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14歲的康熙帝提前親政。當時,有三件大事擺在康熙面前,讓康熙糾結不已。為此,康熙還将這三件事寫在宮中的柱子上,以示鞭策,康熙後來回憶說:
“朕聽政後,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書宮中柱上,至今尚存。”
康熙所慮的三件大事,分别是三藩、河務、漕運。
到了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結束後,三藩問題解決,但河務和漕運問題卻非常棘手,尤其是河務,幾乎每年都會發生黃淮水患,百姓苦不堪言。這時,清朝出現了一位“超級專家”,他為康熙治河十餘年,在一片争議中悲泣下野,但卻造福了萬千百姓。康熙曾評價他為“治河第一人”,這位“超級專家”,名叫靳輔。
靳輔是清代名臣,更是賢臣。同時,他也是一位悲情人物,他死後,黃河岸的百姓為他立祠,在中國古代水利史上,他占有非常重要的曆史地位。
本文,筆者和大家分享靳輔,希望透過洶湧的黃河古道,來認清一位兢兢業業的清朝“大禹”。
一、誰惹怒了黃河?在漫長的史海中,“治水”是永恒的話題。從遠古時代的大禹,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李冰,從到東漢的王景、到元朝的郭守敬,這些治水名人們耗費心血,其目的都是要保百姓免于洪災之困。
要知道,古代官員自古讀孔孟之言,水利并不是必修課,很多人讀萬卷書,對治水一竅不通。再加上古代沒有科學之說,對于治水者來說,隻能靠前人積累的經驗。
除了要有“經驗”以外,還需要兩樣東西,用孟森在《清史講義》中的話說:
其為治河名臣者,第一系廉潔,第二即勤懇。
之所以要廉潔,是因為治水過程中必然要經手許多錢款,既要保證自己不貪污,又要約束上下級不動歪心思,确保錢款全部用到實處。之所以要勤懇,是因為治水涉及面太大,考察、丈量、施工都要親力親為,頭頂烈日,腳踩泥濘,甚至還要“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樣方能不負民望。
因此,想成為一位治水名臣,要同時擁有經驗、廉潔、勤懇三方面優勢,難度非常大。
說完人的問題,再說水的問題。靳輔治水,主要是治理黃河。從夏朝開始到清朝鹹豐時期,黃河一共經曆6次大改道,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改道,發生在明朝明孝宗弘治年間。當時,明朝為了漕運的方便,強行截斷黃河黃陵崗支流,導緻黃河北流決口,黃河水肆虐,自由沖擊改道,最後,黃河和淮河交彙,讓洪水更加瘋狂,造成非常慘烈的後果。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黃河幾乎每年都會暴發洪災,沿河郡縣土地盡淹,苦不堪言。下圖為曆代黃河改道圖,清朝初年的黃河故道,并不經山東入海。
面對這些問題,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每年都要從國庫中拿出大量金錢來治河,但效果甚微。不僅如此,統治者還信奉迷信,每年都要祭祀“河神”,祈禱“河神”能護佑沿岸百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年間的河督王光裕,康熙本對王光裕委以重任,不曾想王光裕到揚州轉悠了兩年多,治河方案提了一個又一個,最後總以“銀錢不足”為由,毫無作為。最後工部尚書冀如錫實在看不下去,親自視察河工,終于意識到王光裕是在磨洋工,于是一紙奏疏,将王光裕彈劾下馬。
