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飛黃騰達"大家都知道,我們經常形容身邊進步極大的人飛黃騰達。比喻官職、地位上升得很快,尤其形容仕途得意。
衆所周知,成語博大精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是有來源的。成語也是漢語中的一大特色,通常有以下幾個來源:源自古代神話;源自重大曆史事件;源自寓言故事;源自古代名人故事等等。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但是何為“飛黃”、何為“騰達”卻知之不詳。甚至有人認為“飛黃騰達”是一個聯合詞組,“飛”和“騰”是動詞。這是不對的,“飛黃騰達”其實是一個主謂詞組,即“飛黃”是主語,“騰達”是謂語。
“飛黃”又叫“乘黃”,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馬。
據《山海經》載:“白民之國……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比普通的馬匹大三倍,而且頭上長有尖角,背上有翅膀。如果有人能乘坐上這匹神馬,此人就可以活到兩千歲,就可以長壽。
另如,《管子·小匡》載:“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淮南子·覽冥訓》載:“青龍進駕,飛黃伏皁。”
“飛黃騰達”原作“飛黃騰踏”,後多作“飛黃騰達”。因而,“騰達”即“騰踏”,意謂馬騰空奔馳。第一個将“飛黃”與“騰踏”連用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韓愈為勉勵和說明學習的重要,曾給他的兒子韓符寫過一首長詩《符讀書城南》。 詩中有這麼一段:
兩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符讀書城南》是首著名的戒子詩。這段詩主要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有兩戶人家,各自生了一個兒子。這兩個孩子幼年時,相貌相似,都很活潑可愛。
稍大之後,又在一起玩耍,相互間也看不出什麼差别來。可是,到了十二、三歲之後,就逐漸有了差别;到了二十多歲,差别就明顯了:一個似清水溝,一個像污水渠。
到三十歲的時候,兩人的性格體态都長成了,這時見了分曉:一個的才智好似天上的龍,另一個卻愚蠢得像圈裡的豬;一個像神馬飛黃一樣的奔馳前進,另一個卻似遠遠落在後頭的癞蛤蟆。
原因當然在于一個勤于和善于學習,另一個卻十分懶惰。這也是韓愈來鞭策教育自己兒子的,自己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兒子卻纨绔不喜歡讀書,這讓韓老師非常惱火才寫下《符讀書城南》這首詩。
随着時代發展,這個成語現在用來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一般多取貶義。
你對成語的了解有多少,你可還記得《中國成語大會》這個節目嗎?
你可還記得這個節目一經播出,引起了全國範圍内對成語的熱情。無法忘記各位評委老師的指導,他們旁征博引的講解,智慧又含蓄的解答,真的漲了不少知識。
更無法忘記,那些小選手們的模樣,小小年紀,卻有巨大能量,有時候甚至想,他們究竟如何學會這麼多漢字和成語?
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這樣多好,昭君千挑萬選了一套給自家孩子看《中華成語故事》全六冊,經常使用漢字的大人,漢字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血脈,而忽略了一個事實——漢字,是一切閱讀的基礎,成語,是開啟傳統文化大門的關鍵。認識的漢字和成語越多、越早,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隻認識漢字和成語,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終隻能是死記硬背,很快遺忘。
想要牢牢掌握的方法就是,
用小故事和趣味解讀,
追本溯源,探求文字和成語的内在含義。
不僅記得多,記得牢,
還能在故事中感知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還愁孩子考試想不出典故和成語嗎?
這麼一套好書全六冊才99元,就是出去吃頓飯的錢,就能讓孩子才華橫溢,受益終生,點擊下方鍊接即可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