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雙學位培養模式

雙學位培養模式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31 09:13:48

一場“學位”與“戰位”的對接

董栓柱 潘潤澤

随着征兵季和畢業季的臨近,博士生入伍當兵這一話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博士入伍當戰士”“一位博士的‘士兵突擊’”等新聞的背後,折射的是高學曆群體深厚熱烈的家國情懷,是新時代人民軍隊兵員構成的悄然嬗變。

軍營自古就是熱血青年向往的舞台。“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壯志豪情,“沙場秋點兵”的意氣飛揚,“寒光照鐵衣”的鐵血情懷,“萬水千山隻等閑”的慷慨豪邁……這些描繪軍旅的詩句,激蕩着青年人投身軍營的澎湃熱血。如今,每一名毅然選擇參軍入伍的博士生都有着鮮活感人的故事,而連接起求學夢與軍旅夢的是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的深入實施。新修訂的兵役法規定,研究生的征集年齡可以放寬至26周歲,這從源頭上為博士生圓夢軍旅打開了通道。

近年來,博士生入伍當義務兵從“新鮮事”變成“尋常事”,這一變化是時代進步、社會發展和人民軍隊大步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一個縮影。當代青年生逢強國強軍新時代,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貢獻力量既是時代的召喚、使命的召喚,也是廣大青年奮鬥報國、實現人生價值的自覺追求。随着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等系列法律法規的出台,軍地各方積極行動,努力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全社會形成參軍光榮的良好氛圍,軍人職業榮譽感不斷提升,極大激發了包括博士生在内的廣大有志青年參軍入伍的熱情。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對高素質軍事人才的渴求,新型軍事人才體系的不斷完善,則為博士生入伍提供了發揮聰明才智的廣闊舞台。

從個人的成長進步來看,博士生參軍入伍不僅能夠實現軍旅夢想,還能為他們走好未來人生路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從博士生入伍轉變成一名合格的戰士,需要經曆身體素質關、意志品質關和崗位技能關的考驗,需要付出艱辛努力、曆經摔打錘煉。最終成功拿到“戰士學位”的博士生,不僅擁有用知識武裝起來的頭腦,還将獲得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無論是繼續留在軍營建功立業,還是回到社會開創新的人生,這些寶貴的精神财富都能助力他們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從博士生入伍當兵的實踐來看,軍隊呼喚高素質人才,走入軍營的博士生能夠找到實現自身價值的合适“戰位”。建設創新型軍隊,構建學習型軍營,實現軍事人才現代化,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懷有強軍夢想、願意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貢獻才智的博士生群體就是實現強軍興軍所需要的英才。經曆過寒窗苦讀的博士生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将他們放在最能釋放自身能量的崗位上,放在備戰打仗一線、吃勁要緊崗位和急難險重任務中摔打磨煉,他們一定會譜寫出屬于高素質人才的軍旅華章。那一份份從軍營飛傳到學校和家庭的立功受獎喜報,既是他們在軍營競相成才的見證,也将号召更多的熱血青年投身軍營建功立業。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這場“學位”與“戰位”的對接告訴我們,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兵源素質越高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期待更多高素質軍事人才在軍營不斷彙集,将實現個人價值與強軍興軍偉大實踐相結合,為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圓夢軍營,博士生入伍當戰士

青春“電波”回蕩心中

■講述人:某信息通信基地新兵團列兵 邊峥賢

雙學位培養模式(學位對接戰位)1

邊峥賢參加連隊戰術比武。陳趙坤 攝

記得我們參加役前訓練時,被問及為何入伍,許多戰友都提到了一句話:“當兵可能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這句話雖然簡單,但反映了很多人的入伍動機,我也不例外。

我想來當兵,因為這是和我過去的生活截然不同的體驗,如果我不來,這将是我不會擁有的寶貴經曆。一位退役複學的師兄說過這樣一句話:“一生隻有一次的事,它的權重是無限大。”參軍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一件事。

