因此做無痛胃鏡檢查必須有親友陪同,以确保安全。
不過并非每個人都可采用無痛麻醉,比如年紀較大,超過70歲以上的人群,以及剛置放心髒支架或有心律不齊等特定病史的患者,必須讓麻醉科醫生評估風險,才能決定是否可行。如果不适合進行全身麻醉者,現在也有其他選項,比如經鼻胃鏡,使用的内視鏡直徑僅約0.3-0.5厘米,不容易引發咽喉反射,但因為設備更小,所以圖像的亮度、分辨率、視野會比一般胃鏡差,診斷的準确性有一定的下降。
檢查前需空腹8小時,定期服藥的患者讓醫生告知是否先停藥做胃鏡前必須讓胃先排空,不能有食物殘留,因此至少要空腹8小時,如果做無痛胃鏡,空腹時間越長越好。
有定期服藥的患者,基于檢查時的安全,可能必須先暫停或調整某些藥物的使用。比如糖尿病患者空腹這麼長的時間,因為血糖已經偏低了,不建議繼續服用降糖藥或打胰島素;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會影響凝血功能,因為擔心做胃鏡時如果有傷口會出血,所以應先告知專科醫生,由醫生來評估風險,是否先停藥;又比如有心髒支架者需長期使用藥物,檢查前一般也要先停藥幾天;如果服用的是阿司匹林,可能停藥時間會更長一些。
然而能否暫停用藥與調整用藥,應該是醫生來判斷,不能自行停藥或者調整。另外,在檢查當天,也會測量患者的體溫、血壓、心率和血氧,如果出現氧氣不足、血壓太高或太低、心律不齊等問題,也可能當天會臨時中止檢查,必須優先處理這些問題。
青光眼與前列腺肥大患者,不适合使用解痙藥物由于唾液容易産生泡沫,因此做胃鏡時會讓受檢者先服用消泡劑來增加黏膜的可見度,并根據情況用副交感神經抑制劑來減少胃蠕動與唾液分泌,尤其是沒有麻醉的受檢者,如果進行胃鏡檢查時流太多口水會容易嗆到,所以必須靠藥物減少唾液分泌及減少胃蠕動以方便檢查。但是閉鎖性青光眼的患者會擔心抑制了副交感神經的調節而引起高眼壓,所以就不适合使用這類藥物;此外前列腺肥大患者也不适合,因為前列腺肥大會壓迫尿道而引起排尿困難,需要更有力氣的膀胱收縮,但抑制了副交感神經會引起膀胱收縮無力,副作用可能導緻一天内都難以順利排尿。
檢查時還會在受檢者齒間放置護嘴,避免緊張時咬到内視鏡,導緻損壞牙齒與管鏡;姿勢采用左側躺,讓胃下垂,離贲門比較遠,比較不容易吸入性肺炎;膝蓋朝胸彎曲,可避免肚子用力。
胃鏡可同步檢測幽門螺旋杆菌做胃鏡時通常還會同時做幽門螺旋杆菌的檢驗,因為幽門螺旋杆菌是一種會導緻多種胃部疾病的細菌,及早發現、及早用藥可以治愈,這項檢查最快半小時就會有結果。
做胃鏡絕大部分都是安全的,但因為屬于侵入性檢查,仍有潛在并發症的風險,輕微如喉嚨疼痛,這是因為胃鏡會經過喉嚨,且有些人喉嚨比較狹窄或比較敏感,這種不适感大約2-3天會改善,很少超過一周;如果胃裡的胃酸太多,當贲門松弛會導緻胃酸流出來而嗆傷,可能出現吸入性肺炎,又以老年人風險較高,後續可能引發感染的問題。比較嚴重的并發症是引起胃穿孔或上消化道出血。不過現在儀器和技術都非常進步,吸入性肺炎與穿孔、出血的幾率都非常低,不用過度擔心而諱疾忌醫。
事實上,胃鏡除了檢查,還可以做組織切片、息肉切除、潰瘍止血,以及對于幽門杆菌患者治療失敗者做細菌培養,功能強大。
胃鏡可診斷胃食道逆流鑒别不同類型的胃炎胃食道逆流是臨床上做胃鏡的常見原因,這類患者可能有火燒心、胃酸過多等典型症狀,也可能因胸口痛、吞咽困難、不明原因咳嗽、覺得喉嚨不适等症狀就醫,通過胃鏡可診斷到底是不是胃食道逆流。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現象,胃鏡也可以鑒别不同類型的胃炎,比如:表淺性胃炎是胃有一些不均勻的紅斑;糜爛性胃炎就是有一點一點的破皮出血。至于結節性胃炎是呈現顆粒狀、布滿了淋巴結;出血性胃炎會看到很多皮下出血的紅點,後兩者與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關。
幽門螺旋杆菌易導緻多種胃疾,三合一療法可治愈
提到胃部健康,就不能不提到幽門螺旋杆菌,這是少數可存活于胃部的細菌,感染者終其一生有50%以上的幾率會造成慢性胃炎,20%會産生胃潰瘍、近2%會得到胃癌、0.1%産生胃淋巴癌。
要了解是否有幽門螺旋杆菌有許多檢查方式,非侵入性的檢查包括:抽血血清抗體測定法或檢驗糞便的抗原測定法,但最準确的則是采用尿素呼氣試驗。侵入性檢查方式就是通過胃鏡取一些胃黏膜組織(切片),再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病理組織學檢查、細菌培養等。
如果檢查發現有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務必要對症治療,最好在40歲之前就治愈,可避免患慢性胃炎或是無法逆轉的萎縮性胃炎。
治療幽門螺旋杆菌感染也能達到預防胃癌的效果,因為一旦出現萎縮性胃炎,胃壁會愈來愈薄,導緻胃部某些内存塊變成會分泌黏液的腸黏膜杯狀細胞,也就是腸道的黏膜細胞出現在胃壁裡面,稱為腸化生,其中有一種狀态會變成胃癌,因此如果出現腸化生患者,必須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還有一種肥厚性胃炎,跟肝髒比較有關,肝硬化患者的胃會充血,看起來腫腫的;而萎縮性胃炎是由于胃壁變薄,血管因此變得很清楚。
肝硬化患者建議定期做胃鏡追蹤,注意是否出現食道靜脈瘤,因為肝硬化造成門靜脈高壓時,血液會回流至胃食道靜脈,使從胃部往上經食道的靜脈膨脹曲張,宛如腫瘤;食道靜脈瘤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很可能破裂導緻出血,出血時死亡率高達30%,一年内高達70%的幾率會再出血,如果能及早發現,可利用胃鏡将食道靜脈瘤結紮,使靜脈瘤栓塞、變小,降低破裂風險。
其他上消化道疾病也有機會通過胃鏡發現在上消化道疾病中,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内窺鏡檢查通過窄頻影像技術,可以發現早期變化,得以對局部病變進行切除。食道癌的發病因素是有煙、酒、槟榔習慣者,因此有這些習慣者要及早做胃鏡檢查。
胃黏膜下病竈也常通過胃鏡檢查意外發現,患者多數沒有症狀,這類病竈可能是良性或潛在惡性,一般會以2厘米大小為基準,2厘米以下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超過2厘米則建議做内窺鏡超聲波進一步檢查,如果确定惡性或惡性潛質高的病竈,應接受内窺鏡治療或手術切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