《清史稿·冀如錫傳》雲:
王光裕無治河才,所治堤工皆不實,乞罷之,别簡賢員立驗勘之。
王光裕下馬,康熙急需治河能臣,這時,本文的主人公靳輔走馬上任。最初,康熙也沒想到,靳輔竟然是治水的“天才”,更沒想到,像靳輔這樣的天才,也會因治水而被罷免。
二、橫空出世的靳輔靳輔是誰呢?《清史稿·靳輔傳》記載:
靳輔,字紫垣,漢軍鑲黃旗人。順治九年,以官學生考授國史館編修,改内閣中書,遷兵部員外郎。
靳輔祖上是山東曆城人,明朝末年遷居遼陽,清朝建立後,他的家族被編入鑲黃旗。順治年間,順治帝下令設立八旗官學,從八旗子弟中挑選才華出衆的青年集中培養,靳輔在順治九年入官學,随後進入仕途。到了順治末期,靳輔已經擔任兵部員外郎。
到了康熙十年,靳輔官至安徽巡撫。在安徽,靳輔有一番作為,《清史稿》雲:
疏請行溝田法,以十畝為一鞬,二十鞬為一溝。溝土累為道,道高溝低,澇則洩水,旱以灌田。
可見,靳輔在安徽時期的政績,主要在“水利”方面,說明靳輔在這方面頗有天賦。
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亂爆發,清廷措手不及,隻得把所有的人力和财力都用在平叛上,當時黃河肆虐,民不聊生,清廷無暇顧及。到了康熙十六年,清朝在戰争中逐漸掌握主動權,康熙決定治理河道,而靳輔則被推薦為河道總督。靳輔當時面臨的情況非常嚴峻,史載:
高家堰決三十馀處,淮水全入運河,黃水逆上至清水潭,浸淫四出。砀山以東兩岸決口數十處,下河七州縣淹為大澤,清口涸為陸地。
靳輔到任後,立即考察周邊情況,召集黃河兩岸有識之士讨論治河之策,一日之内連續給康熙上了八道奏疏,這就是著名的“一日八疏”。
靳輔總結了曆代治河的經驗,認為之前治河之所以屢屢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地方官隻着眼于自己的轄區,即“以尺寸治河”,以往官員,僅僅把一省或一州縣的危機解決,然後任由河水沖刷下遊,待下遊河道阻塞,仍然會危及上遊,造成之前的治理成果則功虧于潰。靳輔的方法是:
審其全局,将河道運道為一體,徹首尾而合治之。
靳輔強調,治理黃河關系到數省的安危,應該把河道和漕運問題一起解決。當靳輔把自己的想法彙報給康熙的時候,康熙當然是贊同的,但康熙也有兩點顧慮:
第一,如此大規模的黃河治理工程,需要耗費國庫巨大的财力。康熙到底要不要拿國庫和靳輔賭一把?
第二,靳輔的野心很大,萬一靳輔治河失敗,黃河沿岸數省數百萬百姓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脅,甚至可能動搖帝國的根基。康熙敢不敢給帝國做這麼大的“動作”?
靳輔知道康熙的顧慮,靳輔最終提出,他一方面會節省開支,另一方面也會承擔後果。就這樣,靳輔開始了他的治河事業。
靳輔的修河計劃非常龐大,簡單可概括為八點:
其一,欲治理上遊,必須先疏通下遊,這個工程量非常大,涉及河南、安徽、江蘇等省。
其二,清理青口淤泥,青口是黃河和淮河交彙處,清理青口,目的是引淮河之水“洗刷”黃河。
其三,修洪澤湖沿岸的堤壩。
其四,修補黃河、黃河以往容易決口的地方。
其五,疏通青口到高郵湖中間的清水潭運河。
其六,改變運河口,合理解決水利和漕運之間的矛盾。
其七,在黃河上遊建立大量減水壩,這一點引起了巨大争議,下文還會提到。
其八,竣工後,設立守河兵。明确河道管理,責任明确。
靳輔治河,工程量之大,數百年來亘古未有,為了給康熙開源節流,靳輔也絞盡腦汁,靳輔在給康熙的奏折上說:
宜令直隸、江南、浙江、山東、江西、湖北各州縣預征康熙二十年錢糧十之一,約二百萬。工成後,令淮、揚被水田畝納三錢至一錢;運河經過,商貨米豆石納二分,他貨物斤四分。(出自《清史稿》)