我對軍營最初的印象,要從幼時我家附近的軍營說起。從起床号到熄燈号,從訓練的“殺”聲到點名的“到”聲,每次聽着慷慨激昂的聲音,我都好奇圍牆内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汶川特大地震時,看到新聞中解放軍官兵利用無線通信設備傳遞救援信息,挽救百姓生命的場景,我對通信兵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電波”聲從那時開始在我心中響起。

此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自學了無線電技術,并考取了業餘無線電操作證,申領了業餘無線電台執照。

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後,我申請成為學校國旗護衛隊的一員。經過一年半的訓練,我發現自己内心深處并不滿足于這樣的體驗。

2017年,讀大二的我選擇報名參軍,由于身體原因,沒能通過體檢,進入軍營的念頭暫時擱置。

2021年6月,正在攻讀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的我,又想到了軍營,這個我無數次想去體驗的地方。于是我再次報名,沒想到,因為同一原因沒能通過體檢。

2022年3月,以為征兵年齡上限還是24歲的我,卡着“最後期限”想再試一次。這次,我終于順利通過體檢。

令我驚喜的是,我被分到了通信部隊,沉寂已久的“電波”聲在我心中再次響起。第一天睡在軍營的床上,我因此激動得一夜無眠。

第一階段摸底考核後,不理想的成績和表現給了我當頭一棒:隊列總“冒泡”、緊急集合手忙腳亂、整理内務毛手毛腳……面對種種不如意,我漸漸感到迷茫。

躺在床上回想自己的經曆,我反問自己:來軍營不就是為了體驗這裡的酸甜苦辣嗎?如果隻有甜沒有苦,是不完整的體驗。

“博士碩士首先是戰士”。隊列做不對,就一點一點摳;手雷扔不遠,就一遍一遍投;格鬥練不好,就一招一招過……看着身上增加的傷疤,我卻一天比一天高興,我更願意把這些“訓練傷”看作成長。

随着時間推移,我在一個又一個“跟頭”中悄然發生變化:手臂上的肌肉逐漸緊實、精神面貌日漸昂揚……這些挫折是我軍旅生涯的第一筆财富,因為擁有它們,自己身上曾經的嬌氣一點一點消散,有了盼望已久的陽剛之氣。

轉眼間,新訓就要結束了。當領導問起分配意願時,我毫不猶豫地說:“我想到通信崗位去!”

在軍營,我學到了大學課堂裡沒有學到的東西,那就是我軍的紅色基因。不論未來是否還繼續留在軍營,我都會把這段寶貴經曆作為激勵我不斷向前的動力,努力成為新時代的“追光者”。

(張修山、楊 天整理)

聆聽自己内心的呼喚

■講述人:陸軍某綜合訓練基地列兵 黃 弘

雙學位培養模式(學位對接戰位)2

黃弘進行單杠引體向上訓練。于子皓 攝

“你為什麼要參軍?”

今年3月,作為上海大學社會學專業的“準博士”,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沉下心思考,答案在我的成長經曆中。

“奶奶,我長大以後想成為慈善家。”

這是我小時候的夢想。雖然目前這個夢想沒有實現,但我内心深處想幫助他人的願望卻從來沒有被時間沖淡。夢想的形成或許是因為父母都是人民教師,或許是因為奶奶從小對我的教導,也或許是因為爺爺常常跟我講起他當兵時抗洪搶險的經曆。正如一位學者所說,慣習,是一種行為的傾向性。這種願望紮根在我的心底,成為不了慈善家,但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為社會、為他人奉獻。

随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我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想到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父母讓我衣食無憂,我告訴自己,人生不能碌碌無為,應該做點事情回報國家和父母。

聆聽自己内心的呼喚,我時常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将個人理想與國家的事業聯系在一起。同村的黃旭華院士的事迹、長輩的教導、家族中的老兵,都對我有直抵内心的激勵。然而,真正驅使我下定決心的是這樣一件事。

兩年前,我正在圖書館準備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你奶奶在準備飯菜時切到手指,不小心切斷了小拇指末端。醫生說,奶奶年紀大了,小拇指即使接上了也難恢複還容易感染,所以建議截掉。”

