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教不嚴師之惰什麼意思

教不嚴師之惰什麼意思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22:20:45
教不嚴,師之惰

吳國才 清風徐來 歲月留香 助力成長 6月27日

教不嚴,師之惰

——教育教學經驗演講材料

安徽省桐城市中義鄉中心學校 吳國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幾句千古流傳的《三字經》中的名句,小學生大多背得滾瓜爛熟,我那不滿五歲的孩子也能琅琅而誦,然而說來慚愧,我這個教書将近十四年,熟讀牢記它将近二十年的現任語文老師,對其中兩句關于自己專業的名句:“教之道,貴以專;教不嚴,師之惰”卻隻能理解其中一句“教之道,貴以專”,另一句“教不嚴,師之惰”卻一直沒有深入體會,未能真正理解,記不清多少次與學生一起讀過,多少回聽學生讀過,多少遍地教自己孩子讀過。直到最近聽命于學校,接受一個教學經驗演講的任務,偶然憶起《三字經》中的這幾句名句,回想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以及他人的許多成功經驗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非常簡單,隻要加上一對關聯詞:“之所以……是因為……”就行了,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都會:之所以教不嚴是因為師之惰,“惰”就是“懶”,與“勤”相對。然而要真正理解它、感悟它卻非易事,且我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我将自己的點滴感受獻出來,與同仁們共享之、互勉之。

身為師者,大概人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嚴師”,因為“嚴師出高徒”。作為教師隻有嚴格要求學生,才能出成績、出人才。大家都知道“嚴是愛,松是害”,那麼怎樣才能成為嚴師呢?答案就在下半句:“惰”的對立面“勤”。這個“勤”字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千難萬難,要有很大的毅力,要能克服慣有的惰性。要勤于了解學生,勤于鑽研教材,勤于篩選教參,勤于拟寫教案,勤于批改作業,勤于改進教法,勤于補缺補差,有時為了弄清一個有争議的問題還要勤于查閱工具書和典籍,勤于思考,勤于總結,才能使你成為研究型的教師。另外,“勤”就是要求教師不能怕麻煩,不能随心所欲,懶散拖遢,要時時嚴謹,處處留心、時時注意,會擠自己的時間,會抓學生的時間。勤與一絲不苟,堅持不懈是不可分的,就拿教學中一個極小的環節——補缺補差來說吧,我簡單地概括為三點:一勤二細三堅持,關鍵也是在于“勤”,隻有勤勤懇懇才能發現毛病,找出原因,運用恰當的方法,才能善于擠出自己的時間,抓住差生的時間,才能有所成效。我們班有個差生名叫伍先春,剛開始時朗讀沒有一個字讀得準,作文沒有一句話寫得通,經過長期努力,現在終于可以把課文讀得朗朗上口,作文也能寫通順了,且能寫出一點兒自己的真情實感了。他在〈〈我的老師〉〉中寫道“吳老師,我的點滴進步都滲透着您的汗水,您辛苦了!”這是師生都勤的結果。再者,各位同仁隻要回想一下自己的成績與進步,就會發現:其實也是勤的結果。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我回顧自己的教學經曆,有成功有失敗,有淚水有笑靥,總結一下,可以說是敗于懶惰成于勤。我現在終于明白了真正的嚴師不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不是聲震雲霄、聲色俱厲,更不是挖苦和打罵,而是用勤來蘊就。隻要我們牢記“教不嚴,師之惰”,真正做到勤于教學,就能教出一個又一個高徒,獲得一個又一個成功,就一定會桃李滿天下。

吳國才于2003年

教不嚴師之惰什麼意思(教不嚴師之惰)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