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老了,喜歡湊熱鬧。
大爺大媽聚集在一起,吹拉彈唱,跳一跳舞,好不熱鬧。
可是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總有一些老人,習慣了獨來獨往,他們對合群是不熱衷的。即便是自己有難處,也不會随便找人幫忙,訴苦的話,從未說起。
你以為不合群是清高,其實不是的,他們隻是熱愛生活,習慣了做自己而已。
因此說,退休之後,不合群的人,往往是以下幾種。
02
厭倦職場的人,不和同事來往。
《烏合之衆》裡有這樣一段話:“昨天受群衆擁戴的英雄一旦失敗,今天就會受到侮辱。當然名望越高,反應就會越強烈。”
一個人退休了,看似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唯利是圖的親戚朋友看來,就是失去了位置,從此人生也變得毫無價值了。
把頭上的光環取下來,你就變成了普通人,走到任何地方,都不會被人追捧了。有人叫你“局長、隊長、主任”,那是客套話,不能當真。
有道是,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很多退休老人,一直喜歡往原單位跑,還會常常利用自己的權威,去幫人辦事。一次兩次,老下屬會給面子,但是“事不過三”,老下屬在某個時候,就會忽悠你。
對于厭倦職場的人來說,他從退休那一天開始,就把同事都遠離了。社交圈,失去了半壁江山。
職場人,多半是為了某種利益而聚集的,如果你不再去追求這種利益,主動遠離,才能退一步海闊天空。
03
有雅趣的人,能夠自得其樂。
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貧困而改節。”
一個人像芝蘭一樣活着,那麼他就會退隐到偏僻的地方,盡管做好自己,不管有沒有人來欣賞。這大概就是“陋室銘”的生活方式吧。
當然,身居安靜的地方,并不是無聊的,而是在努力培養愛好,過閑情逸緻的生活。
在《高士傳》裡,寫了一個叫林類的老人,他大概有一百歲了。孔子雲遊的時候,看到林類披着破爛的衣服,一邊唱歌一邊撿麥穗。
孔子的弟子子貢很疑惑,問:“老人家,你沒有妻兒,也沒有錢,為什麼會快樂呢?”
林類表示,人啊,就是一生一死,為什麼不快樂呢?
俗話說:“命裡一尺,難求一丈。”
最好的生活,不是拼命追求什麼,而是感悟當下的快樂,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如果真的沒有愛好,那就把一飯一菜做好,感受人間煙火氣,也會很快樂。就像林類一樣,好好拾麥穗,不去多想。
愛好,是一個退休老人最貼心的“夥伴”。如果你的愛好發展到一定高度,别人反而跟不上你了。自然,你也會有“曲高和寡”的況味。
04
回歸生活的人,心裡隻有家人。
有一種人,離開職場之後,就離開了原單位所在的城市,去了兒女所在的城市;或者自己的 老家,在另外一個城市,那裡有親人在等着他歸來。
人老了,就會明白,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總是要回家的。并且,隻有小家庭幸福了,老人才真正有福氣。
作家雪小禅曾說:“人到了一定年紀,是往回收的,收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活成自己的樣。”
圈子越來越小,到了後來,就隻有老伴陪着,孩子惦記着,兄弟姐妹偶爾來往。
父母已經老去,親戚也慢慢疏離,一些同齡的玩伴、同學,也許已經亡故了,也許去了另外的地方謀生,也許早已失去了聯系。
心在家裡的人,他對于社交,是非常不熱衷的。即便坐在奢華的酒店裡,也渾身不自在。
05
生活貧困的人,不好意思去社交。
按理說,退休的人,有退休金,生活不會很困難。事實上,總有一些老人,因為年輕的時候,欠了很多債務,或者因為病痛,花了很多錢;孩子啃老,亂花錢等,導緻生活一度貧困。
人窮沒有關系,但人是要面子的。
常常去混吃混喝,自己不花一分錢,說什麼也過意不去。并且,一起混的人,是會有意見的。
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
要面子的不正确的觀點,但是完全丢掉面子,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一些退休金比較少,生活水平不高的老人,會主動退出社交。
06
你喜歡的合群,其實是無效的社交而已。
每天都混在飯局裡,互相吹捧,互相敬酒,好不熱鬧;發一條朋友圈,拉着大家來點贊;逢年過節,給親戚朋友送祝福;不管哪裡有紅白喜事,都要成為座上賓;使勁往人多的地方擠,以為裡面有好事發生......
直到有一天,你真正有事情了,打開手機,發現裡面沒有誰可以靠得住,就會懂得,退出社交,晚年的生活,才會真正變好。
《我的世界之主》裡寫道:“在老年人的甯靜生活中,精神大概比較容易進入人的存在,在那裡比較平靜地住下。”
人老了,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合群不合群,那是你自己的選擇。隻是要記住,不要拉着那個不合群的人,加入你的圈子,也不要因為加入了不适合的圈子,不好意思退出去。
孤獨是一種享受。那些整天忙碌、患得患失的人,是體會不到的;隻有心靜的人,才能感受到。
沒什麼,孤獨的老人,并不孤獨,因為他有孤獨做伴。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