聽到這個消息,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我突然意識到,爺爺奶奶真的老了。從那時起,我開始擔心,我擔心爺爺奶奶沒機會看到我建功立業的那一天。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私心”。理想有遠有近,遠的是想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業中;近的是想聽到父母說“兒子長大了”,想聽到爺爺奶奶說“孫子有出息了”。想聽到這兩句簡單的話,并不是因為我有多大的成就,而是我真正步入社會,開始屬于自己的奉獻。

這時,征兵政策将研究生征集年齡放寬至26周歲,讓我在讀博、工作之外多了個選擇。

做出參軍的選擇并不容易。這個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決定,也來自我學社會學專業的感悟。既然選擇與黃旭華院士一樣知識報國,那就要做出成果來。從個人發展來看,士兵是部隊戰鬥力的基石,想在部隊長期發展,先成為一名士兵,才能更好地了解部隊。從科研調查來看,社會學中的質性研究強調“情境性”,想從學科專業角度助力軍隊建設,必須紮根基層、融入士兵,所以當義務兵成為我的選擇。

“俏也不争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了解黃旭華院士隐姓埋名的故事,讀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我感受到偉大之人亦是平凡之人,他們隻是以堅韌的決心,始終如一、日複一日實踐研究,最終成就非凡之業。但願我也能夠盡力做到這一點。

勇氣就是不留遺憾

■講述人:北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列兵 劉 暢

雙學位培養模式(學位對接戰位)3

劉暢獲得“藍刃女兵”表彰。王遠方 攝

戴上列兵軍銜,舉起右拳,面向軍旗莊嚴宣誓。這一刻,我正式成為一名海軍戰士,臂章和領章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矚目。

“你一個博士生還來當兵?”從博士生到新兵,身份的轉變總是引起許多人的好奇。

說不清是因為喜歡軍營才愛看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還是因為愛看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才喜歡上軍營。不過,我能确定的是,從小我就渴望穿上軍裝,在部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人問,你已經是博士生了,來軍營可以有很多方式,為什麼選擇當義務兵?

答案很簡單,我等不及了。

2014年,我因高考成績未達到理想軍校的分數線,與軍營失之交臂。經過斟酌,我決定本科畢業後再參軍,以便能長期在部隊服役。

2018年,本科畢業的我研究了各項征兵政策,為了綜合素質排名靠前,我每天長跑、跳繩、做仰卧起坐,一個月時間瘦了20斤。沒想到,應征報名時,自己卻因一項體檢指标不合格,遺憾落選。

落選後的第二年,年齡超過女兵應征年齡上限,但我并沒有氣餒。這一年,我考研成功,後來又通過北京交通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生考核,攻讀博士學位。

每到征兵季,看到征兵宣傳信息,我都感到深深的遺憾。去年11月,看着征兵政策中多了一句往年沒有的話——“在讀研究生年齡放寬至26周歲”。征兵年齡的調整讓我重新燃起藏在心底的火苗。

“我想去當兵!”當我把這個決定告訴身邊的朋友,遭到許多質疑。在他們看來,求學過程不應該被一個如此突然的決定打斷。但我覺得,這樣的青春才有奮鬥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其他方式參軍還要再等幾年,我擔心未來萬一不能如願會抱憾終身。我告訴自己,這個機會一定要把握住。

“想去就去,不要留遺憾。”“博士生雖然是寶貴的科研力量,但是報國夢仍要放在第一位。”在父母和導師的支持下,2022年3月,我大步奔向無數次向往的軍營。

夢想照進現實,未必那般美好。我的“兵之初”也并不順暢。

一次體能訓練,由于沒有做好熱身,我在折返跑中崴了腳。突如其來的傷,讓我的心情一度跌落谷底。

是集體的溫暖給了我前進的勇氣。在班長和戰友的細心照料下,我的腳傷很快痊愈。

在3公裡測試中,1圈、2圈、3圈……腳步越來越沉重,我無數次想要放棄,想要減慢速度。

“堅持住!”“劉暢加油!”“跑完就能去服務社了!”戰友們的鼓勵和呼喊,讓我不能放慢腳步。“16分38秒。”沖過終點線的那一刻,是釋放,也是欣喜。

戰友們的鼓勵讓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我喜歡這種團結的氛圍。在這樣的集體裡,我重拾信心,實現了一次次成長和進步。