靳輔的意思是,讓直隸等6省先預交一部分錢糧,等河道和漕運修築完成後,從過往商船中收取少許費用,用以歸還。
相比于“開源”,靳輔更注重“節流”,例如,在疏通清水潭運河這個大項目上,靳輔親臨現場,巧妙設計,工部尚書冀如錫原本預計需要耗費57萬兩白銀,結果靳輔僅僅花了9萬兩。
古往今來,治理黃河之人很多,為什麼靳輔能夠獨樹一幟呢,在筆者看來,靳輔擁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品質:
第一,靳輔有敢于直面黃淮水患的勇氣。黃河肆虐,曆任前輩都沒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成果,靳輔信心滿滿,仍打算大範圍治理黃河,勇氣可嘉。
第二,靳輔有以身許國,不計個人安危魄力。靳輔提出“審其全局”,大範圍治理黃河的策略,勢必将自己陷于輿論的焦點,同時也擔負巨大的風險。但靳輔沒有猶豫,他甯願舍棄性命,也要治理山河,保護百姓。
第三,靳輔有勤懇、廉潔的品格。靳輔治河,需要經手大量的錢物,但從沒有人彈劾靳輔貪腐。靳輔治河多年,在河道總督衙門的日子很少,他總是親臨現場,或腳踩泥濘,或身穿短褐,不敢有絲毫懈怠。
《道德經》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很明顯,靳輔用自己的勤勉和勇氣,成為了一位名垂青史的治河名臣。然而,他雖為名臣,卻在治河之路上曆經坎坷。
三、誰在為難靳輔?靳輔治河開始于康熙十六年,從康熙十七年開始,靳輔就開始遭受各種質疑。康熙十七年,天降大雨,上遊河水暴漲,靳輔在下遊尚未完工的堤壩發生多處決堤,此舉引起震動。禦史們認為靳輔耗費巨資,結果不盡如意,有渎職之嫌。根據《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在内閣會議上也感歎:
“修治決口,費如此多的錢糧,不久複決,此事如何?”
此時的康熙也很糾結,他若此時突然不信任靳輔,那此前的巨額耗費豈不付諸東流?但若繼續信任靳輔,如果靳輔真的是浪得虛名之輩,那康熙豈不成了笑話?
最終,康熙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先将靳輔革職,然後讓靳輔戴罪修河。此後幾年,靳輔誠惶誠恐,以“戴罪”之人的身份兼任河道總督之職。有幕僚建議他辭職,靳輔則認為,事已至此,隻有證明自己。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靳輔治河再次引來巨大争議。這一年,黃河在宿遷徐家灣發生決口,靳輔大驚失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将缺口塞住,不料洪水太過猖獗,下遊的蕭家渡再次決堤。
這件事讓許多人對靳輔再次産生懷疑,當時有個叫崔維雅的州官,率先提出靳輔修建減水壩之法有誤。一石激起千層浪,朝臣們紛紛彈劾靳輔,康熙無奈,派戶部尚書伊桑阿勘察河工。伊桑阿雖然熟悉錢糧事務,但對治河并不精通,他聽了靳輔和崔維雅的彙報後,覺得二人說的都有道理,不知如何裁決(或許因為怕擔責任),伊桑阿回到京城後,把情況彙報給了康熙。康熙沒有辦法,隻得召靳輔入京,當着六部九卿的面,讓靳輔和大家辯論。
從這件事來看,康熙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他雖然不懂河工,卻知道兼聽則明。
在辯論會上,靳輔非常激動,堅信自己的方法沒有錯,而且他認為,雖然徐家灣和蕭家渡發生決口,但這隻是“人事”在個别方面沒有戰勝“自然災害”,而黃河治理方案整體上已經接近完成,不能因為這兩處決口就完全否定自己的方案。康熙最終被靳輔說服,命靳輔繼續治水。