在營裡新一屆“藍刃女兵”頒獎典禮上,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藍刃女兵”獎杯和榮譽證書,這是對我新訓成績的認可。從博士生新兵到“藍刃女兵”,我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兩個多月的新兵連生活,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名軍人的使命與擔當。我非常自豪我做出了這個勇敢的決定,這份勇氣将激勵我面對未來訓練、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挑戰。

(王遠方整理)

當兵就要當最苦的兵

■講述人:海軍陸戰隊某旅機步一營排長 孫文強

雙學位培養模式(學位對接戰位)4

孫文強參加分隊刺殺訓練。秦承初 攝

“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

2018年的一天,在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我看到一則新聞:19歲的戰士郭豪,犧牲在執行任務途中,把美好的青春定格在雪域高原,他的頭盔裡,便是他寫下的這句忠誠誓言:“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

這則新聞讓我深受觸動。高考那年與軍校失之交臂,但從軍報國的夢想始終藏在我心裡。我想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的一句話:“青春不隻是眼前的潇灑,也有家國與邊關”。我想,我不能再等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事業正向熱血青年們發出聲聲召喚。于是,我毅然決定中斷學業,于2018年9月來到軍營,踏上強軍興軍的征程。

老師、同學、朋友知道我的決定後,都覺得意外。在他們眼中,我是那個上課坐前排、埋頭實驗室的“學霸”。有朋友開玩笑說,“我還等着你順利畢業找個高薪崗位呢”。其實,我選擇報名參軍并不是偶然。

從小,太爺爺就給我講他當年參加解放戰争的故事,父親也常和我講二爺爺、四爺爺、姥爺從軍的熱血故事,在我年幼的心裡種下向往軍營的種子。考軍校未能如願,我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機械化工程專業知識,期待有一天能以最優秀的姿态圓夢軍營,将所學知識運用到部隊建設中。

同學問我,你都24歲了怎麼還選擇當義務兵?

的确,這是個問題。但當兵就要當最苦的兵,我想要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就必須從頭開始,打好基礎。我要忘掉年齡,當個純粹的新兵。

我是幸運的,成為海軍潛艇學院的一名潛艇兵後,恰逢學院抽組方隊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我被選中參加閱兵訓練。

果然,一起參加訓練的都是十七八歲的戰友。在心裡,我很敬佩他們,他們在這麼小的年紀就選擇把青春獻給祖國。

閱兵訓練,說不苦是假的,但他們都很能吃苦,展現出超出年齡的堅韌和頑強。剛開始在訓練中“慢半拍”的我也不想服輸。為了提高自己的正步水平,我主動找方隊的訓練尖子“下戰書”,和他們比正步步幅、踢腿高度、踢腿速度、砸地力度。最終,我正式成為海軍方隊的一員,并成為第二排面的排頭兵。

和戰友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完全忘記自己比他們大六七歲,經常被他們關心照顧。我想,能夠有一群志同道合、風雨同舟的戰友,這是軍營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參加閱兵是我軍旅生涯一個好的開始。2020年6月,得到大學畢業生士兵提幹選拔的機會,我無比珍惜。留下,就能夠實現長期服役的願望,還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強軍事業奉獻更大的力量。

提幹入學陸軍裝甲兵學院後,各軍兵種的優秀戰友彙聚于此,我才知道自己原來隻是井底之蛙,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技能還太多太多。在學院學習的一年,仍是努力奮鬥的一年,軍政指技全面發展是我對自己提出的要求。畢業選崗時,我選擇了到素有“軍中之軍,鋼中之鋼”美譽的海軍陸戰隊去。現在,我正在這支合成多能、快速反應、全域運用的部隊裡磨煉淬火,實現我的青春理想。

“你為什麼來當兵?”這個問題我回答過無數次,答案從未改變:我想當兵,一直當下去!“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這句忠誠誓言,将一直激勵我在軍旅路上不斷前進。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