第二年,靳輔加固了蕭家渡等堤壩,并且上書給康熙,要求在河南開封和歸德境内修築河堤,并且提出加固青口附近四十多處的堤壩。靳輔懇請康熙批複這些工程所需的錢糧,并且對康熙說:“成與不成,在此一舉!”康熙也希望見證這件大事,全力支持靳輔。當年七月,康熙兩次派欽差巡查河工,發現雖然黃河水滔天,但河道堅固,往來船隻暢通無阻,康熙立即将靳輔官複原職,感歎道:
“前見靳輔為人似乎輕躁,恐其難以成功。今聞河流得歸故道,良可喜也。”
從這句可以看出,康熙最初對靳輔也不是百分百有信心,現在靳輔修河成功,康熙終于松了一口氣。
康熙二十二年,31歲的康熙南巡,主要是視察黃河。見到靳輔的治理成果,康熙非常高興,他将靳輔贊揚了一番。康熙感歎道:其他官員都是想盡快做出政績,隻有靳輔懂得循序漸進,敢冒風險,為百姓謀福。
四、靳輔的最後蹉跎康熙回京之前,贈送了靳輔一首詩,勉勵靳輔再接再厲。靳輔得到康熙的鼓勵,信心倍增,他在宿遷、桃源、清河三縣的黃河北岸新挖一條“中河”,中河的形成,在中國漕運曆史上意義重大,史載:
中河既成,殺黃河之勢,灑七邑之災,漕艘揚帆若過枕席,說者謂中河之役,為國家百世之利。
靳輔開挖的中河,從青口開始截流,不僅減緩了黃河水的洶湧之勢,也直接免除了下遊七個郡縣的洪災。同時,漕運船隻從清河通過,直接繞過黃河一百八十裡的險路,既節省了時間,又避免了風險。
中河的成功,再次印證了靳輔的能力。然而,不久後,靳輔再一次陷入輿論的漩渦中。
康熙二十四年,靳輔要求在徐州等地再次修築減水閘,減水閘的作用是蓄上遊之水,減緩對下遊的沖擊。但這就暴露了一個缺點,一旦減水閘建成,上遊的洪水不能及時排洩,造成積洪,勢必會淹沒上遊的農田。所以,靳輔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康熙就說“減水閘益河工無益百姓”,意思是,這件事雖然對治河有利,但對上遊百姓卻是災難。
其實,這是一個辯證的問題,治河的前提還是為了百姓,隻不過靳輔是想犧牲小部分百姓的利益,換取更多百姓的利益。但前者的犧牲顯而易見,後者的獲利卻不是立即能看到的,這就引發了紛争。
最先和靳輔打擂台的人,是清朝名臣于成龍(小于成龍),于成龍當時擔任安徽按察使,同時協助靳輔治河。靳輔要修築減水閘的事情,直接導緻安徽北部一些區域受災,于成龍認為靳輔此舉非常不合理,這件事引起了雙方的激烈争論。
随後,康熙下令讓靳輔在治理黃河的同時,也解決高郵湖淹沒民田之事,其實,這是康熙看到靳輔治河有一定成果後,對靳輔提出更高的要求。康熙當時的建議是“引高郵等處建水閘所洩之水入海”,意思是,高郵湖之所以淹沒民田,本質上是靳輔修築減水閘導緻的,現在要把這些水引入到大海裡。接到聖旨後,于成龍謹遵聖命,立即勘察河道,打算挖河渠疏洪入海。靳輔則認為康熙的建議不合理,《清史稿·靳輔傳》記載:
(靳)輔謂下河地卑于海五尺,疏海口引潮内侵,害滋大。
靳輔的意思是,高郵湖下遊有些地方比海平面還要低,如果貿然疏通,不僅不會把湖水引入大海,還會引起海水倒灌。
靳輔認為,若想解決高郵湖問題,不能直接挖河,而應該修兩條較長的平行堤壩,讓水從堤壩之間入海。
因為兩者的方案相左,彼此不服,隻得上報康熙,康熙拿不定主意,隻得召群臣商議,最終大多數人認為靳輔的方案不合理,所以康熙采納了于成龍的建議。靳輔由此失去了權力。不過,于成龍的方案最終因“民情不便”而終止,這是後話。
屋漏偏逢連夜雨,靳輔在“敗給”于成龍後,到了康熙二十七年,禦史郭琇彈劾明珠結黨營私,“明珠案”爆發,靳輔因和明珠來往甚密,被歸為“明珠一黨”。禦史們紛紛落井下石,誣蔑靳輔治理河道多年,耗資千萬卻無政績。靳輔深陷“渎職”和“朋黨”兩案之中不能自拔,最終被康熙免職。
筆者之前寫過明珠,也寫過索額圖,其實,明珠在康熙朝權傾朝野,靳輔在修河的過程中的确曾争取過明珠的支持,但是,史料中并沒有留下靳輔結黨營私、貪污受賄的證據,康熙也沒有親口承認靳輔涉嫌黨争。所以,靳輔隻不過是生不逢時,成為朋黨的犧牲品而已。
正所謂“成也治河,敗也治河”。靳輔從康熙十六年開始治河,到康熙二十七年被免職,他在黃河兩岸赤腳行走了11年,兢兢業業治河,雖然成績斐然,但他還是很遺憾的,因為他并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标。
靳輔被革職後,新任河道總督王新命上任,王新命并不是個辦實事的官員,他向康熙上疏,說“河道已為靳輔大壞”,認為靳輔這些年治河非但無功,而且罪大惡極。王新命在河道總督任上浸淫了4年,碌碌無為,最終爆出貪腐庫銀六萬兩,讓康熙憤怒不已。
王新命的落馬,讓康熙再次想起了那個鞠躬盡瘁、清廉勤懇的治河名臣靳輔,康熙說:
“及輔未甚老而用之,亦得纾數年之慮。”
意思是,靳輔并不是十分老邁,用他來治河,此後數年都沒什麼可擔心的。
這是靳輔被免職4年後,康熙正式為靳輔恢複名譽。康熙冤枉了靳輔4年後,終于肯定了靳輔。
但是,這時的靳輔已經60歲,長年的河岸奔波早已掏空了他的身體。康熙再次任命靳輔為河道總督的時候,靳輔推辭不掉,隻得帶病上任,當年十一月,靳輔在視察河工時,昏倒在河岸上,不治身亡。康熙聽聞後,痛心疾首,感歎清朝失去一位治河良臣。最終,康熙為靳輔欽賜葬禮,谥号“文鑲”。
五、惠及當代,利在千秋康熙朝名臣如雲,索額圖、明珠、陳廷敬、于成龍、李光地都不容小觑,相比之下,靳輔除了有一個“治河”的标簽外,似乎名氣并不大。其實,從政治角度來說,靳輔最高隻是個河道總督,他沒有入閣拜相,但是從曆史角度來說,靳輔比上述幾個人更值得紀念,正所謂“惠及當代,利在千秋”,靳輔的政績不僅對清廷及封建王朝有益,對現代乃至後世都有非常重大的曆史貢獻。靳輔對清朝乃至以後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靳輔目光長遠,用全局的眼光修複了黃淮故道,讓這片區域在此後十餘年内都沒有發生較大的水患。而這片區域都是産糧重地,靳輔保證了黃淮兩岸人民的穩定生産和迅速繁衍,為所謂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第二,靳輔堅持河工和漕運一起治理的思想,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黃河治理,讓百姓安居,漕運暢通,加速貨物貿易。這兩者不僅滿足清廷的财政和政治需要,更促進了整個社會進程中的商業發展。
第三,靳輔的治河不僅成績斐然,而且他還留下了一系列治水思想,這對清朝乃至後世都有非常強的借鑒意義。這讓上位者對黃河的治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康熙曾評價靳輔是“治河第一人”。雖然黃河在晚清時期曾在此改道,但靳輔留給黃淮的曆史遺産,惠及至今。
魯迅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說: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靳輔治河11年,他埋頭苦幹,兢兢業業,勤懇廉潔,惠及當代,利在千秋,這樣的人,是社會需要的,更是民族需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